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是個寬仁長者,見玄德如此哀痛,只得應允。 玄德、孔明拜謝。 宴畢,送魯肅下船。 徑到柴桑,見了周瑜,具言其事。 周瑜頓足曰:「子敬又中諸葛亮之計也!當初劉備依劉表時,常有吞併之意,何況西川劉璋乎?似此推調,未免累及老兄矣。 吾有一計,使諸葛亮不能出吾算中。 子敬便當一行。 」肅曰:「願聞妙策。 」瑜曰:「子敬不必去見吳侯,再去荊州對劉備說:孫、劉兩家,既結為親,便是一家;若劉氏不忍去取西川,我東吳起兵去敢,取得西川時,以作嫁資,卻把荊州交還東吳。 」肅曰:「西川迢遞,取之非易。 都督此計,莫非不可?」瑜笑曰:「子敬真長者也。 你道我真個去取西川與他?我只以此為名,實欲去取荊州,且教他不做準備。 東吳軍馬收川,路過荊州,就問他索要錢糧,劉備必然出城勞軍。 那時乘勢殺之,奪取荊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禍。 」 魯肅大喜,便再往荊州來。 玄德與孔明商議。 孔明曰:「魯肅必不曾見吳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甚計策,來誘我耳。 但說的話,主公只看我點頭,便滿口應承。 」計會已定。 魯肅入見。 禮畢,曰:「吳侯甚是稱讚皇叔盛德,遂與諸將商議,起兵替皇叔收川。 取了西川,卻換荊州,以西川權當嫁資。 但軍馬經過,卻望應些錢糧。 」孔明聽了,忙點頭曰:「難得吳侯好心!」玄德拱手稱謝曰:「此皆子敬善言之力。 」孔明曰:「如雄師到日,即當遠接犒勞。 」魯肅暗喜,宴罷辭回。 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瞞不過!」玄德又問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 虛名牧川,實取荊州。 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也。 」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寬心,只顧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 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 」便喚趙雲聽計:「如此如此,其餘我自有擺佈。 」玄德大喜。 後人有詩云:「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釣魚鈎。 」 卻說魯肅回見周瑜,說玄德、孔明歡喜一節,準備出城勞軍。 周瑜大笑曰:「原來今番也中了吾計!」便教魯肅稟報吳侯,並遣程普引軍接應。 周瑜此時箭瘡已漸平愈,身軀無事,使甘寧為先鋒,自與徐盛、丁奉為 第二,凌統、呂蒙為後隊,水陸大兵五萬,望荊州而來。 周瑜在船中,時復歡笑,以為孔明中計。 前軍至夏口,周瑜問:「荊州有人在前面接否!」人報:「劉皇叔使糜竺來見都督。 」瑜喚至,問勞軍如何。 糜竺曰:「主公皆準備安排下了。 」瑜曰:「皇叔何在?」竺曰:「在荊州城門外相等,與都督把盞。 」瑜曰:「今為汝家之事,出兵遠征;勞軍之禮,休得輕易。 」糜竺領了言語先回。 戰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進,看看至公安,並無一隻軍船,又無一人遠接。 周瑜催船速行。 離荊州十餘里,只見江面上靜蕩蕩的。 哨探的回報:「荊州城上,插兩面白旗,並不見一人之影。 」瑜心疑,教把船傍岸,親自上岸乘馬,帶了甘寧、徐盛、丁奉一班軍官,引親隨精軍三千人,徑望荊州來。 既至城下,並不見動靜。 瑜勒住馬,令軍士叫門。 城上問是誰人。 吳軍答曰:「是東吳周都督親自在此。 」言未畢,忽一聲梆子響,城上軍一齊都豎起槍刀。 敵樓上趙雲出曰:「都督此行,端的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汝豈猶未知耶?」雲曰:「孔明軍師已知都督假途滅虢之計,故留趙雲在此。 吾主公有言:孤與劉璋,皆漢室宗親,安忍背義而取西川?若汝東吳端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周瑜聞之,勒馬便回。 只見一人打着令字旗,于馬前報說:「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姊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孱陵小路殺來,四路正不知多少軍馬。 喊聲遠近震動百餘里,皆言要捉周瑜。 」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 正是:一着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未知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軍士傳說:「玄德、孔明在前山頂上飲酒取樂。 」瑜大怒,咬牙切齒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正恨間,人報吳侯遣弟孫瑜到。 周瑜接入。 具言其事。 孫瑜曰:「吾奉兄命來助都督。 」遂令催軍前行。 行至巴丘,人報上流有劉封、關平二人領軍截住水路。 周瑜愈怒。 忽又報孔明遣人送書至。 周瑜拆封視之。 書曰:「漢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致書於東吳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別,至今戀戀不忘。 聞足下欲取西川,亮竊以為不可。 益州民強地險,劉璋雖闇弱,足以自守。 今勞師遠征,轉運萬里,欲收全功,雖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後也。 曹操失利於赤壁,志豈須臾忘報仇哉?今足下興兵遠征,倘操乘虛而至,江南齏粉矣!亮不忍坐視,特此告知。 幸垂照鑒。 」周瑜覽畢,長嘆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 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絶矣。 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 」言訖,昏絶。 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壽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 絃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 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周瑜停喪于巴丘。 眾將將所遺書緘,遣人飛報孫權。 權聞瑜死,放聲大哭。 拆視其書,乃薦魯肅以自代也。 書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禦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 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 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倘蒙垂鑒,瑜死不朽矣。 」孫權覽畢,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賴哉?既遺書特薦子敬,孤敢不從之。 」即日便命魯肅為都督,總統兵馬;一面教發周瑜靈柩回葬。 卻說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至曉,告于玄德。 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 玄德問孔明曰:「周瑜既死,還當如何?」孔明曰:「代瑜領兵者,必魯肅也。 亮觀天象,將星聚于東方。 亮當以弔喪為由。 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于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赴巴丘弔喪。 于路探聽得孫權已令魯肅為都督,周瑜靈柩已回柴桑。 第1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