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元年六月,州府二十三大雨水,江河泛溢,壞民田、廬舍。 七月,泰州潮水害稼。 八月,集州霖雨河漲,壞民廬舍及城壁、公署。 二年七月,下邑縣河決。 是歲,青、蔡、宿、淄、宋諸州水,真定、澶、滑、博、洺、齊、潁、蔡、陳、亳、宿、許州水,害秋苗。 三年,鄭、澶、鄆、淄、濟、虢、蔡、解、徐、岳州水災,害民田。 四年六月,汴水決宋州谷熟縣濟陽鎮。 又鄆州河及汶、清河皆溢,注東阿縣及陳空鎮,壞倉庫、民舍。 鄭州河決原武縣。 蔡州淮及白露、舒、汝、廬、潁五水並漲,壞廬舍、民田。 七月,青、齊州水傷田。 五年,河決澶州濮陽,絳、和、廬、壽諸州大水。 六月,河又決開封府陽武縣之小劉村。 宋州、鄭州並汴水決。 忠州江水漲二百尺。 六年,鄆州河決楊劉口。 懷州河決獲嘉縣。 潁州淮、渒水溢,渰民舍、田疇甚眾。 七月,歷亭縣禦河決。 單州、濮州並大雨水,壞州廨、倉庫、軍營、民舍。 是秋,大名府、宋、亳、淄、青、汝、澶、滑諸州並水傷田。 七年四月,衛、亳州水。 泗州淮水暴漲入城,壞民舍五百家。 安陽縣河漲,壞居民廬舍百區。 八年五月,京師大雨水。 濮州河決郭龍村。 六月,澶州河決頓丘縣。 沂州大雨,入城,壞居舍、田苗。 九年三月,京師大雨水。 淄州水害田。 太平興國二年六月,孟州河溢,壞溫縣堤七十餘步,鄭州壞滎澤縣寧王村堤三十餘步,又漲于澶州,壞英公村堤三十步。 開封府汴水溢,壞大寧堤,浸害民田。 忠州江漲二十五丈。 興州江漲,毀棧道四百餘間。 管城縣焦肇水暴漲,逾京水。 濮州大水,害民田凡五千七百四十三頃。 潁州潁水漲,壞城門、軍營、民舍。 七月,復州蜀、漢江漲,壞城及民田、廬舍。 集州江漲,泛嘉川縣。 三年五月,懷州河決獲嘉縣北注。 又汴水決宋州寧陵縣境。 六月,泗州淮漲入南城,汴水又漲一丈,塞州北門。 十月,滑州靈河已塞複決。 四年三月,河南府洛水漲七尺,壞民舍。 泰州雨水害稼。 宋州河決宋城縣。 衛州河決汲縣,壞新場堤。 八月,梓州江漲,壞閣道、營舍。 九月,澶州河漲。 鄆州清、汶二水漲,壞東阿縣民田。 復州沔陽縣湖皛漲,壞民舍、田稼。 五年五月,潁州潁水溢,壞堤及民舍。 徐州白溝河溢入州城。 七月,復州江水漲,毀民舍,堤塘皆壞。 六年,河中府河漲,陷連堤,溢入城,壞軍營七所、民舍百餘區。 鄜、延、寧州並三河水漲,溢入州城:鄜州壞軍營,建武指揮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壞倉庫、軍民廬舍千六百區;寧州壞州城五百餘步,諸軍營、軍民舍五百二十區。 七年三月,京兆府渭水漲,壞浮梁,溺死五十四人。 四月,耀、密、博、衛、常、潤諸州水害稼。 六月,均州溳水、均水、漢江並漲,壞民舍,人畜死者甚眾。 又河決臨邑縣,漢陽軍江水漲五丈。 七月,大名府禦河漲,壞范濟口。 南劍州江水漲,壞居民舍一百四十餘區。 京兆府咸陽渭水漲,壞浮梁,工人溺死五十四人。 九月,梧州江水漲三丈,入城,壞倉庫及民舍。 十月,河決懷州武陟縣,害民田。 八年五月,河大決滑州房村,徑澶、濮、曹、濟諸州,浸民田,壞居民廬舍,東南流入淮。 六月,陝州河漲,壞浮梁;又永定澗水漲,壞民舍、軍營千餘區。 河南府澍雨,洛水漲五丈餘,壞鞏縣官署、軍營、民舍殆盡。 谷、洛、伊、瀍四水暴漲,壞京城官署、軍營、寺觀、祠廟、民舍萬餘區,溺死者以萬計。 又壞河清縣豐饒務倉庫、軍營、民舍百餘區。 雄州易水漲,壞民廬舍。 鄜州河水漲,溢入城,壞官寺、民舍四百餘區。 荊門軍長林縣山水暴漲,壞民舍五十一區,溺死五十六人。 八月,徐州清河漲丈七尺,溢出,塞州三面門以禦之。 九月,宿州睢水漲,泛民舍六十里。 是夏及秋。 開封、浚儀、酸棗、陽武、封丘、長垣、中牟、尉氏、襄邑、雍丘等縣河水害民田。 九年七月,嘉州江水暴漲,壞官署、民舍,溺者千餘人。 八月,延州南北兩河漲,溢入東西兩城, 壞官寺、民舍。 淄州霖雨,孝婦河漲溢,壞官寺、民田。 孟州河漲,壞浮梁,損民田。 雅州江水漲九丈,壞民廬舍。 新州江漲,入南砦,壞軍營。 雍熙二年七月,朗江溢,害稼。 八月,瀛、莫州大水,損民田。 三年六月,壽州大水。 端拱元年二月,博州水害民田。 五月,英州江水漲五丈,壞民田及廬舍數百區。 七月,磁州漳、滏二水漲。 淳化元年六月,吉州大雨,江漲,漂壞民田、廬舍。 黃梅縣堀口湖水漲,壞民田、廬舍皆盡,江水漲二丈八尺。 洪州漲壞州城三十堵、民廬舍二千餘區,漂二千餘戶。 孟州河漲。 二年四月,京兆府河漲,陝州河漲,壞大堤及五龍祠。 六月乙酉,汴水溢于浚儀縣,壞連堤,浸民田。 上親臨視,督衛士塞之。 辛卯,又決於宋城縣。 博州大霖雨,河漲,壞民廬舍八百七十區。 亳州河溢,東流泛民田、廬舍。 七月,齊州明水漲,壞黎濟砦城百餘堵。 許州沙河溢。 雄州塘水溢,害民田殆盡。 嘉州江漲,溢入州城,毀民舍。 復州蜀、漢二江水漲,壞民田、廬舍。 泗州招信縣大雨,山河漲,漂浸民田、廬舍,死者二十一人。 八月,藤州江水漲十餘丈,入州城,壞官署、民田。 九月,邛州蒲江等縣山水暴漲,壞民舍七十區,死者七十九人。 是秋,荊湖北路江水注溢,浸田畝甚眾。 三年七月,河南府洛水漲,壞七里、鎮國二橋;又山水暴漲,壞豐饒務官舍、民廬,死者二百四十人。 十月,上津縣大雨,河水溢,壞民舍,溺者三十七人。 四年六月,隴城縣大雨,牛頭河漲二十丈,沒溺居人、廬舍。 九月,澶州河漲,衝陷北城,壞居人廬舍、官署、倉庫殆盡,民溺死者甚眾。 梓州玄武縣涪河漲二丈五尺,壅下流入州城,壞官私廬舍萬餘區,溺死者甚眾。 十月。 澶州河決,水西北流入禦河,浸大名府城,知府趙昌言壅城門禦之。 至道元年四月甲辰,京師大雨、雷電,道上水數尺。 五月,虔州江水漲二丈九尺,壞城流入深八尺,毀城門。 二年六月,河南瀍、澗、洛三水漲,壞鎮國橋。 七月,建州溪水漲,溢入州城,壞倉庫、民舍萬餘區。 鄆州河漲,壞連堤四處。 宋州汴河決谷熟縣。 閏七月,陝州河漲。 是月,廣南諸州並大雨水。 咸平元年七月,侍禁、閣門祗候王壽永使彭州回,至鳳翔府境,山水暴漲,家屬八人溺死。 齊州清、黃河泛溢,壞田廬。 二年十月,漳州山水泛溢,壞民舍千餘區,民黃拏等十家溺死。 三年三月,梓州江水漲,壞民田。 五月,河決鄆州王陵埽。 七月,洋州漢水溢,民有溺死者。 四年七月,同州洿谷水溢夏陽縣,溺死者數十人。 五年二月,雄、霸、瀛、莫、深、滄、諸州、乾寧軍水,壞民田。 六月,京師大雨,漂壞廬舍,民有壓死者。 積潦浸道路,自朱雀門東抵宣化門尤甚,皆注惠民河,河復漲,溢軍營。 景德元年九月,宋州汴水決,浸民田,壞廬舍。 河決澶州橫隴埽。 二年六月,寧州山水泛溢,壞民舍、軍營,多溺死者。 三年七月,應天府汴水決,南注亳州,合浪宕渠東入于淮。 八月,青州山水壞石橋。 四年六月,鄭州索水漲,高四丈許,漂滎陽縣居民四十二戶,有溺死者。 鄧州江水暴漲。 南劍州山水泛溢,漂溺居人。 七月,河溢澶州,壞王八埽。 八月,橫州江漲,壞營舍。 第2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