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官宰執、親王、使相、正任知閣、禦帶、環衛官升台,于幄殿分東西相向立。 管軍並令全裝衣甲帶禦器械執骨朵升台,于幄殿指南面西立,俟入內官喝排立。 皇帝出幄,行門、禁衛等迎駕,奏萬福。 皇帝出,閣門分引殿前馬步三司統制、統領官常起居訖。 次三司將佐以下,聽鼓聲常起居。 次殿帥執骨朵赴禦坐前,奏教直陣。 俟教閲畢,再赴禦坐前奏教圓陣。 俟教閲畢,再赴禦坐前奏教鋭陣。 俟教閲畢,再赴禦坐前奏教閲畢,歸侍立。 內侍傳旨與殿前太尉某,諸軍謝恩承旨訖,轉與撥發官引三司統制、統領、將佐再拜謝恩訖,各歸本軍。 皇帝起,入幄更衣訖,皇帝出幄。 皇帝坐,舍人引宰執墪後立,俟進禦茶床。 舍人讚就坐,宰執躬身應喏訖,直身立,就坐。 進第一盞酒,起立墪後,俟皇帝飲酒訖,舍人讚就坐,躬身應喏訖,直身立。 俟宰執酒至,接盞飲酒訖,盞付殿侍。 次舍人讚食,並如儀。 至第四盞,傳旨宣勸訖,禦藥傳旨不拜,舍人承旨贊不拜,贊就坐。 第五盞宣勸如第四盞儀。 酒食畢,舉禦茶床。 舍人分引宰執于幄殿重行立,禦藥傳旨不拜,舍人承旨訖,揖宰執躬身贊不拜,各祗候直身立,降踏道歸幕次。 皇帝起,乘馬至車子院下馬。 皇帝出幄,至車子院門樓上,出賜親王酒,再拜謝訖;次賜使相、正任並管軍,知閣、禦帶、環衛官酒訖;逐班再拜謝,訖,依舊相向立。 次親王執盞進皇帝酒,皇帝飲酒訖,一班再拜謝,訖;俟皇帝觀畢,起,降車子院門樓歸幄。 親王以下退,皇帝乘馬出車子院門,行門、禁衛等迎駕,奏萬福。 皇帝乘馬至候潮門外大教場,應從駕官並戎服乘馬從駕回。 皇帝乘馬入和寧門,至祥曦殿上下馬還宮。 余仿此。 淳熙四年十二月,大閲于茅灘。 十年十一月,大閲于龍山。 十六年十月,大閲于城南大教場。 並如上儀。 慶元元年十月,以在諒闇,令宰執于大教場教閲。 二年十月,大閲于茅灘。 嘉泰二年十二月,幸候潮門外教場大閲。 端平二年四月大閲,以時暑,不及行。 受降獻俘。 太祖平蜀,孟昶降,詔有司約前代儀製為受降禮。 昶至前一日,設禦坐仗衛于崇元殿,如元會儀。 至日,大陳馬步諸軍于天街左右,設昶及其官屬素案席褥于明德門外,表案于橫街北。 通事舍人引昶及其官屬素服紗帽北向序立。 昶跪奉表授閣門使,複位待命。 表至禦前,侍臣讀訖,閣門使承旨出。 昶等俯伏。 通事舍人掖昶起,官屬亦起,宣制釋罪,昶等再拜呼萬歲。 衣庫使導所賜襲衣、冠帶陳于前,昶等又再拜跪受,改服乘馬,至升龍門下馬,官屬至啟運門下馬,就次。 帝常服升坐,百官先入起居,班立。 閣門使引昶等入,舞蹈拜謝。 召昶升殿,閣門使引自東階升,宣撫使承旨安撫之。 昶至禦坐前,躬承問訖,還位,與官屬舞蹈出。 中書率百官稱賀,遂宴近臣及昶于大明殿。 嶺南平,劉鋹就擒,詔有司撰獻俘禮。 鋹至,上禦明德門,列仗衛,諸軍、百官常服班樓前。 別設獻俘位於東西街之南,北向;其將校位於獻俘位前,北上西向。 有司率武士系鋹等白練,露布前引。 至太廟西南門,鋹等並下馬,入南神門,北向西上立,監將校官次南立。 俟告禮畢,于西南門出,乘馬押至太社,如上儀。 乃押至樓南禦路之西,下馬立俟。 獻俘將校,戎服帶刀。 攝侍中版奏中嚴,百官班定;版奏外辦,帝常服禦坐。 百官舞蹈起居畢,通事舍人引鋹就獻俘位,將校等詣樓前舞蹈訖,次引露布案詣樓前北向,宣付中書、門下,如宣制儀。 通事舍人跪受露布,轉授中書,門下轉授攝兵部尚書。 次攝刑部尚書詣樓前跪奏以所獻俘付有司。 上召鋹詰責,鋹伏地待罪。 詔誅其臣龔澄樞等,特釋鋹縛與其弟保興等罪,仍賜襲衣、冠帶、靴笏、器幣、鞍馬,各服其服列謝樓下。 百官稱賀畢,放仗如儀。 南唐平,帝禦明德門,露布引李煜及其子弟官屬素服待罪。 初,有司請如獻劉鋹。 帝以煜奉正朔,非若鋹拒命,寢露布弗宣,遣閣門使承製釋之。 太宗征太原,劉繼元降,帝幸城北,陳兵衛,張樂,宴從臣于城台。 繼元帥官屬素服台下。 遣閣門使宣制釋罪,召繼元親勞之。 從臣詣行宮稱賀。 時以在軍中,故不備禮。 繼元至京師,詔告獻太廟。 前一日,所司陳設如常告廟儀。 告日黎明,博士引太尉就位,通事舍人引繼元西階下東向立,其官屬重行立。 贊者贊太尉再拜訖,博士引就盥爵如常儀,詣東階解劍脫舄,升第一室進奠,再拜,太祝跪讀祝文訖,又再拜。 通事舍人引繼元及官屬詣室前西階下北向立,舍人讚云:「皇帝親征,收復河東,偽主劉繼元及偽命官見。 」贊者曰再拜,拜訖退位。 次至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室,皆如第一室。 博士引太尉降階,佩劍納履複位,贊者曰再拜,太尉與繼元等皆再拜,退。 焚祝版于齋坊。 繼元既命以官,故不稱俘焉。 元符二年,西蕃王攏拶、邈川首領瞎征等降,詔具儀注。 以受降日禦宣德門,設諸班直、上四軍仗衛,諸軍素服陳列。 降者各服蕃服以見,審問訖,有旨放罪,各等第賜首服袍帶。 百官稱賀,而再禦紫宸殿賜宴會。 哲宗崩,樞密院留攏拶等西京聽旨。 詔罷禦樓立仗,但引見于後殿。 攏拶一班,契丹公主一班,夏國、回鶻公主次之,瞎征一班,邊廝波結並族屬次之。 應族屬首領各從其長,以次起居。 僧尼公主皆蕃服蕃拜。 並賜冠服,謝訖,賜酒饌橫門外。 第3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