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疇引張遼前至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會合蹋頓等數萬騎前來。 張遼飛報曹操。 操自勒馬登高望之,見蹋頓兵無隊伍,參差不整。 操謂張遼曰:「敵兵不整,便可擊之。 」乃以麾授遼。 遼引許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奮力急攻,蹋頓大亂。 遼拍馬斬蹋頓于馬下,餘眾皆降。 袁熙、袁尚引數千騎投遼東去了。 操收軍入柳城,封田疇為柳亭侯,以守柳城。 疇涕泣曰:「某負義逃竄之人耳,蒙厚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寨以邀賞祿哉!死不敢受侯爵。 」操義之,乃拜疇為議郎。 操撫慰單于人等,收得駿馬萬匹,即日回兵。 時天氣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糧,殺馬為食,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 操回至易州,重賞先曾諫者;因謂眾將曰:「孤前者乘危遠征,僥倖成功。 雖得勝,天所佑也,不可以為法。 諸君之諫,乃萬安之計,是以相賞。 後勿難言。 」 操到易州時,郭嘉已死數日,停柩在公廨。 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喪吾也!」回顧眾官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後事。 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嘉之左右,將嘉臨死所封之書呈上曰:「郭公臨亡,親筆書此,囑曰:丞相若從書中所言,遼東事定矣。 」操拆書視之,點頭嗟嘆。 諸人皆不知其意。 次日,夏侯惇引眾人稟曰:「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 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為後患。 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也。 」操笑曰:「不煩諸公虎威。 數日之後,公孫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 」諸將皆不肯信。 卻說袁熙、袁尚引數千騎奔遼東。 遼東太守公孫康,本襄平人,武威將軍公孫度之子也。 當日知袁熙、袁尚來投,遂聚本部屬官商議此事。 公孫恭曰:「袁紹在日,常有吞遼東之心;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 若容納之,後必相圖。 不如賺入城中殺之,獻頭與曹公,曹公必重待我。 」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遼東,又不如納二袁使為我助。 」恭曰:「可使人探聽。 如曹兵來攻,則留二袁;如其不動,則殺二袁,送與曹公。 」康從之,使人去探消息。 卻說袁熙、袁尚至遼東,二人密議曰:「遼東軍兵數萬,足可與曹操爭衡。 今暫投之,後當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可復河北也。 」商議已定,乃入見公孫康。 康留于館驛,只推有病,不即相見。 不一日,細作回報:「曹公兵屯易州,並無下遼東之意。 」公孫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 相見禮畢,命坐。 時天氣嚴寒,尚見床榻上無茵褥,謂康曰:「願鋪坐席。 」康瞋目言曰:「汝二人之頭,將行萬里!何席之有!尚大驚。 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擁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頭,用木匣盛貯,使人送到易州,來見曹操。 時操在易州,按兵不動。 夏侯惇、張遼入稟曰:「如不下遼東,可回許都。 恐劉表生心。 」操曰:「待二袁首級至,即便回兵。 」眾皆暗笑。 忽報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級至,眾皆大驚。 使者呈上書信。 操大笑曰:「不出奉孝之料!」重賞來使,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 眾官問曰:「何為不出奉孝之所料?」操遂出郭嘉書以示之。 書略曰:「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 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 若以兵擊之,必併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眾皆踴躍稱善。 操引眾官復設祭于郭嘉靈前。 亡年三十八歲,從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勛。 後人有詩贊曰:「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操領兵還冀州,使人先扶郭嘉靈柩于許都安葬。 程昱等請曰:「北方既定,今還許都,可早建下江南之策。 」操笑曰:「吾有此志久矣。 諸君所言,正合吾意。 」是夜宿于冀州城東角樓上,憑欄仰觀天文。 時荀攸在側,操指曰:「南方旺氣燦然,恐未可圖也。 」攸曰:「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正看間,忽見一道金光,從地而起。 攸曰:“此必有寶于地下」。 操下樓令人隨光掘之。 正是:星文方向南中指,金寶旋從北地生。 不知所得何物,且聽下文分解。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卻說曹操于金光處,掘出一銅雀,間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 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 」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慶之。 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築銅雀台于漳河之上。 約計一年而工畢。 少子曹植進曰:「若建層台,必立三座:中間高者,名為銅雀;左邊一座,名為玉龍;右邊一座,名為金鳳。 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乃為壯觀。 」操曰:「吾兒所言甚善。 他日台成,足可娛吾者矣!」原來曹操有五子,惟植性敏慧,善文章,曹操平日最愛之。 於是留曹植與曹丕在鄴郡造台,使張燕守北寨。 操將所得袁紹之兵,共五六十萬,班師回許都。 大封功臣;又表贈郭嘉為貞侯,養其子奕于府中。 復聚眾謀士商議,欲南征劉表。 荀彧曰:「大軍方北征而回,未可復動。 且待半年,養精蓄鋭,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操從之,遂分兵屯田,以候調用。 卻說玄德自到荊州,劉表待之甚厚。 一日,正相聚飲酒,忽報降將張武、陳孫在江夏擄掠人民,共謀造反。 表驚曰:「二賊又反,為禍不小!」玄德曰:「不須兄長憂慮,備請往討之。 」表大喜,即點三萬軍,與玄德前去。 玄德領命即行,不一日,來到江夏。 張武、陳孫引兵來迎。 玄德與關、張、趙雲出馬在門旗下,望見張武所騎之馬,極其雄駿。 玄德曰:「此必千里馬也。 」言未畢,趙雲挺槍而出,徑沖彼陣。 張武縱馬來迎,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落馬下,隨手扯住轡頭,牽馬回陣。 陳孫見了,隨趕來奪。 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 眾皆潰散。 玄德招安餘黨,平復江夏諸縣,班師而回。 表出郭迎接入城,設宴慶功。 酒至半酣,表曰:「吾弟如此雄才,荊州有倚賴也。 但憂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皆足為慮。 」玄德曰:「弟有三將,足可委用:使張飛巡南越之境;雲長拒固子城,以鎮張魯;趙雲拒三江,以當孫權。 何足慮哉?」表喜,欲從其言。 蔡瑁告其姊蔡夫人曰:「劉備遣三將居外,而自居荊州,久必為患。 」蔡夫人乃夜對劉表曰:「我聞荊州人多與劉備往來,不可不防之。 今容其居住城中,無益,不若遣使他往。 」表曰:「玄德仁人也。 」蔡氏曰:「只恐他人不似汝心。 」表沉吟不答。 次日出城,見玄德所乘之馬極駿,問之,知是張武之馬,表稱讚不已。 玄德遂將此馬送與劉表。 表大喜,騎回城中。 蒯越見而問之。 表曰:「此玄德所送也。 」越曰:「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馬;越亦頗曉。 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 張武為此馬而亡。 主公不可乘之。 」表聽其言。 次日請玄德飲宴,因言曰:「昨承惠良馬,深感厚意。 但賢弟不時征進,可以用之。 敬當送還。 」玄德起謝。 表又曰:「賢弟久居此間,恐廢武事。 襄陽屬邑新野縣,頗有錢糧。 弟可引本部軍馬于本縣屯紮,何如?」玄德領諾。 次日,謝別劉表,引本部軍馬徑往新野。 第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