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三年六月,綿州麥一穗兩歧。 七月,泰山上《瑞麥圖》,凡五本五百一穗。 四年六月,彰明縣有麥兩歧百餘本。 五年三月,崇安縣嘉禾一本九十莖。 七年,陵州禾一莖九穗。 九月。 平遙縣禾異畝合穗。 熙寧元年,永興軍禾一莖四穗。 眉州禾一莖九穗。 四年,乾寧軍禾二莖合穗。 成德軍、晉州、汾州禾異壟同穗。 六年,南溪縣禾一苗九穗。 八年,懷安軍、瀘州、渠州各麥秀兩歧。 安喜縣禾二本間五壟合穗。 平山縣禾合穗者二。 保塞縣禾七本間一壟或兩壟合穗。 潞城縣禾合穗者二。 九年,火山軍禾間五壟,束鹿、秀容二縣間四壟,渤海縣皆異壟同穎。 流江縣禾一苗九穗。 譙縣麥一本三穗。 尉氏縣、湖陽縣、彭城縣麥一本兩穗。 渠州大麥一穗兩歧,或三歧、四歧者。 陽翟縣麥秀兩歧。 天興、寶鷄二縣皆麥秀兩歧,仍一本有三四穗或六穗者。 石州、安州麥秀兩歧。 十年,磁州禾合穗。 眉州禾生九穗。 亳州禾生二穗。 元豐元年,武康軍禾一莖十一穗。 汝州禾合穗。 寧江軍禾一莖十穗。 邢州麥秀兩歧。 夔州麥一本三穗。 二年,簡州、安德軍麥秀兩歧。 曹州生瑞禾。 北京、安武軍、懷州、鎮戎軍禾合穗。 鎮戎軍、懷州禾皆異畝同穎。 袁州禾一莖八穗至十一穗,皆層出,長者尺餘。 府州禾異畝同穗。 三年,眉州禾一本九穗。 齊州禾一莖五穗。 趙州禾二本合穗。 安州麥一本三穗至五穗,凡十四莖。 深州麥秀兩歧,或三四穗,凡四十畝。 眉州麥秀兩歧。 四年,徐州麥一本百七十二穗。 代州禾合穗。 襄邑縣禾一本九穗。 五年,高邑縣禾一莖五穗。 青州、安肅軍、憲州禾皆異畝同穎。 六年,洪州七縣稻已獲再生,皆實。 威勝軍武鄉縣禾二本間五壟合穗。 歷城縣禾二本合穗。 趙州禾間三壟合穗。 唐州禾二穗者四。 瀘州禾九穗。 懷、青、濰三州禾皆異壟同穗。 府州、陝州保平軍禾皆合穗。 七年,蜀州禾生九穗。 青州禾異畝同穎者十一。 同州禾異畝同穎。 合州麥秀兩歧。 八年,亳州麥一莖二穗,一莖三穗,一莖四穗。 鎮潼軍秫禾苗異壟同穗。 岷州禾皆四穗。 泰寧軍禾異本同穎者三。 是歲秋、冬,保、澤、趙、鄂、隰、滄、濰、密、簡、饒、諸州、威勝軍禾合穗,或異畝同穎。 元祐元年,簡州禾合穗。 石州禾異畝同穎。 二年,忻、隰、磁、灘、懷州禾異畝同穎。 趙、忻州禾合穗。 三年,祁、保、彭州禾異畝同穎。 瀛、磁、代、豐州、安國軍禾合穗。 劍州、安國軍麥秀兩歧。 夔州麥一本十二穗。 四年,泰寧軍麥異畝同穎。 流江縣禾一本二穗。 榮德縣禾一本九穗。 青、鄭、濟、趙州禾合穗及有一本三穗。 峨嵋縣禾異畝同穎,又禾登一百五十三穗。 五年,冀州、安武軍、大名府、成德軍禾合穗。 永寧軍禾二本隔五壟合穗。 平定軍禾異畝同穗。 汀州禾生三十六穗。 劍州禾一本八穗。 普州麥一莖雙穗。 夔州麥秀五歧。 六年,汝陽縣、美原縣、兗州鄒縣麥一莖數穗。 南劍州粟一本三十九穗。 瀛、定、懷、汝、晉、昌州、平定、永康軍禾合穗。 七年,均、兗、祁、滄、資、華、柳州禾合穗。 鄂州禾一本一枝兩穗,三本三枝兩穗。 仙源縣禾異壟合穗。 耀州粟二莖隔兩壟合為一穗。 梁山軍禾一莖九穗。 固始縣麥有雙穗。 定陶縣、丹陽縣麥秀兩歧。 紹聖元年,博野縣麥一本五穗。 漢陽軍麥秀兩歧。 樂壽縣麥一本兩穗或三穗。 懷安軍禾一本九穗。 二年,青、濰、果、冀、德、濱、嵐、濮、達州禾合穗。 三年,安武軍禾合穗。 嵐州禾兩根合穗者二。 普、相、青、齊、嵐州、永康軍禾異畝同穎,合秀至九穗。 泉州粟二本五穗、八穗。 瑕丘縣、武陟縣、陝城、小溪四縣麥合穗。 良原縣、沈丘縣、長子縣麥秀兩歧。 四年,河中府麥秀三穗。 虹縣、雲安縣麥秀兩歧。 茂州一枝兩穗。 汶山縣一枝三穗至六穗。 西京、鄆、齊、隰州禾合穗。 穎昌府禾一莖四穗至五穗。 元符元年,慶州禾異本同穎。 青、晉、潞州、荊南府、永寧、鎮戎軍等一十一處禾合穗。 邢州禾異壟合穗。 南劍州、嘉州禾一莖九穗。 內鄉縣麥一莖兩穗。 符離、靈壁、臨渙、蘄、虹五縣麥秀兩穗。 兩當縣麥秀三穗。 安平縣生瑞麥。 二年,漣水軍麥合穗。 鄧、岷州、鎮戎軍禾合穗。 十一月,岷州宕昌砦生瑞麥。 建中靖國元年,沛縣、晉州禾合穗。 崇寧元年,淄州禾合穗。 二年,晉寧軍、忻州禾合穗。 五年,河南府、保德軍、慶、蘭、潭、冀、府州、岢嵐軍禾合穗。 淮西路民田既割,復生實。 大觀元年,蜀州粟一莖九穗。 二年,鞏州粟一莖六穗。 鎮潼軍、隆德府、保德軍、慶、蘭州禾合穗。 武信軍禾一莖九穗。 簡州麥秀兩歧。 三年,武信軍、瀘、遂、普州麥秀兩歧。 四年,蔡州麥一莖兩歧至七八歧者九十畝。 九月,尚書左仆射張商英表上《袁州瑞禾圖》及宋大雅獻《修者禾》十有三章,賜詔褒答。 商英請並寫置中書省右仆射廳壁,許之,仍許三省、樞密院同觀。 政和元年,知河南府鄧洵武言:「秋禾大稔,自雙穗至十穗以上,嘉禾無雙。 」榮州粟一莖九穗。 蔡州麥一莖兩歧或三五歧至八九畝近約十畝,遠或連野。 二年,知定州梁士野奏嘉禾合穗,一科相隔五壟,計六尺三寸,生為一穗,並中間壟內一科三莖,上生粟三穗。 五年,鄧州、仙井監嘉禾合穗。 是冬,台州進寧海縣早禾一稃二米者凡三石。 時方修明堂,遂協成典禮,詔許拜表賀。 自是史官多記奇祥異瑞,謂麥禾為常事不書。 惟宣和末,郭藥師言嘉禾合穗,以新收復,特書之。 建隆三年七月,南唐李景獻鳳卵。 雍熙四年十月,知潤州程文慶獻鶴,頸毛如垂纓。 端拱元年八月,清遠縣廨舍有鳳集柏樹,高六尺,眾禽隨之東北去,知州李昌齡圖以獻。 至道元年九月,京師自旦至酉,群鳥百餘萬,飛翔有聲,識者云「突厥雀」。 景德元年五月庚寅午時,白州有三鳳自東來,入城中,眾禽圍繞至萬歲寺,棲百尺木上。 身長九尺,高五尺,文五色,冠如金盃。 申時北向而去。 畫圖以聞。 大中祥符元年春,升州見黃雀群飛蔽日,有從空墜者,占主民有役事。 是歲火。 寶元二年,長舉縣有白鵲,觜腳紅,不類常鵲。 治平四年五月,太子右贊善大夫陳世修獻白烏。 熙寧七年六月乙未,增城縣鳳凰見。 元豐三年八月戊寅,平棘縣獲白鵲。 九月丙午,趙州獲白烏。 六年七月壬申,丹州生白鵲。 政和三年九月,大饗明堂,有鶴迴翔堂上,明日,又翔于上清宮。 是時,所在言瑞鶴,宰臣等表賀不可勝紀。 宣和元年九月戊午,蔡京等表賀赤烏,又賀白鵲。 政和後,禁苑多為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獸、麀鹿、駕鵝、禽鳥數百實其中。 至宣和間,每秋風夜靜,禽獸之音四徹,宛若深山大澤陂野之間,識者以為不祥。 宣和末,南郊禮畢,禦郊宮端拱殿。 天未明,百闢方稱賀,忽有鴞止鳴于殿屋,若與贊拜聲相應和,聞者駭之。 時已報女真背盟,未逾月,內禪。 明年有陷城之難。 第2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