世宗嘗謂宰相曰:「朕觀歷代君臣治平之道,誠為不易。 又念唐、晉失德之後,亂臣黠將,僭竊者多。 今中原甫定,吳、蜀、幽、並尚未平附,聲教未能遠被,宜令近臣各為論策,宣導經濟之略。 」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以進。 其策率以修文德、來遠人為意,惟穀與竇儀、楊昭儉、王樸以封疆密邇江、淮,當用師取之。 世宗自克高平,常訓兵講武,思混一天下。 及覽其策,忻然聽納,由是平南之意益堅矣。 顯德三年,遷兵部侍郎,加承旨。 世宗留心稼穡,命工刻木為耕夫、織婦、蠶女之狀,置於禁中,思廣勸課之道,穀為讚辭以進。 顯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宋初,轉禮部尚書,依前翰林承旨。 穀在翰林,與竇儀不協,儀有公望,慮其軋己,嘗附宰相趙普與趙逢、高錫輩共排儀,儀終不至相位。 乾德二年,判吏部銓兼知貢舉。 再為南郊禮儀使,法物制度,多穀所定。 時范質為大禮使,以鹵簿清游隊有甲騎具裝,莫知其制度,以問于穀。 穀曰:「梁貞明丁丑歲,河南尹張全義獻人甲三百副、馬具裝二百副。 其人甲以布為裡,黃泬表之,青綠畫為甲文,紅錦綠青泬為下裙,絳韋為絡,金銅玦,長短至膝。 前膺為人面二目,背連膺纏以紅錦騰蛇。 馬具裝蓋尋常馬甲,但加珂拂于前膺及後鞦爾。 莊宗入洛,悉焚燬。 」質命有司如穀說,造以給用。 又乘輿大輦,久亡其制,穀創意造之,後承用焉。 明德門成,詔穀為之記。 乾德中,命庫部員外郎王貽孫、《周易》博士奚嶼同考試品官子弟。 穀屬其子鄑于嶼,珝書不通,以合格聞,補殿中省進馬。 俄為人所發,下御史府案問,嶼責授乾州司戶,貽孫責授左贊善大夫,奪穀奉兩月。 穀後累加刑部、戶部二尚書。 開寶三年,卒,年六十八。 贈右仆射。 穀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咸所總覽;多蓄法書名畫,善隷書。 為人雋辨宏博,然奔競務進,見後學有文采者,必極言以譽之;聞達官有聞望者,則巧詆以排之,其多忌好名類此。 初,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穀在旁,出諸懷中而進之曰:「已成矣。 」太祖甚薄之。 嘗自曰:「吾頭骨法相非常,當戴貂蟬冠爾。 」蓋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子邴,至起居舍人。 天禧四年,錄谷孫寔試秘書省校書郎。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 曾祖洋,涿州別駕。 祖智周,盧龍軍節度推官。 父曾,內園使。 蒙少能文,晉天福中,舉進士,入漢為鄠縣主簿。 趙思綰叛,遣郭從義討之。 郡縣吏供給皆戎服趨事,蒙寇服褒博,舉止舒緩,從義頗訝之。 轉運使李谷謂曰:「蒙文學名流,不習吏事。 」遂不之問。 周廣順中,從歸德軍節度趙暉為掌書記,召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 蒙從弟載時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時號「二扈」。 宋初,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坐請託于同年仇華,黜為太子左贊善大夫,稍遷左補闕,掌大名市征。 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 開寶中,受詔與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詳定《古今本草》。 五年,連知貢舉。 七年,蒙上書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執筆立於殿側,以紀時政,故《文宗實錄》稍為詳備。 至後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學士及樞密直學士輪修日曆,送史官。 近來此事都廢,每季雖有內殿日曆,樞密院錄送史館,然所記者不過臣下對見辭謝而已。 帝王言動,莫得而書。 緣宰相以漏泄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遠,何得與聞。 望自今凡有裁製之官,優恤之言,發自宸衷、可書簡策者,並委宰臣及參知政事每月輪知抄錄,以備史官撰集。 」從之,即以參知政事盧多遜典其事。 九年正月,受朝乾元殿,降王在列,聲明大備。 蒙上《聖功頌》,以述太祖受禪、平一天下之功,其詞誇麗,有詔褒之。 為盧多遜所惡,出知江陵府。 太宗即位,召拜中書舍人,旋復翰林學士。 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還,轉戶部侍郎,加承旨。 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書致仕。 未幾,卒,年七十二。 贈右仆射。 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 初,太祖受周禪,追尊四廟,親郊,以宣祖配天。 及太宗即位,禮官以為舜郊嚳,商郊冥,周郊后稷,王業所因興也。 若漢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頓君,雖有帝父之尊,而無預配天之祭。 故自太平興國三年、六年再郊,並以太祖配,于禮為允。 太宗將東封,蒙定議曰:「嚴父莫大於配天,請以宣祖配天。 」自雍熙元年罷封禪為郊祀,遂行其禮,識者非之。 蒙性沉厚,不言人是非,好釋典,不喜殺,縉紳稱善人。 有笑疾,雖上前不自禁。 多著述,有《鰲山集》二十捲行于世。 載字仲熙,有傳,見《五代史》。 王著,字成象,單州單父人。 性豁達,無城府。 幼能屬文,漢乾佑中,舉進士。 周祖鎮大名,世宗侍行,聞著名,召置門下,因得謁見周祖。 廣順中,世宗鎮澶州,闢觀察支使。 隨世宗入朝,遷殿中丞;即位,拜度支員外郎。 顯德三年,充翰林學士。 六年,丁家艱,起複。 南唐李景使其弟從善來貢,會恭帝嗣位,命著伴送至睢陽,加金部郎中、知制誥,賜金紫。 世宗靈駕赴慶陵,符後從行,公務悉資于著。 宋初,加中書舍人。 建隆二年,知貢舉。 時亳州獻紫芝,鄆州獲白兔,隴州貢黃鸚鵡,著獻頌,因以規諫。 太祖甚嘉其意,下詔褒之。 四年春,宿直禁中,被酒,發倒垂被面,夜扣滋德殿門求見。 帝怒,發其醉宿倡家之過,黜為比部員外郎。 乾德初,改兵部員外郎。 二年,復知制誥。 數月,加史館修撰、判館事。 三年,就轉戶部郎中。 六年,復為翰林學士,加兵部郎中,再知貢舉。 開寶二年冬,暴卒,年四十二。 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舊僚,眷待尤厚,常召見與語,命皇子出拜,每呼學士而不名。 屢欲相之,以其嗜酒,故遲留久之。 及世宗疾大漸,太祖與范質入受顧命,謂質等曰:「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 」世宗崩乃止。 著善與人交,好延譽後進,當世士大夫稱之。 有傳,見《五代史》。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祖言,仕唐黎陽令。 父徹,舉後唐進士,至左拾遺。 祐少篤志詞學,性倜儻有俊氣。 晉天福中,以書見桑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 鄴帥杜重威闢為觀察支使。 漢初,重威移鎮睢陽,反側不自安,祐嘗勸之,使無反漢,不聽。 祐坐是貶沁州司戶參軍,因作書貽鄉友以見志,辭氣俊邁,人多稱之。 仕周,歷魏縣、南樂二令。 太祖受禪,拜監察御史,由魏縣移知光州,遷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誥。 六年,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濟河。 諸州饋集上黨城中,車乘塞路,上聞之,將以稽留罪轉運使。 趙普曰:「六師方至,而轉運使以獲罪聞,敵必謂儲峙不充,有以窺我矣,非威遠之道也。 俾能治劇者,往蒞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饋餉無乏,路亦無壅,班師,召還。 會符彥卿鎮大名,頗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彥卿動靜,謂曰:「此卿故鄉,所謂畫錦者也。 」祐以百口明彥卿無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殺無辜,故享國不永,願陛下以為戒。 」彥卿由是獲免,故世謂祐有陰德。 第2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