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帝還晉陽。 六月,命偏師攻閻寶于邢州,梁主遣捉生都將張溫率步騎五百為援,至內黃,溫率眾來奔。 秋七月甲寅朔,帝自晉陽至魏州。 八月,大閲師徒,進攻邢州。 相州節度使張筠棄城遁去,以袁建豐為相州刺史,依舊隷魏州。 邢州節度使閻寶請以城降,以忻州刺史、蕃漢副總管李存審為邢州節度使,以閻寶為西南面招討使,遙領天平軍節度使。 是月,契丹入蔚州,振武節度使李嗣本陷于契丹。 九月,帝還晉陽。 梁滄州節度使戴思遠棄城遁去,舊將毛璋入據其城。 李嗣源帥師招撫,璋以城降。 乃以李存審為滄州節度使,以李嗣源為邢州節度使。 時契丹犯塞,帝領親軍北征,至代州北,聞蔚州陷,乃班師。 《遼史·太祖紀》: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陰山,盡有其地。 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眾軍大噪,乘之,不逾時而破。 是月,貝州平,以向任滄州降將毛璋為貝州刺史。 自是,河朔悉為帝所有。 帝自晉陽復至于魏州。 天祐十四年二月,帝聞劉鄩復收殘兵保守黎陽,遂率師以攻之,不克而還。 是月甲午,新州將盧文進殺節度使李存矩,叛入契丹,遂引契丹之眾寇新州。 存矩,帝之諸弟也,治民失政,禦下無恩,故及于禍。 帝以契丹主安巴堅與武皇屢盟于雲中,既又約為兄弟,急難相救,至是容納叛將,違盟犯塞,乃馳書以讓之。 契丹攻新州甚急,刺史安金全棄城而遁,契丹以文進部將劉殷為刺史。 帝命周德威率兵三萬攻之,營于城東。 俄而文進引契丹大至,德威拔營而歸,因為契丹追躡,師徒多喪。 契丹乘勝寇幽州。 是時言契丹者,或雲五十萬,或雲百萬,漁陽以北,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瀰漫。 盧文進招誘幽州亡命之人,教契丹為攻城之具,飛梯、衝車之類,畢陳于城下。 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半月之間,機變百端,城中隨機以應之,僅得保全,軍民困弊,上下恐懼。 德威間道馳使以聞,帝憂形于色,召諸將會議。 時李存審請急救燕、薊,且曰:「我若猶豫,未行,但恐城中生事!」李嗣源曰:「願假臣突騎五千,以破契丹。 」閻寶曰:「但當搜選鋭兵,控制山險,強弓勁弩,設伏待之。 」帝曰:「吾有三將,無復憂矣!」 夏四月,命李嗣源率師赴援,次於淶水;又遣閻寶率師夜過祁溝,俘擒而還。 周德威遣人告李嗣源曰:「契丹三十萬,馬牛不知其數,近日所食羊馬過半,安巴堅責讓盧文進,深悔其來。 契丹勝兵散佈射獵,安巴堅帳前不滿萬人,宜夜出奇兵,掩其不備。 」嗣源具以事聞。 《遼史·太祖紀》:四月,圍幽州,不克。 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氣如煙火狀,上曰:「未可攻也。 」以大暑霖潦,班師,留盧國用守之。 是契丹主已于六月退師矣。 秋七月辛未,帝遣李存審領軍與嗣源會于易州,步騎凡七萬。 於是三將同謀,銜枚束甲,尋澗谷而行,直抵幽州。 八月甲午,自易州北循山而行,李嗣源率三千騎為前鋒。 庚子,循大房嶺而東,距幽州六十里。 契丹萬騎遽至,存審、嗣源極力以拒之,契丹大敗,委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不可勝紀,進軍追討,俘斬萬計。 辛丑,大軍入幽州,德威見諸將,握手流涕。 翼日,獻捷于鄴。 九月,班師,帝授存審檢校太傅,嗣源檢校太保,閻寶加同平章事。 十月,帝自魏州還晉陽。 十一月,復至魏州。 十二月,帝觀兵于河上。 時梁人據楊劉城,列柵相望,帝率軍履河冰而渡,盡平諸柵,進攻楊劉城。 城中守兵三千人,帝率騎軍環城馳射,又令步兵持斧斬其鹿角,負葭葦以堙塹;帝自負一圍而進,諸軍鼓噪而登,遂拔其壘,獲守將安彥之。 是夕,帝宿楊劉。 天祐十五年春正月,帝軍徇地至鄆、濮。 時梁主在洛,將修郊禮,聞楊劉失守,狼狽而還。 二月,梁將謝彥章帥眾數萬來迫楊劉,築壘以自固,又決河水,瀰漫數里,以限帝軍。 六月壬戌,帝自魏州復至楊劉。 甲子,率諸軍涉水而進,梁人臨水拒戰,帝軍小卻。 俄而鼓噪復進,梁軍漸退,因乘勢而擊之。 交鬥于中流,梁軍大敗,殺傷甚眾,河水如絳,謝彥章僅得免去。 是月,淮南楊溥遣使來會兵,將致討于梁也。 秋八月辛丑朔,大閲于魏郊,河東、魏博、幽、滄、鎮定、邢洺、麟、勝、雲、朔十鎮之師,及奚、契丹、室韋、吐渾之眾十餘萬,部陣嚴肅,旌甲照曜,師旅之盛,近代為最。 己酉,梁兗州節度使張萬進遣使歸款。 帝自魏州率師次於楊劉,略地至鄆、濮而還;遂營于麻家渡,諸陣列營十數。 梁將賀瑰、謝彥章以軍屯濮州行台村,結壘相持百餘日。 帝嘗以數百騎摩壘求戰,謝彥章率精兵五千伏于堤下,帝以十餘騎登堤,伏兵發,圍帝十數重。 俄而帝之騎軍繼至,攻于圍外,帝于圍中躍馬奮擊,決圍而出。 李存審兵至,梁軍方退。 是時,帝鋭于接戰,每馳騎出營,存審必扣馬進諫,帝伺存審有間,即策馬而出,顧左右曰:「老子妨吾戲耳!」至是幾危,方以存審之言為忠也。 第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