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好禮,貝州宗城人。 少與鄉人孟溫禮、楊茂謙為莫逆之友。 好禮舉明經,累授上蔡令,理有異績,擢為監察御史。 開元三年,累轉邠王府長史。 俄而邠王出為滑州刺史,以好禮兼邠王府司馬,知滑州事。 王欲有所遊觀,好禮輒諫止之。 後王將鷹犬與家人出獵,好禮聞而遮道請還。 王初不從,好禮遂臥于馬前,呼曰:「今正是農月,王何得非時將此惡少狗馬踐暴禾稼,縱樂以損於人!請先蹋殺司馬,然後聽王所為也!」王慚懼,謝之而還。 好禮尋遷豫州刺史,為政孜孜,而繁于細事,人吏雖憚其清嚴,亦厭其苛察。 其子請歸鄉預明經舉,好禮謂曰:「國法須平,汝若經業未精,則不可妄求也。 」乃自試其子。 經義未通,好禮大怒,集州僚笞而枷之,立於州門以徇于眾。 俄坐事左遷溫州別駕卒。 好禮常自以直道,不附於人。 又未嘗敘累階勛,服用粗陋,形骸土木,議者亦嫌其邀名。 楊茂謙者,清河人。 竇懷貞初為清河令,甚重之。 起家應制舉,拜左拾遺,出為臨洺令。 時洺州稱茂謙與清漳令馮元淑、肥鄉令韋景駿,皆有政理之聲。 茂謙以清白聞,擢為秘書郎。 時竇懷貞為相,數稱薦之,由是歷遷大理正、御史中丞。 開元初,出為魏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與司馬張懷玉本同鄉曲,初善而末隙,遂相糾訐,坐貶桂州都督。 尋轉廣州都督,以疾卒。 楊諲,華陰人。 高祖縉,陳中書舍人,以辭學知名。 陳亡,始自江左徙關中。 祖琮,絳州刺史。 諲初為麟游令,時御史大夫竇懷貞檢校造金仙、玉真二觀,移牒近縣,征百姓所隱逆人資財,以充觀用。 諲拒而不受,懷貞怒曰:「焉有縣令卑微,敢拒大夫之命乎?」諲曰:「所論為人冤抑,不知計位高卑。 」懷貞壯其對。 又中宗時,韋庶人上表請以年二十二為丁限。 及韋氏敗,省司舉征租調。 諲執曰:「韋庶人臨朝當國,制書非一,或進階卿士,或赦宥罪人,何獨于已役中男,重征丁課,恐非保人之術。 」省司遂依軿所執,一切免之。 諲由是知名,擢拜殿中侍御史。 開元初,遷侍御史。 時崔日知為京兆尹,貪暴犯法。 諲與御史大夫李傑將糾劾之。 傑反為日知所構,諲廷奏曰:「糾彈之司,若遭恐脅,以成奸人之謀,御史台固可廢矣。 」上以其言切直,遽令傑依舊視事,貶日知為歙縣丞。 諲歷遷御史中丞、戶部侍郎。 上曾于延英殿召中書門下與諸司尚書及瑒議戶口之事,諲因奏人間損益,甚見嗟賞。 時御史中丞宇文融奏括戶口,議者或以為不便,敕百僚省中集議。 時融方在權要,公卿已下,多雷同融議,諲獨與盡理爭之。 尋出為華州刺史。 十六年,遷國子祭酒,表薦:「滄州人王迥質、瀛州人尹子路、汴州人白履忠,皆經學優長,德行純茂,堪為後生師範,請追授學官,令其教授,以獎儒學之路。 」及追至,迥質起家拜諫議大夫,仍為皇太子侍讀;履忠以年老,不任職事,拜朝散大夫,放歸家;子路直弘文館教授。 諲又奏曰:「竊見今之舉明經者,主司不詳其述作之意,曲求其文句之難,每至帖試,必取年頭月日,孤經絶句。 且今之明經,習《左傳》者十無二三。 若此久行,臣恐左氏之學,廢無日矣。 臣望請自今已後,考試者盡帖平文,以存大典。 又《儀禮》及《公羊》、《穀梁》,殆將廢絶,若無甄異,恐後代便棄。 望請能通《周》、《儀禮》、《公羊》、《穀梁》者,亦量加優獎。 」於是下制:「明經習左氏及通《周禮》等四經者,出身免任散官。 」遂著于式。 由是生徒為諲立頌于學門之外。 再遷大理卿,以老疾辭職。 二十三年,拜左散騎常侍。 尋卒。 贈戶部尚書,謚曰貞。 瑒常嘆《儀禮》廢絶,雖士大夫不能行之。 其家子女婚冠及有吉凶之會,皆按據舊文,更為儀注,使長幼遵行焉。 崔隱甫,貝州武城人,散騎侍郎亻鹿之曾孫也。 祖濟,太子洗馬。 父元彥,太平令。 隱甫,開元初再遷洛陽令,理有威名。 九年,自華州刺史轉太原尹,人吏刊石頌其美政。 十二年,入為河南尹。 十四年,代程行諶為御史大夫。 時中書令張說當朝用事,隱甫與御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劾其犯狀,說遂罷知政事。 隱甫在職強正,無所迴避。 自貞觀年李乾祐為御史大夫,別置台獄,有所鞫訊,便輒系之。 由是自中丞、侍御史已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滿。 隱甫引故事,奏以為不便,遂掘去之。 又憲司故事,大夫已下至監察御史,競為官政,略無承稟。 隱甫一切督責,事無大小,悉令諮決;稍有忤意者,便列上其罪,前後貶黜者殆半,群僚側目。 是冬,敕隱甫校外官考。 舊例皆委細參問,經春未定。 隱甫召天下朝集使,一時集省中,一日校考便畢,時人伏其敏斷。 帝嘗謂曰:「卿為御史大夫,海內咸雲稱職,甚副朕之所委也。 」 隱甫既與張說有隙,俄又遞為朋黨,帝聞而惡之,特免官,令歸侍母。 歲余,復授御史大夫。 遷刑部尚書,母憂去官。 二十一年,起複太原尹,仍為河東採訪處置使。 復為刑部尚書,兼河南尹。 二十四年,車駕還京,以隱甫為東都留守,為政嚴肅,甚為人吏之所歎服。 尋卒。 李尚隱,其先趙郡人,世居潞州之銅鞮,近又徙家京兆之萬年。 弱冠明經累舉,補下邽主簿。 時姚珽為同州刺史,甚禮之。 景龍中,為左台監察御史。 時中書侍郎、知吏部選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鄭愔同時典選,傾附勢要,逆用三年員闕,士庶嗟怨。 尋而相次知政事,尚隱與同列御史李懷讓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獄推究,竟貶黜之。 時又有睦州刺史馮昭泰,誣奏桐廬令李師等二百餘家,稱其妖逆,詔御史按覆之。 諸御史憚昭泰剛愎,皆稱病不敢往。 尚隱嘆曰:「豈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為申明哉!」遂越次請往,竟推雪李師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鄭愔等復用,尚隱自殿中侍御史出為伊闕令,懷讓為魏縣令。 湜等既死,尚隱又自定州司馬擢拜吏部員外郎,懷讓自河陽令擢拜兵部員外郎。 尚隱累遷御史中丞。 時御史王旭頗用威權,為士庶所患。 會為仇者所訟,尚隱按之,無所容貸,獲其奸臓鉅萬,旭遂得罪。 尚隱尋轉兵部侍郎,再遷河南尹。 尚隱性率剛直,言無所隱,處事明斷。 其禦下,豁如也。 又詳練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記之,所在稱為良吏。 第4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