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李倔、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 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報李倔。 倔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 」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 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抱仇。 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 」倔等然其說,遂流言于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蕩此方之人矣!」眾皆驚惶。 乃復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眾皆願從。 於是聚眾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 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引軍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仇,李倔便與合兵,使為前驅。 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聽知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 布曰:「司徒放心。 量此鼠輩,何足數也!」遂引李素將兵出敵。 素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 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 不想是夜二更,牛輔乘肅不備,竟來劫寨。 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里,折軍大半,來見呂布。 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鋭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 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 量牛輔如何敵得呂布,仍復大敗而走。 是夜牛輔喚心腹人胡赤兒商議曰:「呂布驍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倔等四人,暗藏金珠,與親隨三五人棄軍而去。 」胡赤兒應允。 是夜收拾金珠,棄營而走,隨行者三四人。 將渡一河,赤兒欲謀取金珠,竟殺死牛輔,將頭來獻呂布。 布問起情由,從人出首:「胡赤兒謀殺牛輔,奪其金寶。 」布怒,即將赤兒誅殺。 領軍前進,正迎着李倔軍馬。 呂布不等他列陣,便挺戟越馬,麾軍直衝過來。 倔軍不能抵當,退走五十餘里,依山下寨,請郭汜、張濟、樊稠共議,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為慮。 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廝殺。 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 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逕取長安。 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 」眾用其計。 卻說呂布勒兵到山下,李倔引軍搦戰。 布忿怒衝殺過去,倔退走上山。 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 忽報郭汜在陣後殺來,布急回戰。 只聞鼓聲大震,汜軍已退。 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倔軍又來。 未及對敵,背後郭汜又領軍殺到。 及至呂布來時,卻又擂鼓收軍去了。 激得呂布怒氣填胸。 一連如此幾日,欲戰不得,欲止不得。 正在惱怒,忽然飛馬報來,說張濟、樊稠兩路軍馬,竟犯長安,京城危急。 布急領軍回,背後李倔、郭汜殺來。 布無心戀戰,只顧奔走,折了好些人馬。 比及到長安城下,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 軍士畏呂布暴厲,多有降賊者,布心甚憂。 數日之後,董卓餘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為賊內應,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 呂布左衝右突,攔擋不住,引數百騎往青瑣門外,呼王允曰:「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 」允曰:「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或已,則允奉身以死。 臨難苟免,吾不為也。 為我謝關東諸侯,努力以國家為念!」呂布再三相勸,王允只是不肯去。 不一時,各門火焰竟天,呂布只得棄卻家小,引百餘騎飛奔出關,投袁術去了。 李倔、郭汜縱兵大掠。 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央、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欣皆死於國難。 賊兵圍繞內庭至急,侍臣請天子上宣平門止亂。 李倔等望見黃蓋,約住軍士,口呼「萬歲」。 獻帝倚樓問曰:「卿不候奏請,輒入長安,意欲何為?」李倔、郭汜仰面奏曰:「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 但見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 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 臣請下見二賊。 」帝徘徊不忍。 允自宣平門樓上跳下樓去,大呼曰:「王允在此!」李倔、郭汜拔劍叱曰:「董太師何罪而見殺?」允曰:「董卓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汝獨不聞乎?」倔、汜曰:「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王允大罵:「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己!」二賊手起,把王允殺于樓下。 史官有詩贊曰: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 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眾賊殺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害。 士民無不下淚。 當下李倔、郭汜尋思曰:「既到這裡,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便持劍大呼,殺入內來。 正是:巨魁伏罪災方息,從賊縱橫禍又來。 未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卻說李、郭二賊欲弒獻帝。 張濟、樊稠諫曰:「不可。 今日若便殺之,恐眾人不服,不如仍舊奉之為主,賺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後殺之,天下可圖也。 」李、郭二人從其言,按住兵器。 帝在樓上宣諭曰:「王允既誅,軍馬何故不退?」李傕、郭汜曰:「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賜爵,故不敢退軍。 」帝曰:「卿欲封何爵?」李、郭、張、樊四人各自寫職銜獻上,勒要如此官品,帝只得從之。 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隷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 其餘李蒙、王方等,各為校尉。 然後謝恩,領兵出城。 又下令追尋董卓屍首,獲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塢。 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屍首提出棺外。 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復如是。 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 天之怒卓。 可謂甚矣! 且說李傕、郭汜既掌大權,殘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觀其動靜。 獻帝此時舉動荊棘。 朝廷官員,並由二賊升降。 因采人望,特宣朱儁入朝封為太仆,同領朝政。 一日,人報西涼太守馬騰;并州刺史韓遂二將引軍十餘萬,殺奔長安來,聲言討賊。 原來二將先曾使人入長安,結連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范三人為內應,共謀賊黨。 三人密奏獻帝,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為鎮西將軍,各受密詔,併力討賊。 當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二軍將至,一同商議禦敵之策。 謀士賈詡曰:「二軍遠來,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以拒之。 不過百日,彼兵糧盡,必將自退,然後引兵追之,二將可擒矣。 」李蒙、王方出曰:「此非好計。 願借精兵萬人,立斬馬騰、韓遂之頭,獻於麾下。 」賈詡曰:「今若即戰,必當敗績。 」李蒙、王方齊聲曰:「若吾二人敗,情願斬首;吾若戰勝,公亦當輸首級與我。 」詡謂李傕、郭汜曰:「長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其路險峻,可使張、樊兩將軍屯兵于此,堅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敵,可也。 」李傕、郭汜從其言,點一萬五千人馬與李蒙、王方。 二人忻喜而去,離長安二百八十里下寨。 第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