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吳國丁奉、陸抗皆死,吳主皓每宴群臣,皆令沉醉;又置黃門郎十人為糾彈官。 宴罷之後,各奏過失,有犯者或剝其面,或鑿其眼。 由是國人大懼。 晉益州刺史王濬上疏請伐吳。 其疏曰:「孫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 若一旦皓死,更立賢主,則強敵也;臣造船七年,日有朽敗;臣年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矣。 願陛下無失事機。 」晉主覽疏,遂與群臣議曰:「王公之論,與羊都督暗合。 朕意決矣。 」侍中王渾奏曰:「臣聞孫皓欲北上,軍伍已皆整備,聲勢正盛,難與爭鋒。 更遲一年以待其疲,方可成功。 」晉主依其奏,乃降詔止兵莫動,退入後宮,與秘書丞張華圍棋消遣。 近臣奏邊庭有表到。 晉主開視之,乃杜預表也。 表略云:「往者,羊祜不博謀于朝臣,而密與陛下計,故令朝臣多異同之議。 凡事當以利害相校,度此舉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於無功耳。 自秋以來,討賊之形頗露;今若中止,孫皓恐怖,徙都武昌,完修江南諸城,遷其居民,城不可攻,野無所掠,則明年之計亦無及矣。 」晉主覽表才罷,張華突然而起,推卻棋枰,斂手奏曰:「陛下聖武,國富民強;吳主淫虐,民憂國敝。 今若討之,可不勞而定。 願勿以為疑。 」晉主曰:「卿言洞見利害,朕復何疑。 」即出升殿,命鎮南大將軍杜預為大都督,引兵十萬出江陵;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出涂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皆聽預調用。 又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水陸兵二十餘萬,戰船數萬艘。 又令冠軍將軍楊濟出屯襄陽,節制諸路人馬。 早有消息報入東吳。 吳主皓大慌,急召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計議退兵之策。 悌奏曰:「可令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進兵江陵,迎敵杜預;驃騎將軍孫歆進兵拒夏口等處軍馬。 臣敢為軍師,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引兵十萬,出兵牛渚,接應諸路軍馬。 」皓從之,遂令張悌引兵去了。 皓退入後宮,不安憂色。 幸臣中常侍岑昏問其故。 皓曰:「晉兵大至,諸路已有兵迎之;爭奈王濬率兵數萬,戰船齊備,順流而下,其鋒甚鋭:朕因此憂也。 」昏曰:「臣有一計,令王濬之舟,皆為齏粉矣。 」皓大喜,遂問其計。 岑昏奏曰:「江南多鐵,可打連環索百餘條,長數百丈,每環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緊要去處橫截之。 再造鐵錐數萬,長丈餘,置於水中。 若晉船乘風而來,逢錐則破,豈能渡江也?」皓大喜,傳令撥匠工于江邊連夜造成鐵索、鐵錐,設立停當。 卻說晉都督杜預,兵出江陵,令牙將周旨: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長江,夜襲樂鄉,多立旌旗于山林之處,日則放炮擂鼓,夜則各處舉火。 旨領命,引眾渡江,伏于巴山。 次日,杜預領大軍水陸併進。 前哨報道:吳主遣伍延出陸路,陸景出水路,孫歆為先鋒:三路來迎。 ”杜預引兵前進,孫歆船早到。 兩兵初交,杜預便退。 歆引兵上岸,迤邐追時,不到二十里,一聲炮響,四面晉兵大至。 吳兵急回,杜預乘勢掩殺,吳兵死者不計其數。 孫歆奔到城邊,周旨八百軍混雜于中,就城上舉火。 歆大驚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急欲退時,被周旨大喝一聲,斬于馬下。 陸景在船上,望見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飄出一面大旗,上書:「晉鎮南大將軍杜預」。 陸景大驚,欲上岸逃命,被晉將張尚馬到斬之。 伍延見各軍皆敗,乃棄城走,被伏兵捉住,縛見杜預。 預曰:「留之無用!」叱令武士斬之。 遂得江陵。 於是沅、湘一帶,直抵廣州諸郡,守令皆望風賫印而降。 預令人持節安撫,秋毫無犯。 遂進兵攻武昌,武昌亦降,杜預軍威大振,遂大會諸將,共議取建業之策。 胡奮曰:「百年之寇,未可盡服。 方今春水泛漲,難以久住。 可俟來春,更為大舉。 」預曰:「昔樂毅濟西一戰而並強齊;今兵威大振,如破竹之勢,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有着手處也。 」遂馳檄約會諸將,一齊進兵,攻取建業。 時龍驤將軍王濬率水兵順流而下。 前哨報說:「吳人造鐵索,沿江橫截;又以鐵錐置於水中為準備。 」濬大笑,遂造大筏數十方,上縛草為人,披甲執杖,立於周圍,順水放下。 吳兵見之,以為活人,望風先走。 暗錐着筏,盡提而去。 又于筏上作大炬,長十餘丈,大十餘圍,以麻油灌之,但遇鐵索,燃炬燒之,須臾皆斷。 兩路從大江而來。 所到之處,無不克勝。 卻說東吳丞相張悌,令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來迎晉兵。 瑩謂靚曰:「上流諸軍不作提防,吾料晉軍必至此,宜儘力以敵之。 若幸得勝,江南自安。 今渡江與戰,不幸而敗,則大事去矣。 」靚曰:「公言是也。 」言未畢,人報晉兵順流而下,勢不可當。 二人大驚,慌來見張悌商議。 靚謂悌曰:「東吳危矣,何不遁去?」悌垂泣曰:「吳之將亡,賢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無一人死於國難,不亦辱乎!」諸葛靚亦垂泣而去。 張悌與沈瑩揮兵抵敵,晉兵一齊圍之。 周旨首先殺入吳營。 張悌獨奮力搏戰,死於亂軍之中。 沈瑩被周旨所殺。 吳兵四散敗走。 後人有詩贊張悌曰:「杜預巴山見大旗,江東張悌死忠時。 已拚王氣南中盡,不忍偷生負所知。 」 卻說晉兵克了牛渚,深入吳境。 王濬遣人馳報捷音,晉主炎聞知大喜。 賈充奏曰:「吾兵久勞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 宜召軍還,再作後圖。 」張華曰:「今大兵已入其巢,吳人膽落,不出一月,孫皓必擒矣。 若輕召還,前攻盡廢,誠可惜也。 」晉主未及應,賈充叱華曰:「汝不省天時地利,欲妄邀功績,困弊士卒,雖斬汝不足以謝天下!」炎曰:「此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忽報杜預馳表到。 晉主視表,亦言宜急進兵之意。 晉主遂不復疑,竟下征進之命。 王濬等奉了晉主之命,水陸併進,風雷鼓動,吳人望旗而降。 吳主皓聞之,大驚失色。 諸臣告曰:「北兵日近,江南軍民不戰而降,將如之何?」皓曰:「何故不戰?」眾對曰:「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請陛下誅之。 臣等出城決一死戰。 」皓曰:「量一中貴,何能誤國?」眾大叫曰:「陛下豈不見蜀之黃皓乎!」遂不待吳主之命,一齊擁入宮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 陶濬奏曰:「臣領戰船皆小,願得二萬兵乘大船以戰,自足破之。 」皓從其言,遂撥禦林諸軍與陶濬上流迎敵。 前將軍張象,率水兵下江迎敵。 二人部兵正行,不想西北風大起,吳兵旗幟,皆不能立,盡倒豎于舟中;兵卒不肯下船,四散奔走,只有張象數十軍待敵。 第2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