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寓,范陽人。 祖仙,父棲鶴,皆以孝聞。 凡五代同爨。 德宗朝,採訪使洪經綸奏旌表其門閭,鄉裡稱美其事。 霞寓少讀《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好大言,頗以節概自許。 貞元中,徒步造長武城使高崇文,待以猶子之分,擢授軍職,累奏憲宗,甚見委信。 元和初,詔授兼御史大夫,從崇文將兵擊劉闢,連戰皆克,下鹿頭城,降李文悅、仇良輔。 蜀平,以功拜彭州刺史,尋繼崇文為長武城使,封感義郡王。 元和五年,以左威衛將軍隨吐突承璀擊王承宗,又加左散騎常侍。 明年,改豐州刺史、三城都團練防禦使。 六遷至檢校工部尚書。 元和十年,朝廷討吳元濟,以霞寓宿將,乃析山南東道為兩鎮,以霞寓為唐鄧隋節度使。 霞寓雖稱勇敢,素昧機略;至于統制,尤非所長。 及達所部,乃率兵趣蕭陂,與賊決戰。 既小勝,又進至文城柵。 賊軍偽敗而退,霞寓逐之不已,因為伏兵所掩,王師大衄,霞寓僅以身免。 坐貶歸州刺史。 後以恩例,征為右衛大將軍。 十三年,出為振武節度使,入為左武衛大將軍。 長慶元年,授邠寧節度使。 三年,就加檢校右仆射。 四年,加檢校司空,又加司徒。 寶曆二年,疽發首,不能理事,求歸闕下。 其夏,授右金吾衛大將軍、檢校司徒,途次奉天而卒,年五十五,贈太保。 霞寓卒伍常材,始因宦官進用,遂階節將。 位望既高,言多不遜。 朝廷知之,欲議移罷。 霞寓頗懷憂恐,舍私第為佛寺,上言請額為「懷恩」,用資聖福。 大率奸妄凶狡如此。 又非斥朝列,侮慢僚屬,鄙辭俚語,日聞于時。 高瑀,渤海蓚人。 少好論兵,釋褐右金吾冑曹,累闢諸府從事,歷陳、蔡二郡刺史,入為太仆卿。 太和初,忠武節度使王沛卒,物議以陳許軍四征有功,必自擇帥;或以禁軍之將得之。 宰相裴度、韋處厚議瑀深沉方雅,曾刺陳、蔡,人懷良政,又熟忠武軍情,欲請用瑀。 事未聞,陳許表至,果請瑀為帥,乃授檢校左散騎常侍、許州刺史、忠武節度使。 自大曆已來,節制之除拜,多出禁軍中尉。 凡命一帥,必廣輸重賂。 禁軍將校當為帥者,自無家財,必取資於人;得鎮之後,則膏血疲民以償之。 及瑀之拜,以內外公議,搢紳相慶曰:「韋公作相,債帥鮮矣!」 三年,就加檢校工部尚書。 比年水旱,人民薦饑。 瑀召集州民,繞郭立堤塘一百八十里,蓄泄既均,人無饑年。 加檢校右仆射。 六年,移授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等使。 議者以徐泗王智興之後,軍士驕恣,宜得雄帥鎮之。 乃以太府卿崔珙代瑀,征為刑部尚書。 以疾求分司,拜太子少傅。 其月,復授檢校右仆射、陳許蔡節度使。 八年六月卒,贈司空。 瑀性寬和,有體量,為官雖無赫赫之譽,所至皆理,尤得士心,論者美之。 崔戎,字可大。 高伯祖玄暐,神龍初有大功,封博陵郡王。 祖嬰,郢州刺史。 父貞固,太原榆次尉。 戎舉兩經登科,授太子校書,調判入等,授藍田主薄,為籓鎮名公交闢。 裴度領太原,署為參謀。 時王承宗據鎮州叛,度請戎單車往諭之,承宗感泣受教。 入為殿中侍御史,累拜吏部郎中,遷諫議大夫。 尋為劍南東、西兩川宣慰使。 西州承蠻寇之後,戎既宣撫,兼再定征稅,廢置得所,公私便之。 還,拜給事中,駁奏為當時所稱。 改華州刺史,遷兗海沂密都團練觀察等使。 將行,州人戀惜遮道,至有解靴斷登者。 理兗一年,大和八年五月卒,贈禮部尚書。 陸亙,字景山,吳郡人。 祖元明,睦州司馬。 父持詮,惠陵台令。 亙以書判授集賢殿正字、華原縣尉。 應制舉,授萬年縣丞。 自京兆府兵曹參軍拜太常博士。 寺有禮生孟真,久于其事,凡吉凶大儀,禮官不能達,率訪真。 真亦賴是須要姑息。 元和七年,冊皇太子,將撰儀注,真亦欲參預;亙笞之,由是禮儀不專于胥吏。 自虞部員外郎出為鄧州刺史。 其後入為戶部郎中、秘書少監、太常少卿,歷刺兗、蔡、虢、蘇四郡。 遷越州刺史、浙東團練觀察等使。 移宣歙觀察使,加御史大夫。 太和八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贈禮部尚書。 亙強明嚴毅,所至稱理。 初赴兗州,延英面奏曰:「凡節度使握兵分屯屬郡者,刺史不能制,遂為一州之弊,宜有處分。 」因詔天下兵分屯屬郡者,隷于刺史。 越之永喜郡,城于海閆,常陷寇境,集官吏廩祿之半,以代常賦,因循相踵,吏返為幸。 亙按舉臓罪,表請郡守以降,增給其俸,人皆賴之。 張正甫,字踐方,南陽人。 曾祖大禮,坊州刺史。 祖紹貞,尚書右丞。 父泚,蘇州司馬。 正甫登進士第,從樊澤為襄陽從事,累轉監察御史。 于頔代澤,闢留正甫。 正甫堅辭之,遂誣奏貶郴州長史。 後由邕府征拜殿中侍御史,遷戶部員外郎,轉司封員外、兼侍御史知雜事。 遷戶部郎中,改河南尹。 由尚書右丞為同州刺史,入拜左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判院事。 轉工部尚書。 五年,檢校兵部尚書、太子詹事。 明年,以吏部尚書致仕。 正甫仁而端亮,蒞官清強。 居外任,所至稱理。 太和八年九月卒,年八十三,累贈太師。 子毅夫。 毅夫,登進士第。 初正甫兄式,大曆中進士登第,繼之以正甫,式子元夫、傑夫、征夫又相次登科。 太和中,文章之盛,世共稱之。 元夫,太和初兵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出為汝州刺史。 毅夫位至戶部侍郎、弘文館學士判院事。 諸群從登第者數人,而毅夫子禕最知名。 禕,字冠章,釋褐汴州從事、戶部判官,入為藍田尉、集賢校理。 趙隱鎮浙西,劉鄴鎮淮南,皆闢為賓佐。 入為監察御史,遷左補闕。 乾符中,詔入翰林為學士,累官至中書舍人。 黃巢犯京師,從僖宗幸蜀,拜工部侍郎,判戶部事。 奉使江淮還,為當涂者不協,改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轉吏部侍郎,歷刑部、兵部尚書。 從昭宗在華,為韓建所構,貶衡州司馬。 昭宗還京,征拜禮部尚書、太常卿,充禮儀使,遷兵部尚書。 禕苦心為文,老而益壯。 為刑部時,劉鄴子覃,當巢寇時避禍于金吾將軍張直方之第,被害。 僖宗還京,而惡覃者以托附逆黨,死不以義,下三司詳罪。 禕上章申理,言覃父子並命于賊廷,豈附逆耶?其家竟獲洗雪,覃亦贈官。 其行義始終,皆如此類。 第3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