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壬申,太陰入氐。 戊寅,以鄭清之為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喬行簡金紫光祿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 己卯,葛洪資政殿大學士,予祠祿。 庚辰,流星晝隕。 祈雨。 壬午,以曾從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崔與之參知政事,鄭性之同知樞密院事,陳卓簽書樞密院事。 賜進士吳叔告以下四百五十四人及第、出身有差。 己丑,熒惑入太微垣。 庚寅,詔鄭損更削兩秩,竄南劍州。 秋七月丁酉,有流星大如太白。 戊戌,太白經天。 辛丑,流星晝隕。 丙午,太白入東井。 庚申,禮部尚書魏了翁上十事,不報。 閏七月戊寅,詔錄開禧蜀難死事之臣,大安知軍楊震仲孫忠孫補下州文學;利州路常平干官劉當可母王氏義不降曦,投江而死,追贈和義郡夫人,當可與陞官差除。 乙酉,賜少師、特進、銀青光祿大夫趙方謚忠肅。 丙戌,故保寧軍節度使、魯國公安丙謚忠定。 丁亥,全子才、劉子澄坐唐州之役棄兵宵遁,子才削二秩,謫居衡州,子澄削二秩,謫居瑞州。 八月癸巳,歲星入氐。 乙卯,以太師趙汝愚配享寧宗廟庭,仍圖像于昭勛崇德之閣。 丁巳,太白犯太微垣右執法。 九月癸未,崇國公主薨。 冬十月辛卯,有流星大如太白。 己未,填星犯畢,歲星、太白合於心。 十一月乙丑,以曾從龍為樞密使、督視江淮軍馬,魏了翁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鄭性之兼權參知政事。 戊辰,詔兩督府各給金千兩、銀五萬兩、度牒千、緡錢五百萬為隨軍資。 台臣李鳴復論曾從龍、魏了翁督府事,不允。 戊子,安南國貢方物。 十二月庚寅,曾從龍六疏乞寢樞密使命,依舊知樞密院事、督視江淮軍馬。 詔許辭樞密使。 以魏了翁兼督視江淮軍馬。 癸巳,四川制置司遣將斬叛軍首賊蒲世興于萬州。 己亥,填星守天街星。 庚子,詔官告院制修武郎以下告身給督視府。 太陰入井。 壬寅,魏了翁陛辭,詔事干機速,許便宜行之。 吳潛樞密都承旨、督府參謀官,趙善瀚、馬光祖督府參議官。 甲辰,曾從龍薨,贈少師。 余嶸同簽書樞密院事。 庚戌,故參知政事李壁謚文懿。 辛亥,雷。 三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星行失度,雷發非時,罷天基節宴。 詔勸農桑。 賜安南國王封爵、襲衣、金帶。 丁卯,填星犯畢。 壬申,大元兵連攻洪山,張順、翁大成等以兵捍禦之。 二月甲午,詔以大元兵攻江陵,統制李復明奮勇戰沒,其贈三秩,仍官其二子。 死傷士卒,趣具姓名來上。 壬寅,詔侍從、台諫、給舍條具邊防事宜。 甲辰,起居郎吳泳上疏論淮、蜀、京、襄捍禦十事,不報。 詔魏了翁依舊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其速赴闕。 詔史嵩之淮西制置使兼副使。 辛亥,日暈周匝。 甲寅,左曹郎官趙以夫上備邊十策。 三月乙亥,吳潛赴闕。 是月,襄陽北軍主將王旻、李伯淵焚城郭倉庫,相繼降北。 時城中官民兵四萬七千有奇,其財粟三十萬、軍器二十四庫皆亡,金銀鹽鈔不與焉。 南軍主將李虎乘火縱掠,襄陽為空。 制置使趙范坐失撫禦,致南北軍交爭造亂,詔削官三秩,落龍圖閣學士,姑仍制置職任。 階、岷、疊、宕十八族降。 有諜者以檄招曹友聞軍降,友聞斬之以聞。 夏四月丙申,太陰入太微垣。 己酉,魏了翁乞歸田裡,詔不允,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 癸丑,詔悔開邊,責己,其京湖、興、沔州軍縣鎮見繫囚情理輕者釋之。 五月戊寅,提舉萬壽觀洪咨夔依舊兼侍讀。 己卯,有流星出心,大如太白。 辛巳,太陰入畢。 甲申,趙葵華文閣直學士、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 六月丁亥,流星夕隕。 己亥,洪咨夔卒,詔與執政恩例,贈二秩,謚忠文。 癸卯,熒惑、填星合于畢。 丙午,熒惑犯填星。 庚戌,大雨、雹。 秋七月丁巳,祈睛。 詔權徐州國安用力戰役而歿,已贈順昌軍節度使,仍官其子國興承節郎。 庚申,以趙范失襄城,罪重罰輕,詔罷職奉祠。 辛酉,太陰入氐。 丁卯,以鄭性之參知政事,李嗚復簽書樞密院事,戊辰,監察御史杜范、吳昌裔以言事不報,上疏乞罷官,詔改授范太常少卿,昌裔太常卿。 庚午,熒惑入井。 戊寅,太陰入東井。 甲申,雨血。 八月丙戌,詔趙范更削兩秩、謫居建寧府,李虎削三秩、落刺史,罷禦器械,各令任責捍禦自效。 癸卯,詔前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贈開府儀同三司傅伯成謚忠簡。 九月庚申,太白、歲星合于尾。 庚午,雷。 辛未,祀明堂,大赦。 雷雨。 乙亥,左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右丞相兼樞密使喬行簡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 以崔與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壬午,驍衛大將軍、利州駐紮禦前諸軍統制曹友聞與大元兵大戰于大安軍陽平關,兵敗,死之。 詔贈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謚毅節,立廟曰褒忠,官其二子承務郎。 冬十月乙酉,詔:「殿前司將胡斌,曩死邵武之寇,贈武節大夫,有司為立後授官,因舊廟賜額。 宗室師礻賈死尤溪之戰,贈武節郎,官其一子進義校尉,立廟林嶺。 」甲午,詔:「沿江制置使陳韡應援淮東,授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史嵩之應援江陵、峽州江面上流。 」壬寅,大元兵破固始縣,淮西將呂文信、杜林率潰兵數萬叛,六安、霍丘皆為群盜所據。 丙午,安南國貢方物,詔授金紫光祿大夫、靜海軍節度、觀察等使,賜襲衣、金銀帶。 大元太子闊端兵離成都,大元兵破文州,守臣劉鋭、通判趙汝曏死之。 十一月戊午,詔嗣秀王師彌授少師。 丙寅,以喬行簡為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封肅國公。 大元兵圍光州,詔史嵩之援光,趙葵援合肥,陳韡遏和州,為淮西聲援。 戊辰,魏了翁依舊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吳潛、袁甫、徐清叟赴闕。 壬申,詔侍從、兩省、台諫、卿監、宰掾、樞屬、郎官、鈐轄,各陳防邊方略。 甲戌,太陰入太微垣。 戊寅,復成都府。 十二月戎戌,以吳淵戶部侍郎、淮東總領財賦兼知鎮江府。 壬寅,詔改明年為嘉熙元年。 癸卯,鄭清之辭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詔仍舊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丁未,宣繒薨,以定策功,贈太師,謚忠靖。 甲寅,池州都統趙邦永以援滁州功,詔邦永轉左武大夫,其餘立功將士具等第、姓名推賞。 嘉熙元年春正月乙卯,以魏了翁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丁巳,詔京西兵馬都監、隨州駐紮程再暹官三轉,帶行閣門宣贊舍人、京西鈐轄兼知隨州,賞其洪山戰功,余有功將士趣以名上。 辛酉,以李同知樞密院事、四川宣撫使。 甲子,詔:「兩淮、荊襄之民,避地江南,沿江州縣,間有招集振恤,尚慮恩惠不周,流離失所。 江陰、鎮江、建寧、太平、池、江、興國、鄂、岳、江陵境內流民,其計口給米,期十日竣事以聞。 」癸酉,熒惑守鬼宿。 壬午,流星大如太白。 二月癸未朔,以鄭性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鄒應龍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李宗勉同簽書樞密院事。 李嗚復罷,以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 乙酉,葛洪薨。 壬寅,雨雹。 丙申,詔忠義選鋒張順、屈伸等,以舟師戰公安縣之巴芒有功,各官一轉,余推恩有差。 癸卯,詔以朱熹《通鑒綱目》下國子監,併進經筵。 己酉,太白晝見,日暈周匝。 第1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