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頃選尚,多於貴戚,或武臣節將之家。 于時翰林學士獨孤鬱,權德輿之女婿,時德輿作相,鬱避嫌辭內職。 上頗重學士,不獲已許之,且嘆德輿有佳婿,遂令宰臣于卿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 初于文學後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唯悰願焉。 累遷至司農卿。 太和六年,轉京兆尹。 七年,檢校刑部尚書,出為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 丁內艱,八年,起複授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等使,就加兵部尚書。 開成初,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 屬岐陽公主薨,久而未謝。 文宗怪之,問左右。 戶部侍郎李珏對曰:「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願為國戚者,半為此也。 杜忭未謝,拘此服紀也。 」上愕然曰:「予初不知。 」乃詔曰:「制服輕重,必由典禮。 如聞往者駙馬為公主服三年,緣情之義,殊非故實,違經之制,今乃聞知。 宜令行杖周,永為通制。 」三年,改戶部尚書,兼判戶部度支事。 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加左仆射。 大中初,出鎮西川,降先沒吐蕃維州。 州即古西戎地也,其地南界江陽,岷山連嶺而西,不知其極;北望隴山,積雪如玉:東望成都,若在井底。 地接石紐山,夏禹生於石紐山是也。 其州在岷山之孤峰,三面臨江。 天寶後,河、隴繼陷,惟此州在焉。 吐蕃利其險要,二十年間,設計得之,遂據其城,因號曰「無憂城」,吐蕃由是不虞邛、蜀之兵。 先是,李德裕鎮西川,維州吐蕃首領悉怛謀以城來降,德裕奏之;執政者與德裕不協,遽勒還其城。 至是復收之,亦不因兵刃,乃人情所歸也。 俄復入相,加司空,繼加司徒,歷鎮重籓。 至是加太傅、邠國公。 忭無他才,常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 從鬱,以廕貞元末再遷太子司議郎。 元和初,轉左補闕。 諫官崔群、韋貫之、獨孤鬱等以從鬱宰相子,不合為諫官,乃降授左拾遺。 群等復執曰:「拾遺之與補闕,雖資品有殊,皆名諫列。 父為宰相,子為諫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論父。 」乃改為秘書丞,終駕部員外郎。 子牧、顗,俱登進士第。 顗後病目而卒。 牧,字牧之,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解褐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沈傳師廉察江西宣州,闢牧為從事、試大理評事。 又為淮南節度推官、監察御史裡行,轉掌書記。 俄真拜監察御史,分司東都,以弟顗病目棄官。 授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 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膳部、比部員外郎,併兼史職。 出牧黃、池、睦三郡,復遷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又以弟病免歸。 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歲中遷中書舍人。 牧好讀書,工詩為文,嘗自負經緯才略。 武宗朝誅昆夷、鮮卑,牧上宰相書論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間,盛夏無備,宜五六月中擊胡為便」。 李德裕稱之。 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行于代。 牧從兄忭隆盛于時,牧居下位,心常不樂。 將及知命,得病,自為墓誌、祭文。 又嘗夢人告曰:「爾改名畢。 」逾月,奴自家來,告曰:「炊將熟而甑裂。 」牧曰:「皆不祥也。 」俄又夢書行紙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寤寢而嘆曰:「此過隙也。 吾生於角,徵還於角,為第八宮,吾之甚厄也。 予自湖守遷舍人,木還角,足矣。 」其年,以疾終於安仁裡,年五十。 有集二十捲,曰《杜氏樊川集》,行于代。 子德祥,官至丞郎。 史臣曰:黃裳以道致君,持誠奉主;辨懷光之詐,罷全義之征。 討賊闢之凶,舉無遺算;葬執誼之柩,豈曰不仁。 郢天縱之性,總丱之年,代父命于臨刑,孝也;懷光之亂,王人被傷,撫巢父于賊庭,義也;抑浮濫之流,考藝文之士,盡搜幽滯,大變時風,正也;保止足之名,辭榮辱之路,高避世利,遐躅昔賢,智也。 忠孝全矣,仁智備矣!此二子者,皆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佑承廕入仕,讞獄受知,博古該今,輸忠效用;位居極品,榮逮子孫,操修之報,不亦宜哉!及其賓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難乎語于正矣!牧之文章,忭之長厚,能否既異,才位不倫,命矣夫! 贊曰:貞公壯節,臨難奮發。 言行無玷,斯為明哲。 戡亂阜俗,時泰位隆。 國之名臣,鄭公、岐公。 列傳第九十八 ○裴垍 李吉甫 李籓 權德輿 子璩 裴垍字,弘中,河東聞喜人。 垂拱中宰相居道七代孫。 垍弱冠舉進士。 貞元中,制舉賢良極諫,對策第一,授美原縣尉。 秩滿,籓府交闢,皆不就。 拜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尚書禮部考功二員外郎。 時吏部侍郎鄭珣瑜請垍考詞判,垍守正不受請託,考核皆務才實。 元和初,召入翰林為學士,轉考功郎中、知制誥,尋遷中書舍人。 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詔將下之夕,感出涕。 謂垍曰:「吉甫自尚書郎流落遠地,十餘年方歸,便入禁署,今才滿歲,後進人物,罕所接識。 宰相之職,宜選擢賢俊,今則懵然莫知能否。 卿多精鑒,今之才傑,為我言之。 」垍取筆疏其名氏,得三十餘人。 數月之內,選用略盡,當時翕然稱吉甫有得人之稱。 三年,詔舉賢良,時有皇甫湜對策,其言激切;牛僧孺、李宗閔亦苦詆時政。 考官楊于陵、韋貫之升三子之策皆上第,垍居中覆視,無所同異。 及為貴幸泣訴,請罪于上,憲宗不得已,出於陵、貫之官,罷垍翰林學士,除戶部侍郎。 然憲宗知垍好直,信任彌厚。 其年秋,李吉甫出鎮淮南,遂以垍代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明年,加集賢院大學士、監修國史。 垍奏:「集賢禦書院,請準《六典》,登朝官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自非登朝官,不問品秩,併為校理;其餘名目一切勒停。 史館請登朝官入館者,併為修撰;非登朝官,併為直史館。 仍永為常式。 」皆從之。 元和五年,中風病。 憲宗甚嗟惜,中使旁午致問,至于藥膳進退,皆令疏陳。 疾益痼,罷為兵部尚書,仍進階銀青。 明年,改太子賓客。 卒,廢朝,賻禮有加,贈太子少傅。 第2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