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善为,贝州武城人。 祖颙,为魏散骑侍郎。 善为巧于历数,仕隋,调文林郎。 督工徒五百营仁寿宫,总监杨素索簿阅实,善为执板暗唱,无一差谬,素大惊。 自是四方有疑狱,悉令按讯,皆究其情。 仁寿中,迁楼烦司户书佐,高祖为太守,尤礼接。 善为见隋政日紊,密劝高祖图天下。 及兵起,署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 擢累尚书左丞,用清察称。 诸曹史恶之,以其短而伛,嘲曰:「曲如钩,例封侯。 」欲沮罢所任。 帝闻,勉之曰:「昔齐末奸吏歌斛律明月,而高纬暗不察,至灭其家。 朕虽不德,幸免是。 」因下令购谤者,谤乃止。 傅仁均撰《戊寅历》,李淳风诋其疏,帝令善为考二家得失,多所裁正。 贞观初,为陕州刺史。 时议,户猥地狭者徙宽乡,善为奏:「畿内户众,而丁壮悉籍府兵,若听徙,皆在关东,虚近实远,非经通计。 」诏可。 历大理、司农二卿,坐与少卿不平,出为秦州刺史。 卒,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初,天下既定,群臣居丧者皆夺服,善为建言其敝。 武德二年,始许终丧,然犹时以权迫不能免,如房玄龄、褚遂良者众矣。 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人人。 多艺数,举明经,中之,累调许州司功参军。 贺兰敏之修撰东台,表嗣真直弘文馆,与学士刘献臣、徐昭皆少有名,号「三少」。 高宗东封还,诏赠孔子太师,命有司为祝,司文郎中雷少颍文不称旨,更命嗣真,成不淹顷,帝览称善,诏加两阶。 敏之等倚恩自如,嗣真不喜,求补义乌令。 敏之败,学士多连坐,嗣真独免。 调露中,为始平令,风化大行。 时章怀太子作《宝庆曲》,阅于太清观,嗣真谓道人刘概、辅俨曰:「宫不召商,君臣乖也;角与徵戾,父子疑也。 死声多且哀,若国家无事,太子任其咎。 」俄而太子废,概等奏其言,擢太常丞,知五礼仪,封常山县子。 嗣真常曰:「隋乐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侧堂堂,桡堂堂’之谣,侧,不正也,桡,危也。 皇帝病日侵,事皆决中宫,持权与人,收之不易。 宗室虽众,居中制外,势且不敌。 诸王殆为后所蹂践,吾见难作不久矣。 」太常缺黄钟,铸不能成,嗣真居崇业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 道上逢一车,有鐸声甚厉,嗣真曰:「宫声也。 」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者,掘之得钟,众乐遂和。 尝引工展器于廷,后奇其风度应对,召相王府参军阎玄静图之,吏部郎中杨志诚为赞,秘书郎殷仲容书,时以为宠。 永昌初,以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请周、汉为二王后,诏可。 命巡抚河东,荐宋温瑾、袁嘉祚、李日知,拔州县职,皆至显官。 来俊臣狱方炽,嗣真上书谏,以为「昔陈平事汉祖,谋疏楚君臣,行反间,项羽遂亡。 今殆有如平者谋陛下君臣,恐为社稷祸」。 不纳。 出为潞州刺史。 俊臣诬以反,流藤州,久得还。 自筮死日,豫具棺敛,如言卒桂阳。 有诏州县护丧还乡里,赠济州刺史,谥曰昭。 武后尝问嗣真储贰事,对曰:「程婴、杵臼存赵氏孤,古人嘉之。 」后悟,中宗乃安。 神龙初,赠御史大夫。 所撰述尤多。 时雍州人裴知古亦善乐律,长安中,为太乐令。 神龙元年正月,享太庙,乐作,知古密语万年令元行冲曰:「金石谐婉,将有大庆,在唐室子孙乎!」是月,中宗复位。 人有乘马者,知古闻其嘶,乃曰:「马鸣哀,主必坠死。 」见新婚者,闻佩声,曰:「终必离。 」访之,皆然。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 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 公礻石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 ,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 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 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隋大业九年,入长白山,依贼左君行,不得意,舍去,转剽淮南,称将军。 下邳贼苗海潮拥众钞暴,伏威遣公祏胁谕曰:「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 」海潮惧,即以众下之。 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将兵捕击,伏威与战,伪北,诱颢堕葭榛泽中,顺风纵火迫之,步骑烧死几尽。 海陵贼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轻之,召使并力。 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 破阵引伏威入幕,置酒,悉召酋首高会。 伏威突斩破阵,众眙骇不及救,复杀数十人,下皆畏服,公祏兵亦至,遂并其众,至数万。 攻安宜,屠之。 隋遣虎牙郎将来整战于黄花轮,伏威大败,身重创,与公祏财有众数百,亡去,行收卒得八千,与虎牙郎将公孙上哲战盐城,覆其军。 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棱以精兵讨之,棱不敢战,伏威遗以妇人服,书称陈姥,怒其军。 棱果悉兵至,伏威迎出挑战,棱军射中其额,伏威怒曰:「不杀汝,矢不拔!」遂驰入棱阵,大呼冲击,众披靡,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携其首入棱军示之,又杀数十人,遂大溃,棱走而免。 进破高邮,引兵度淮,攻历阳,据之,称总管。 分兵徇属县,皆下,江淮群盗争附。 伏威选敢死士五千,号「上募」,宠厚之,与均甘苦,每攻取,必先登,战罢,阅创在背者杀之。 所虏获必分与麾下,士有战死,以其妻殉,故人自奋战,无完敌。 宇文化及以为历阳太守,不受。 徙丹阳,自称大行台。 始进用士人,缮利兵械,薄赋敛,除殉葬法,民奸若盗及吏受赇,虽轻,皆杀无赦。 上表越王侗,侗以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 是时,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 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以其子德俊为山阳公,赐帛五千段,马三百匹。 伏威遣其将陈正通、徐绍宗以兵会,取世充之梁郡。 又遣将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禽以献。 破汪华于歙州。 尽有江东、淮南地,南属岭,东至于海。 秦王已平刘黑闼,师次曹、兗,伏威惧,乃入朝。 诏拜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留京师,位在齐王元吉上,以宠之。 伏威好神仙长年术,饵云母被毒,武德七年二月,暴卒。 初,公祏反,矫伏威令以绐众,赵郡王孝恭既平公祏,得反书以闻。 高祖追其官,削属籍,没入家产。 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诏复官爵,以公礼葬,仍还其子封。 第3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3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