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 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久計。 」謖曰:「當道豈是下寨之地?此處側邊一山,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也:可就山上屯軍。 」平曰:「參軍差矣。 若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總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 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 今觀此山,乃絶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 」謖曰:「汝莫亂道!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 若魏兵絶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 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為掎角之勢。 倘魏兵至,可以相應。 」馬謖不從。 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 王平欲辭去。 馬謖曰:「汝既不聽吾令,與汝五千兵自去下寨。 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王平引兵離山十里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孔明,具說馬謖自于山上下寨。 卻說司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禦,即當按兵不行。 司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見父曰:「街亭有兵守把。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親何故自墮志氣耶?男料街亭易取。 」懿問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親自哨見,當道並無寨柵,軍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 」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換衣服,引百餘騎親自來看。 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圍巡哨了一遍,方回。 馬謖在山上見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傳令與諸將:「倘兵來,只見山頂上紅旗招動,即四面皆下。 」 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 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 」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又問:「街亭左右別有軍否?」探馬報曰:「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 」懿乃命張郃引一軍,當住王平來路。 又令申耽、申儀引兩路兵圍山,先斷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亂,然後乘勢擊之。 當夜調度已定。 次日天明,張郃引兵先往背後去了。 司馬懿大驅軍馬,一擁而進,把山四面圍定。 馬謖在山上看時,只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隊伍,甚是嚴整。 蜀兵見之,盡皆喪膽,不敢下山。 馬謖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無一人敢動。 謖大怒,自殺二將。 眾軍驚懼,只得努力下山來沖魏兵。 魏兵端然不動。 蜀兵又退上山去。 馬謖見事不諧,教軍緊守寨門,只等外應。 卻說王平見魏兵到,引軍殺來,正遇張郃;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 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山上無水,軍不得食,寨中大亂。 嚷到半夜時分,山南蜀兵大開寨門,下山降魏。 馬謖禁止不住。 司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亂。 馬謖料守不住,只得驅殘兵殺下山西逃奔。 司馬懿放條大路,讓過馬謖。 背後張郃引兵追來。 趕到三十餘里,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視之,乃魏延也。 延揮刀縱馬,直取張郃。 郃回軍便走。 延驅兵趕來,復奪街亭。 趕到五十餘里,一聲喊起,兩邊伏兵齊出:左邊司馬懿,右邊司馬昭,卻抄在魏延背後,把延困在垓心。 張郃復來,三路兵合在一處。 魏延左衝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 正危急間,忽一彪軍殺入,乃王平也。 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將合兵一處,大殺一陣,魏兵方退。 二將慌忙奔回寨時,營中皆是魏兵旌旗。 申耽、申儀從營中殺出。 王平、魏延徑奔列柳城,來投高翔。 此時高翔聞知街亭有失,盡起列柳城之兵,前來救應,正遇延、平二人,訴說前事。 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復街亭。 」當時三人在山坡下商議已定。 待天色將晚,兵分三路。 魏延引兵先進,徑到街亭,不見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輕進,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見高翔兵到,二人共說魏兵不知在何處。 正沒理會,又不見王平兵到。 忽然一聲炮響,火光衝天,鼓起震地:魏兵齊出,把魏延、高翔圍在垓心。 二人往來衝突,不得脫身。 忽聽得山坡後喊聲若雷,一彪軍殺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徑奔列柳城來。 比及奔到城下時,城邊早有一軍殺到,旗上大書「魏都督郭淮」字樣。 原來郭淮與曹真商議,恐司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來取街亭;聞知司馬懿、張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徑襲列柳城。 正遇三將,大殺一陣。 蜀兵傷者極多。 魏延恐陽平關有失,慌與王平、高翔望陽平關來。 卻說郭淮收了軍馬,乃謂左右曰:「吾雖不得街亭,卻取了列柳城,亦是大功。 」引兵徑到城下叫門,只見城上一聲炮響,旗幟皆豎,當頭一面大旗,上書「平西都督司馬懿」。 懿撐起懸空板,倚定護心木欄干,大笑曰:「郭伯濟來何遲也?」淮大驚曰:「仲達神機,吾不及也!」遂入城。 相見已畢,懿曰:「今街亭已失,諸葛亮必走。 公可速與子丹星夜追之。 」郭淮從其言,出城而去。 懿喚張郃曰:「子丹、伯濟,恐吾全獲大功,故來取此城池。 吾非獨欲成功,乃僥倖而已。 吾料魏延、王平、馬謖、高翔等輩,必先去據陽平關。 吾若去取此關,諸葛亮必隨後掩殺,中其計矣。 兵法云: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汝可從小路抄箕谷退兵。 吾自引兵當斜谷之兵。 若彼敗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蜀兵輜重,可盡得也。 」張郃受計,引兵一半去了。 懿下令:「竟取斜谷,由西城而進。 西城雖山僻小縣,乃蜀兵屯糧之所,又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總路。 若得此城,三郡可復矣。 」於是司馬懿留申耽、申儀守列柳城,自領大軍望斜谷進發。 卻說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 忽報王平使人送圖本至。 孔明喚入,左右呈上圖本。 孔明就文幾上拆開視之,拍案大驚曰:「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左右問曰:「丞相何故失驚?」孔明曰:「吾觀此圖本,失卻要路,占山為寨。 倘魏兵大至,四面圍合,斷汲水道路,不須二日,軍自亂矣。 若街亭有失,吾等安歸?」長史楊儀進曰:「某雖不才,願替馬幼常回。 」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付與楊儀。 正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孔明跌足長嘆曰:「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 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噪吶喊,為疑兵驚之。 彼當自走,亦不可追。 待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 」又令張冀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 又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 又令馬岱、姜維斷後,先伏于山谷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 又差心腹人,分路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 又遣心腹人到冀縣搬取姜維老母,送入漢中。 第20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2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