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戊戌,夏人陷震威城,攝知城事朱昭死之。 己亥,迎太上皇帝入都門。 壬寅,朝于龍德宮。 癸卯,立子諶為皇太子。 耿南仲為門下侍郎。 乙巳,置《春秋》博士。 戊申,置詳議司于尚書省,討論祖宗法。 己酉,乾龍節,群臣上壽于紫宸殿。 庚戌,趙野罷。 壬子,金人使賈霆、冉企弓來。 癸丑,封太師、沂國公鄭紳為樂平郡王。 貶童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安置郴州。 減宰執俸給三之一及支賜之半。 詔開經筵。 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楊戩、李彥之公田,王黼、朱勔之應奉,童貫西北之師,孟昌齡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開疆,關陝、河東之改幣,及近習所引,獻頌可採,特赴殿試之流,所爵賞,悉奪之。 甲寅,种師道加太尉、同知樞密院事、河北河東路宣撫使。 乙卯,詔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務。 以平涼軍節度使范訥為右金吾衛上將軍。 丙辰,詔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復至以恐動居民者,賞之。 戊午,進封南康郡王栻為和王,平陽郡王榛為信王。 己未,復以詩賦取士,禁用《莊》、《老》及王安石《字說》。 壬戌,詔親擢台諫官,宰執勿得薦舉,著為令。 追政和以來道官、處士、先生封贈奏補等敕書。 甲子,令在京監察御史、在外監司、郡守及路分鈐轄已上,舉曾經邊任或有武勇可以統眾出戰者,人二員。 東兵正將占沆與金人戰于交城縣,死之。 乙丑,詔三衙並諸路帥司各舉諳練邊事、智勇過人並豪俊奇傑、眾所推服、堪充統制將領者各五名。 貶蔡攸節度副使,安置朱勔于循州。 五月丙寅朔,朝于龍德宮,令提舉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聞。 丁卯,詔天下有能以財谷佐軍者,有司以名聞,推恩有差。 以少傅、鎮西軍節度余深為特進、觀文殿大學士。 戊辰,罷王安石配享孔子廟庭。 庚午,少傅、安武軍節度使錢景臻,鎮安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劉宗元併為左金吾衛上將軍。 保信軍節度使劉敷、武成軍節度使劉敏、向德軍節度使張楙、岳陽軍節度使王舜臣、應道軍節度度使朱孝孫、瀘川軍節度使錢忱併為右金吾衛上將軍。 是日,寒。 辛未,申銅禁。 詔:無出身待制已上,年及三十而通歷任實及十年者,乃得任子。 監察御史余應求坐言事迎合大臣,罷知衛州。 甲戌,曲赦河北路。 乙亥,申銷金禁。 丁丑,詔以儉約先天下,澄冗汰貪,為民除害,授監司、郡縣奉行所未及者,凡十有六事。 姚古將兵至威勝,聞粘罕將至,眾驚潰,河東大振。 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种師中與金人戰于榆次,死之。 己卯,借外任官職田一年。 開府儀同三司高俅卒。 辛巳,損太官日進膳。 追削高俅官。 甲申,罷詳議司。 己丑,以河東經略安撫使張孝純為檢校少保、武當軍節度使。 壬辰,詔天下舉習武藝、兵書者。 乙未,詔姚古援太原。 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還朝,禦紫宸殿,受群臣朝賀。 詔諫官極論闕失。 戊戌,令中外舉文武官才堪將帥者。 時太原圍急,群臣欲割三鎮地,李綱沮之,乃以李綱代种師道為宣撫使、援太原。 辛丑,以資政殿學士劉韐為宣撫副使,陝西制置司都統制解潛為制置副使。 太白犯歲星。 壬寅,封鄆國公楃為安康郡王,韓國公楗為廣平郡王,並開府儀同三司。 詔:「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詔書,修復祖宗故事。 群臣庶士亦當講孔、孟之正道,察安石舊說之不當者,羽翼朕志,以濟中興。 」癸卯,以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鎮西軍承宣使王稟為建武軍節度使,錄堅守太原之功也。 甲辰,路允迪罷為醴泉觀使。 乙巳,左司諫陳公輔以言事責監合州酒務。 壬子,天狗墜地。 有聲如雷。 癸丑,慮囚。 丙辰,太白、熒感、歲、鎮四星合于張。 辛酉,罷都水、將作監承受內侍官。 熙河都統制焦安節坐不法,李綱斬之。 壬戌,姚古坐擁兵逗遛,貶為節度副使、安置廣州。 彗出紫微垣。 秋七月乙丑朔,除元符上書邪等之禁。 宋昭政和中上書諫攻遼,貶連州;庚午,詔赴都堂。 乙亥,安置蔡京于儋州,攸雷州,童貫吉陽軍。 己卯,免借河北、河東、陝西路職田。 乙酉,詔蔡京子孫二十三人已分竄遠地,遇赦不許量移。 是日,京死於潭州。 丁亥,令侍從官共議改修宣仁聖烈皇后謗史。 辛卯,遣監察御史張澂誅童貫,廣西轉運副使李升之誅趙良嗣,並竄其子孫于海南。 壬辰,侍御史李光坐言事貶監當。 是月,解潛與金人戰于南關,敗績。 劉韐自遼州引兵與金人戰,敗績。 八月甲午朔,錄陳瓘後。 丙申,覆命种師道以宣撫使巡邊,召李綱還。 庚子,詔以彗星,避殿減膳,令從臣具民間疾苦以聞。 河東察訪使張灝與金人戰于文水,敗績。 辛丑,詔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悉除之。 丁未,斡離不復攻廣信軍、保州,不克,遂犯真定。 戊申,都統制張思正等夜襲金人于文水縣,敗之。 己酉,復戰,師潰,死者數萬人,思正奔汾州。 都統制折可求師潰于子夏山。 威勝、隆德、汾、晉、澤、絳民皆渡河南奔,州縣皆空。 金人乘勝攻太原。 錄張庭堅後。 乙卯,遣徽猷閣待制王雲、閣門宣贊舍人馬識遠使于金國,秘書著作佐郎劉岑、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其軍議和。 戊午,許翰罷知亳州。 己未,太宰徐處仁罷知東平,少宰吳敏罷知揚州。 以唐恪為少宰兼中書侍郎,何為中書侍郎,禮部尚書陳過庭為尚書右丞,開封尹聶昌同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李回簽書樞密院事。 庚申,遣王雲使金軍,許以三鎮賦稅。 是月,福州軍亂,殺其知州事柳庭俊。 九月丙寅,金人陷太原,執安撫使張孝純,副都總管王稟、通判方笈皆死之。 辛未,貶吳敏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安置涪州。 移蔡攸于萬安軍,尋與弟翛及朱勔皆賜死。 乙亥,詔編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筆手詔,參祖宗法及今所行者,刪修成書。 丁丑,禮部尚書王為尚書左丞。 戊寅,有赤氣隨日出。 李綱罷知揚州。 壬午,梟童貫首于都市。 癸未,賜布衣尹焞為和靖處士。 甲申,日有兩珥、背氣。 丙戌,建三京及鄧州為都總管府,分總四道兵。 庚寅,以知大名府趙野為北道都總管,知河南府王襄為西道都總管,知鄧州張叔夜為南道都總管,知應天府胡直孺為東道都總管。 又罷李綱提舉洞霄宮。 辛卯,遣給事中黃鍔由海道使金國議和。 是月,夏人陷西安州。 冬十月癸巳朔,禦殿復膳。 貶李鋼為保靜軍節度副使、安置建昌軍。 丁酉,金人陷真定,都鈐轄劉竧死之。 有流星如杯。 戊戌,金人使楊天吉、王汭來。 庚子,日有青、赤、黃恩氣。 金人陷汾州,知州張克戩、兵馬都監賈亶死之。 又攻平定軍。 辛丑,下哀痛詔,命河北、河東諸路帥臣傳檄所部,得便宜行事。 壬寅,天寧節,率群臣詣龍德宮上壽。 甲辰,詔用蔡京、王黼、童貫所薦人。 丙午,集從官于尚書省,議割三鎮。 召种師道還。 丁未,以禮部尚書馮澥知樞密院事。 己酉,閲炮飛山營。 庚戌,以范訥為寧武軍節度使、河北河東路宣撫使。 遼故將小胡錄攻陷麟州建寧砦,知砦楊震死之。 壬子,詔太常禮官集議金主尊號。 命尚書左丞王副康王使斡離不軍,辭。 乙卯,雨木冰。 丙辰,金人陷平陽府,又陷威勝、隆德、澤州。 丁巳,高麗入貢,令明州遞表以進,遣其使還。 戊午,貶王為單州團練副使,命馮澥代行。 庚申,日有兩珥及背氣。 侍御史胡舜陟請援中山,不省。 辛酉,种師道薨。 第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