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黃道游儀,以古尺四分為度。 旋樞雙環,其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縱八分,厚三分,直徑四尺五寸九分,古所謂旋儀也。 南北科兩極,上下循規各三十四度。 表裡畫周天度,其一面加之銀釘。 使東西運轉,如渾天游旋。 中旋樞軸,至兩極首內,孔徑大兩度半,長與旋環徑齊。 玉衡望筩,長四尺五寸八分,廣一寸二分,厚一寸,孔徑六分。 衡旋于軸中,旋運持正,用窺七曜及列星之闊狹。 外方內圓,孔徑一度半,周日輪也。 陽經雙環,表一丈七尺三寸,裡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廣四寸,厚四分,直徑五尺四寸四分,置於子午。 左右用八柱,八柱相固。 亦表裡畫周天度,其一面加之銀釘。 半出地上,半入地下。 雙間挾樞軸及玉衡望筩旋環于中也。 陰緯單環,外內廣厚周徑,皆準陽經,與陽經相銜各半,內外俱齊。 面平,上為天,下為地。 橫周陽環,謂之陰渾也。 平上為兩界,內外為周天百刻。 天頂單環,表一丈七尺三寸,縱廣八尺,厚三分,直徑五尺四寸四分。 直中國人頂之上,東西當卯酉之中,稍南,使見日出入。 令與陽經、陰緯相固,如鳥殻之裹黃。 南去赤道三十六度,去黃道十二度,去北極五十五度,去南北平各九十一度強。 赤道單環,表一丈四尺五寸九分,橫八分,厚三分,直徑四尺五寸八分。 赤道者,當天之中,二十八宿之位也。 雙規運動,度穿一穴。 古者,秋分日在角五度,今在軫十三度;冬至日在牽牛初,今在斗十度。 隨穴退交,不復差繆。 傍在卯酉之南,上去天頂三十六度,而橫置之。 黃道單環,表一丈五尺四寸一分,橫八分,厚四分,直徑四尺八寸四分。 日之所行,故名橫道。 太陽陟降,積歲有差。 月及五星,亦隨日度出入。 古無其器,規制不知準的,斟酌為率,疏闊尤甚。 今設此環,置於赤道環內,仍開合使運轉,出入四十八度,而極畫兩方,東西列周天度數,南北列百刻,可使見日知時。 上列三百六十策,與用卦相準。 度穿一穴,與赤道相交。 白道月環,表一丈五尺一寸五分,橫八分,厚三分,直徑四尺七寸六分。 用行有迂曲遲速,與日行緩急相及。 古亦無其器,今設于黃道環內,使就黃道為交合,出入六度,以測每夜月離,上畫周天度數,度穿一穴,擬移交會。 皆用鋼鐵。 游儀,四柱為龍,其崇四尺七寸,水槽及山崇一尺七寸半,槽長六尺九寸,高、廣皆四寸,池深一寸,廣一寸半。 龍能興雲雨,故以飾柱。 柱在四維。 龍下有山、雲,俱在水平槽上。 皆用銅。 其所測宿度與古異者:舊經,角距星去極九十一度,亢八十九度,氐九十四度,房百八度,心百八度,尾百二十度,箕百一十八度,南斗百一十六度,牽牛百六度,須女百度,虛百四度,危九十七度,營室八十五度,東壁八十六度,奎七十六度,婁八十度,胃、昴七十四度,畢七十八度,觜觿、八十四度,參九十四度,東井七十度,輿鬼六十八度,柳七十七度,七星九十一度,張九十七度,翼九十七度,軫九十八度。 今測,角九十三度半,亢九十一度半,氐九十八度,房百一十度半,心百一十度,尾百二十四度,箕百二十度,南斗百一十九度,牽牛百四度,須女百一度,虛百一度,危九十七度,營室八十三度,東壁八十四度,奎七十三度,婁七十七度,胃、昴七十二度,畢七十六度,觜觿八十二度,參九十三度,東井六十八度,輿鬼六十八度,柳八十度半,七星九十三度半,張百度,翼百三度,軫百度。 又舊經,角距星正當赤道,黃道在其南;今測,角在赤道南二度半,則黃道復經角中,與天象合。 虛北星舊圖入虛,今測在須女九度。 危北星舊圖入危,今測在虛六度半。 又奎誤距以西大星,故壁損二度,奎增二度;今復距西南大星,即奎、壁各得本度。 畢、赤道十六度,黃道亦十六度。 觜觿,赤道二度,黃道三度。 二宿俱當黃道斜虛,畢尚與赤道度同,觜觿總二度,黃道損加一度,蓋其誤也。 今測畢十七度半,觜觿半度。 又柳誤距以第四星,今復用第三星。 張中央四星為硃鳥嗉,外二星為翼,北距以翼而不距以膺,故張增二度半,七星減二度半;今復以膺為距,則七星、張各得本度。 其他星:舊經,文昌二星在輿鬼,四星在東井。 北斗樞在七星一度,璿在張二度,機在翼二度,權在翼八度,衡在軫八度,開陽在角七度,杓在亢四度。 天關在黃道南四度,天尊、天槨在黃道北,天江、天高、狗國、外屏、雲雨、虛梁在黃道外,天囷、土公吏在赤道外,上台在東井,中台在七星,建星在黃道北半度,天苑在昴、畢,王良在壁,外屏在觜觿,雷電在赤道外五度,霹靂在赤道外四度,八魁在營室,長垣、羅堰當黃道。 今測,文昌四星在柳,一星在輿鬼,一星在東井。 北斗樞在張十三度,璿在張十二度半,機在翼十三度,權在翼十七度太,衡在軫十度半,開陽在角四度少,杓在角十二度少。 天關、天尊、天槨、天江、天高、狗國、外屏,皆當黃道。 雲雨在黃道內七度,虛梁在黃道內四度,天囷當赤道,土公吏在赤道內六度,上台在柳,中台在張,建星在黃道北四度半,天苑在胃、昴,王良四星在奎,一星在壁,外屏在畢,雷電在赤道內二度,霹靂四星在赤道內,一星在外,八魁五星在壁,四星在營室,長垣在黃道北五度,羅堰在黃道北。 黃道,春分與赤道交于奎五度太;秋分交于軫十四度少;冬至在斗十度,去赤道南二十四度;夏至在井十三度少,去赤道北二十四度。 其赤道帶天之中,以分列宿之度。 黃道斜運,以明日月之行。 乃立八節、九限,校二道差數,著之歷經。 蓋天之說,李淳風以為天地中高而四頽,日月相隱蔽,以為晝夜。 繞北極常見者謂之上規,南極常隱者謂之下規,赤道橫絡者謂之中規。 及一行考月行出入黃道,為圖三十六,究九道之增損,而蓋天之狀見矣。 削篾為度,徑一分,其厚半之,長與圖等,穴其正中,植針為樞,令可環運。 自中樞之外,均刻百四十七度。 全度之末,旋為外規。 規外太半度,再旋為重規。 以均賦周天度分。 又距極樞九十一度少半,旋為赤道帶天之紘。 距極三十五度旋為內規。 第1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