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當諸司、馬步軍糧料院官各一人,以京朝官充。 掌文武官諸司、諸軍給受奉料,批書券歷,諸倉庫案驗而稟賦之。 勾當馬步軍專勾司官一人,以京朝官充。 舊以三班。 掌諸軍兵馬逃亡收並之籍,諸司庫務給受之數,審校其欺詐,批歷以送糧料院。 以上並屬三司使。 元豐官制行,罷三司使並歸戶部。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知制誥直學士院翰林權直學士院權直掌制誥、詔、令撰述之事。 凡立后妃,封親王,拜宰相、樞密使、三公、三少,除開府儀同三司、節度使,加封,加檢校官,並用制;賜大臣太中大夫、觀察使以上,用批答及詔書;餘官用敕書;布大號令用禦札;戒勵百官、曉諭軍民用敕榜;遣使勞問臣下,口宣。 凡降大赦、曲赦、德音,則先進草;大詔命及外國書,則具本取旨,得畫亦如之。 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禦內東門小殿,宣召面諭,給筆札書所得旨。 稟奏歸院,內侍鎖院門,禁止出入。 夜漏盡,具詞進入;遲明,白麻出,合門使引授中書,中書授舍人宣讀。 其餘除授並禦札,但用禦寶封,遣內侍送學士院鎖門而已。 至于赦書、德音,則中書遣吏持送本院,內侍鎖院如除授焉。 凡撰述皆寫畫進入,請印署而出,中書省熟狀亦如之。 若已畫旨而未盡及舛誤,則論奏貼正。 凡宮禁所用文詞皆掌之。 乘輿行幸,則侍從以備顧問,有獻納則請對,仍不隔班。 凡奏事用榜子,關白三省、樞密院用諮報,不名。 凡初命為學士,皆遣使就第宣詔旨召入院。 上日,敕設會從官,宥以樂。 元豐中,始命佩魚,自蒲宗孟始。 見執政議事則系奚 ,蓋與侍從異禮也。 政和三年,強淵明請以前後所被旨及案例,修為本院敕令格式。 五年,禦書《摛 文堂》榜賜學士院。 靖康元年,吳幵等奏:「大禮鎖院,麻三道以上,系雙學士宿直分撰,乞依故事。 」從之。 承旨,不常置,以學士久次者為之。 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院中文書,謂之權直。 自國初至元豐官制行,百司事失其實,多所釐正,獨學士院承唐舊典不改。 乾道九年,崔敦詩初以秘書省正字兼翰林權直。 淳熙五年,敦詩再入院,議者以翰林乃應奉之所,非專掌制誥之地,更為學士院權直。 後復稱翰林權直,然亦互除不廢,權、正或至三人。 翰林侍讀學士太宗初,以著作佐郎呂文仲為侍讀。 真宗咸平二年,以楊徽之、夏侯嶠併為翰林侍讀學士,始建學士之職。 其後,馮元為翰林侍讀,不帶學士;又以高若訥為侍讀,不加別名,但供職而已。 天禧三年,張知白為刑部侍郎,充翰林侍讀學士、知天雄軍府,侍讀學士外使自知白始。 元豐官制,廢翰林侍讀、侍講學士不置,但以為兼官。 然必侍從以上,乃得兼之,其秩卑資淺則為說書。 歲春二月至端午日,秋八月至長至日,遇只日入侍邇英閣,輪官講讀。 元祐七年,復增學士之號,元符元年省去。 建炎元年,詔可特差侍從官四員充講讀官,遇萬機之暇,令三省取旨,就內殿講讀。 充宮觀兼侍讀:元豐八年五月,資政殿大學士呂公著兼侍讀,提舉中太乙宮兼集禧觀公事。 七月,韓維兼侍讀,提舉中太乙宮。 元祐元年,端明殿學士范鎮致仕,提舉中太乙宮兼集禧觀公事,兼侍讀,不赴。 六年,馮京兼侍讀,充太乙宮使。 未幾,乞致仕,不允,仍免經筵進讀。 中興以來,如朱勝非、張浚、謝克家、趙鼎、万俟禼並以萬壽觀使兼侍讀。 隆興元年,張燾以萬壽觀、湯思退以醴泉觀並侍讀。 乾道五年,劉章以佑神觀兼焉。 台諫兼侍讀:自慶歷以來,台丞多兼侍讀,諫長未有兼者。 紹興十二年春,万俟禼以中丞、羅汝檝以諫議始兼侍讀,自後每除言路,必兼經筵矣。 翰林侍講學士咸平二年,國子祭酒邢昞為侍講學士。 其後,又以馬宗元為侍講,不加別名,但供職而已。 景德四年,以翰林侍講學士邢昞知曹州,侍講學士外使自昞始。 故事,自兩省、台端以上兼侍講,元祐中,司馬康以著作佐郎兼侍講,時朝議以文正公之賢,故特有是命。 紹興五年,范沖以宗卿、朱震以秘少併兼,蓋殊命也。 乾道六年,張栻始以吏部員外郎兼。 蓋中興後,庶官兼侍講者,惟此三人。 若紹興二十五年張扶以祭酒、隆興二年王佐以檢正、乾道七年林憲以宗卿入經筵,亦兼侍講者。 蓋扶本以言路兼說書就升其秩,佐時攝版曹,憲嘗為右史且有舊例,故稍優之。 台諫兼侍講:慶歷二年,召御史中丞賈昌朝侍講邇英閣。 故事,台丞無在經筵者,仁宗以昌朝長於講說,特召之。 神宗用呂正獻,亦止命時赴講筵去學士職。 中興後,王賓為御史中丞,見請復開經筵,遂命兼講。 自後十五年間,繼之者惟王唐、徐俯二人,皆出上意。 紹興十二年,則万俟禼、羅汝檝,紹興二十五年,則正言王珉、殿中侍御史董德元,併兼侍講。 非台丞、諫長而以侍講為稱,又自此始。 其後,猶或兼說書,台官自尹穡,隆興二年五月;諫官自詹元宗,乾道九年十二月。 後並以侍講為稱,不復兼說書矣。 宮觀兼侍講:國初自元豐以來,多以宮觀兼侍讀。 乾道七年,寶文待制胡銓除提舉佑神觀兼侍講。 是日,以宰執進呈,虞允文奏曰:「胡銓早歲士節甚高,不宜令其遽去朝廷。 」帝曰:「銓固非他人比,且除在京宮觀,留侍經筵。 」故有是命。 崇政殿說書掌進讀書史,講釋經義,備顧問應對。 學士侍從有學術者為侍講、侍讀,其秩卑資淺而可備講說者則為說書。 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賈昌朝、趙希言、王宗道、楊安國併為崇政殿說書,日輪二員祗候。 初,侍講學士孫奭年老乞外,因薦昌朝等。 至是,特置此職以命之。 慶歷二年,以趙師民預講官,復為崇政殿說書,不兼侍講。 元祐間,程頤以布衣為之。 然范祖禹乃以著作佐郎兼侍講,司馬康又嘗以著作佐郎兼侍講,前此未有也。 崇寧中,初除說書二人,皆以隱逸起,蔡崇、呂瓘,仍遂其性,詔以士服隨班朝謁入侍。 渡江後,尹焞初以秘書兼之,中間王十朋、范成大皆以郎官兼,亦殊命也。 近事,侍從以上兼經筵則曰侍講,庶官則曰崇政殿說書,故左史兼亦曰侍講。 紹興十二年,万俟禼、羅汝檝併兼講讀。 蓋秦梓時已兼說書,便于傳道,秦熺復繼之。 每除言路,必預經筵,檜死始罷。 慶元後,台丞、諫長暨副端、正言、司諫以上,無不預經筵者。 正言兼說書自端明巫伋始,副端兼說書自端明余堯弼始,察官兼說書自少卿陳夔始,修注兼說書自朱學震始。 修注官多得兼侍講。 開禧三年十一月,王簡卿知諫院為左史,仍兼崇政殿說書。 言者以為不可,罷之。 第5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5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