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熙二年三月,寧化縣連水漂廬舍、田畝,溺死二十餘人。 五月戊申,建寧州水。 己酉,福州水,浸附郭民廬,懷安、候官縣漂千三百餘家,古田、閩清縣亦壞田廬。 庚午,利州東江溢。 壞堤、田、廬舍。 辛未,潼川府東、南江溢;六月戊寅,又溢,再壞堤橋,水入城,沒廬舍七百四十餘家,郪、涪、射洪、通泉縣匯田為江者千餘畝。 七月癸亥,嘉陵江暴溢,興州圮城門、郡獄、官舍凡十七所,漂民居三千四百九十餘,潼川崇慶府、綿、果、合、金、龍、漢州、懷安、石泉、大安軍魚關皆水。 時上流西蕃界古松州江水暴溢,龍州敗橋閣五百餘區,江油縣溺死者眾。 三年五月壬辰,常德府大雨水,浸民田廬。 乙未,潼川府東、南江溢,後六日又溢,浸城外民廬,人徙于山。 己亥,池州大雨水連夕,青陽縣山水暴湧,漂田廬殺人,蓋藏無遺;貴池縣亦水。 庚子,涇縣大雨水,敗堤,圮縣治、廬舍。 六月辛丑,建平縣水,敗堤入城,漂浸民廬。 甲戌,祁門縣水。 七月壬申,天台、仙居縣大水連夕,漂浸民居五百六十餘,壞田傷稼。 襄陽、江陵府大雨水,漢江溢,敗堤防,圮民廬、沒田稼者逾旬,復州、荊門軍水亦如之。 鎮江府三縣水,損下地之稼。 四年四月,上高縣水,浸二百餘家。 五月壬申、癸酉,奉新縣大雷雨、水,漂浸八百二十餘家。 五月辛未、丙子,鎮江府大雨水,浸營壘六千餘區。 戊寅,安豐軍大水,平地三丈餘,漂田廬,絲麥皆空。 是月,諸暨、蕭山、宣城、寧國縣大水,壞田稼。 廣德軍屬縣水害稼。 筠州水浸民廬。 戊寅,進賢縣水,圮百二十餘家。 六月丙申,興國軍水,池口鎮及大冶縣漂民廬,有溺死者。 戊戌,靖安縣水,漂三百二十餘家。 是夏,江、贛州、江陵府亦水。 七月乙酉,豐城縣水,壬午,臨江軍水,皆圮民廬。 丁亥,新淦縣漂浸二千三百餘家。 八月辛丑,隆興府水,圮千二百七十餘家。 吉州水,漂浸民廬及泰和縣官舍。 自夏及秋,江西九州三十七縣皆水。 是歲,興化軍大風激海濤,漂沒田廬尤多。 五年五月辛未,石埭、貴池、涇縣皆水,圮民廬,溺死者眾。 是月,泰州大水。 七月壬申,慈溪縣水,漂民廬,決田害稼,人多溺死。 乙亥,會稽、山陰、蕭山、餘姚、上虞縣大風駕海濤,壞堤,傷田稼。 八月辛丑,錢塘、臨安、新城、富陽、於潛縣大雨水,餘杭縣尤甚,漂沒田廬,死者無算。 安吉縣水,平地丈餘。 平江、鎮江、寧國府、明、台、溫、嚴、常州、江陰軍皆水。 是秋。 武陵縣江溢,圮田廬甚眾。 慶元元年六月壬申,台州及屬縣大風雨,山洪、海濤並作,漂沒田廬無算,死者蔽川,漂沉旬日。 至于七月甲寅,黃岩縣水尤甚。 常平使者莫漳以緩於振恤,坐免。 七月,臨安府水。 二年秋,浙東郡國大水。 三年九月,紹興府屬縣二婺州屬縣二,水害稼,五年秋,台、溫衢、婺水,漂民廬,人多溺死,衢守張經以匿災吝振坐黜。 六年五月,建寧府、嚴、衢、婺、饒、信、徽、南劍州及江西郡縣皆大水,自庚午至于甲戌,漂民廬,害稼。 嘉泰二年七月丙午,上杭縣水,圮田廬,壞稼,民多溺死。 建安縣漂軍民廬舍百二十餘,山摧,覆民廬七十七家,溺壓死者六十餘。 丁未,長溪縣漂民廬二百八十餘家。 古田縣漂官舍、民廬甚眾,溺死者二百七十。 劍浦縣圮二百五十餘家,死者亦眾。 三年四月,江南郡邑水害稼。 開禧元年九月丙戌,漢、淮水溢,荊襄、淮東郡國水,楚州、盱眙軍為甚,圮民廬,害稼。 二年五月庚寅,東陽縣大水,山千七百三十餘所同夕崩洪,漂聚落五百四十餘所,湮田二萬餘畝,溺死者甚眾。 三年,江、浙、淮郡邑水,鄂州、漢陽軍尤甚。 嘉定二年五月己亥,連州大水,敗城郭百餘丈,沒官舍、郡庠、民廬,壞田畝聚落甚多。 六月辛酉,西和州水,沒長道縣治、倉庫。 丙子,昭化縣水,沒縣治,漂民廬。 成州水,入城,圮壘舍。 同谷縣及遂寧府、閬州皆水。 七月壬辰,台州大風雨激海濤,漂圮二千二百八十餘家,溺死尤眾。 三年四月甲子,新城縣大水。 五月,嚴、衢、婺徽州、富陽、餘杭、鹽官、新城、諸暨、淳安大雨水,溺死者眾,圮田廬、市郭,首種皆腐。 行都大水,浸廬舍五千三百,禁旅壘舍之在城外者半沒,西湖溢。 四年七月辛酉,慈溪縣大水,圮田廬,人多溺者。 八月,山陰縣海敗堤,漂民田數十里,斥地十萬畝。 五年五月庚戌,嚴州水。 六月丁丑,台州及建德、諸暨、會稽縣水,壞田廬。 六年六月丁丑,淳安縣山湧暴水,陷清泉寺,漂五鄉田廬百八十里,溺死者無算,巨木皆拔。 丁亥,于潛縣大水。 戊子,諸暨縣風雷大雨,山湧暴作,漂十鄉田廬,溺死者尤多。 錢塘縣、臨安、餘杭、于潛、安吉縣皆水。 九年五月,行都及紹興府、嚴、衢、婺、台、處、信、饒、福、漳、泉州、興化軍大水,漂田廬,害稼。 十年冬,浙江濤溢,圮廬舍,覆舟,溺死甚眾。 蜀、漢二州江沒城郭。 十一年六月戊申,武康、吉安縣大水,漂官舍、民廬,壞田稼,人畜死者甚眾。 十二年,鹽官縣海失故道,潮汐沖平野三十餘里,至是侵縣治,廬州港瀆及上下管、黃灣岡等場皆圮。 蜀山淪入海中,聚落、田疇失其半,壞四郡田。 後六年始平。 十四年,建康府大水。 十五年七月,蕭山縣大水。 時久雨,衢、婺、徽、嚴暴流與江濤合,圮田廬,害稼。 十六年五月,江、浙、淮、荊、蜀郡縣水,平江府、湖、常、秀、池、鄂、楚、太平州、廣德軍為甚,漂民廬,害稼,圮城郭、堤防,溺死者眾。 鄂州江湖合漲,城市沉沒,累月不泄。 是秋,江溢,圮民廬。 餘杭、錢塘、仁和縣大水。 福、漳、泉州、興化軍水壞稼十五六。 十七年五月,福建大水,漂水口鎮民廬皆盡,候官縣甘蔗砦漂數百家,人多溺死;建寧府沒平政橋,入城;南劍州圮郡治、城樓、郡獄、官舍,城壞,民避水樓上者皆死。 乙卯,建昌軍大水,城不沒者三板,漂民廬,圮官舍、城郭、橋樑,害稼。 紹定二年,天台、仙居縣大水。 四年,沿江水災。 端平三年三月辛酉,蘄州大雨水,漂民居。 是年,英德府、昭州及襄、漢江皆大水。 嘉熙元年,饒、信州水。 二年,浙江溢。 淳祐二年,紹興府、處、婺州水。 七年,福建水。 十年,嚴州水。 十一年八月甲辰,汀州山水暴至,漂人民。 九月,江陵水。 是年,江、浙多水,饒州亦水。 十二年六月,建寧府、嚴、衢、婺、信、台、處、南劍州、邵武軍大水,冒城郭,漂室廬,死者以萬數。 寶祐元年七月,溫、台、處、信、饒州大水。 開慶元年五月己未,婺州水,漂民廬。 是歲,滁、嚴州水。 景定二年,浙東水。 咸淳六年五月,大雨水。 七年五月甲申,諸暨縣大水,漂廬舍。 是月,重慶府江水泛溢者三,漂城壁,壞樓櫓。 十年三月,廬州水。 四月,紹興府大雨水。 八月,臨安府水,安吉、武康縣水。 太平興國四年八月,滑州黎陽縣河清。 端拱元年二月,澶、濮二州河清二百餘里。 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丁酉,陝西河清。 十二月乙巳,河再清,當汾水合流處清如汾水。 元豐四年十月,環州河水變甘。 第2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