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州軍亂,詔慕容延釗率師討之,以處耘為都監。 入辭,帝親授方略,令會兵漢上。 先是,朝廷遣內酒坊副使盧懷忠使荊南,覘勢強弱。 使還,具言可取之狀,遂命處耘圖之。 處耘至襄州,先遣閣門使丁德裕假道荊南,請具薪水給軍,荊人辭以民庶恐懼,願供芻餼于百里外。 處耘又遣德裕諭之,乃聽命。 遂令軍中曰:「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者斬。 」 師次荊門,高繼沖遣其叔保寅及軍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師,且來覘也。 處耘待之有加,諭令翌日先還。 延嗣大喜,令報繼沖以無虞。 荊門距江陵百餘里,是夕,召保寅等飲宴延釗之帳。 處耘密遣輕騎數千倍道前進。 繼沖但俟保寅、延嗣之還,遽聞大軍奄至,即惶怖出迎,遇處耘于江陵北十五里。 處耘揖繼沖,令待延釗,遂率親兵先入登北門。 比繼沖還,則兵已分據城中,荊人束手聽命。 即調發江陵卒萬餘人,並其師,晨夜趨朗州。 又先遣別將分麾下及江陵兵趨岳州,大破賊于三江口,獲船七百餘艘,斬首四千級。 又遇賊帥張從富於澧江,擊敗之。 逐北至敖山砦,賊棄砦走,俘獲甚眾。 處耘釋所俘體肥者數十人,令左右分啖之,黥其少健者,令先入朗州。 會暮,宿砦中,遲明,延釗大軍繼至。 黥者先入城言,被擒者悉為大軍所啖,朗人大懼,縱火焚城而潰。 會朗帥周保權年尚幼,為大將汪端劫匿于江南砦僧寺中。 處耘遣麾下將田守奇帥師渡江獲之。 遂入潭州,盡得荊湖之地。 初,師至襄州,衢肆鬻餅者率減少,倍取軍人之直。 處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釗,延釗怒不受,往複三四,處耘遂命斬于市以徇。 延釗所部小校司義舍于荊州客將王氏家,使酒凶恣,王氏醖于處耘。 處耘召義呵責,義又譖處耘于延釗。 至白湖,處耘望見軍人入民舍,良久,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釗圉人也,乃鞭其背,延釗怒斬之。 由是大不協,更相論奏。 朝議以延釗宿將貰其過,謫處耘為淄州刺史。 處耘懼,不敢自明。 在州數年,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 廢朝,贈宣德軍節度、檢校太傅,賜地葬于洛陽偏橋村。 處耘有度量,善談當世之務,居常以功名為己任。 荊湖之役,處耘以近臣護軍,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報,故臨事專制,不顧群議,遂至于貶。 後太祖頗追念之。 及開寶中,為太宗納其次女為妃,即明德皇后也。 子繼隆、繼和,自有傳;繼恂,官至洛苑使、順州刺史,贈左神武大將軍。 繼恂子昭遜,為供備庫使。 處疇,官至作坊使,子繼凝。 繼隆字霸圖,幼養于伯父處疇。 及長,以父蔭補供奉官。 處耘貶淄州,繼隆亦除籍。 會長春節,與其母入貢,複舊官。 時權臣與處耘有宿憾者,忌繼隆有才,繼隆因落魄不治產,以遊獵為娛。 乾德中平蜀,選為果、閬監軍,年方弱冠,母憂其未更事,將輔以處耘左右。 繼隆曰:「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為慮。 」母慰而遣之。 代還,夜涉棧道,雨滑,與馬偕墜絶澗,深十餘丈,絓于大樹。 騎卒馳數十里外,取火引綆以出之。 會征江南,領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給刀盾。 蠻賊數千陣長沙南,截其道。 繼隆率眾力戰,賊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藥而愈,部卒死傷者三之一。 太祖聞其勇敢而器重之。 又與石曦率兵襲袁州,破桃田砦,追賊二十里,入潭富砦,焚其梯衝芻積。 復從李符督荊湖漕運,給征南諸軍。 吳人以王師不便水戰,多出舟師斷餉道,繼隆屢與鬥,糧悉善達。 日馳四五百里,常令往來覘候。 一日中途遇虎,射殺之。 嘗獲吳將,部送赴闕,至項縣而病,斬其首以獻,太祖益嘉之。 與吳人戰,流矢中額,以所冠冑堅厚,得不傷。 太祖察其才,且追念其父,欲拔用之,謂曰:「升州平,可持捷書來,當厚賞汝。 」時內侍使軍中者十數輩,皆伺城陷獻捷,會有機事當入奏,皆不願行,而繼隆獨請赴闕。 太宗見其來,時城尚未下,甚訝之。 繼隆度金陵破在旦夕,因言在途遇大風晦暝,城破之兆也。 翌日,捷奏至,太祖召謂曰:「如汝所料矣。 」吳將盧絳聚眾萬餘,攻掠州縣,命繼隆招來之。 江南平,錄功遷莊宅副使。 從幸西洛,改禦營前後巡檢使。 太平興國二年,改六宅使。 嘗詔與王文寶、李神祐、劉承珪同護浚京西河,又與梁迥、竇神寶治決河。 迥體肥碩,所乘舟弊不能濟,繼隆易以己舟。 已而繼隆舟果覆,棲枯桑杪,賴他舟以度。 從征太原,為四面提舉都監,與李漢瓊領梯衝地道攻城西面,機石過其旁,從卒仆死,繼隆督戰無怠。 討幽州,與郭守文領先鋒,破契丹數千眾。 及圍范陽,又與守文為先鋒,大敗其眾于湖翟河南。 後為鎮州都監,契丹犯邊,與崔翰諸將禦之。 初,太宗授以陣圖,及臨陣有不便,眾以上命不可違。 繼隆曰:「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 」即從宜而行,敗之於徐河。 四年,遷宮苑使、領媯州刺史,護三交屯兵。 與潘美出征北邊,破靈丘縣,盡略其人以歸。 改定州駐泊都監。 嘗領兵出土鐙砦,與賊戰,獲牛羊、車帳甚眾。 詔書褒美。 李繼遷叛,命繼隆與田仁朗、王侁率兵擊之。 四月,出銀州北,破悉利諸族,追奔數十里,斬三千餘級,俘蕃漢老幼千餘,梟代州刺史折羅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馬、鎧仗所獲尤多。 又出開光谷西杏子坪,破保寺、保香族,斬其副首領埋乜已五十七人,降銀三族首領析八軍等三千餘眾,復破沒邵浪、悉訛諸族,及濁輪川東、兔頭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斬首五十九級,俘獲數千計。 引師至監城,吳移、越移四族來降,惟岌伽羅膩十四族怙其眾不下,乃與尹憲襲擊之,夷其帳千餘,俘斬七千餘級。 俄改領環州團練使,又護高陽關屯兵。 從曹彬征幽州,率兵助先鋒薛繼昭破其眾數千于固安南,下固安、新城,進克涿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獲契丹貴臣一人。 彬欲上其功,繼隆止之。 俄而傅潛、米信軍敗眾潰,獨繼隆所部振旅而還。 即命繼隆知定州,尋詔分屯諸軍,繼隆令書吏盡錄其詔。 旬餘,有敗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繼隆按詔給券,俾各持詣所部。 太宗益嘉其有謀。 三年,遷侍衛馬軍都虞候、領武州防禦使。 契丹大入邊,出為滄州都部署。 劉廷讓與敵戰君子館,先約繼隆以精卒後殿,緩急為援。 既而敵圍廷讓數重,繼隆引麾下兵退保樂壽,廷讓力不敵,全軍陷沒,裁以單騎遁免。 上怒,追繼隆赴闕,令中書問狀,既而得釋。 踰年,加領本州觀察使。 端拱初,制授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保順節度。 九月,出為定州都部署。 初,朝議有寇至,令堅壁清野,勿與戰。 一日,契丹驟至,攻蒲城,至唐河。 護軍袁繼忠慷慨請出師,中黃門林延壽等五人以詔書止之。 繼隆曰:「閫外之事,將帥得專。 」乃與繼忠出兵,戰數合,擊走之。 二年冬,送芻粟入威虜軍,蕃將於越率騎八萬來邀王師,繼隆所領步騎裁一萬,先命千人設伏城北十里,而與尹繼倫列陣以待。 敵眾方食,繼倫出其不意,擊走之。 繼隆追奔過徐河,俘獲甚眾。 嘗有詔廢威虜軍,繼隆言:「梁門為北面保障,不可廢。 」遂城守如故,訖為要地。 第1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