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王承宗再拒命,總遣兵取賊武強縣,遂駐軍持兩端,以利朝廷供饋賞賜。 是時吳元濟尚存,王承宗方跋扈,易定孤危,憲宗暫務姑息,加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及元濟就擒,李師道梟首,王承宗憂死,田弘正入鎮州,總既無黨援,懷懼,每謀自安之計。 初,總弒逆後,每見父兄為祟,甚慘懼,乃于官署後置數百僧,厚給衣食,令晝夜乞恩謝罪。 每公退,則憩于道場,若入他室,則恟惕不敢寐。 晚年恐悸尤甚,故請落髮為僧,冀以脫禍,乃以判官張皋為留後。 總以落髮,上表歸朝,穆宗授天平軍節度使;既聞落髮,乃賜紫,號大覺師。 總行至易州界,暴卒。 輟朝五日,贈太尉,擇日備禮冊命,賻絹布一千五百段、米粟五百石。 先是,元和初,王承宗阻兵,總父濟備陳征伐之術,請身先之。 及出軍,累拔城邑,旋屬被病,不克成功。 總既繼父,願述先志,且欲盡更河朔舊風。 長慶初,累疏求入覲,兼請分割所理之地,然後歸朝。 其意欲以幽、涿、營州為一道,請弘靖理之;瀛州、漠州為一道,請盧士玫理之;平、薊、媯、檀為一道,請薛平理之。 仍籍軍中宿將盡薦于闕下,因望朝廷升獎,使幽薊之人皆有希羡爵祿之意。 及疏上,穆宗且欲速得范陽,宰臣崔植、杜元穎又不為久大經略,但欲重弘靖所授,而未能省其使局,惟瀛、漠兩州許置觀察使,其他郡縣悉命弘靖統之。 時總所薦將校,又俱在京師旅舍中,久而不問。 如硃克融輩,僅至假衣丐食,日詣中書求官,不勝其困。 及除弘靖,又命悉還本軍。 克融輩雖得復歸,皆深懷觖望,其後果為叛亂。 總既以土地歸國,授其弟約及男等一十一人,領郡符,加命服者五人,升朝班,佐宿衛者六人。 程日華,定州安喜人,本單名華。 父元皓,事安祿山為帳下將,從陷兩京,頗稱勇力,史思明時為定州刺史。 華少事本軍,為張孝忠牙將。 初,李寶臣授恆州節度,吞削籓鄰,有恆、冀、深、趙、易、定、滄、德等八州。 寶臣既卒,惟岳拒朝命,以圖繼襲。 寶臣部將張孝忠以定州歸國,授成德軍節度使,令與硃滔討惟岳。 及惟岳誅,朝廷以恆、冀授王武俊,深、趙授康日知,易、定、滄授張孝忠,分為三帥。 時惟岳將李固烈守滄州,孝忠令華詣固烈交郡。 固烈將歸真定,悉取滄州府藏,累乘而還。 軍人怒,殺固烈,皆奪其財,相與詣華曰:「李使君貪鄙而死,軍州請押牙權領。 」不獲已,從之。 孝忠因授華知滄州事。 未幾,硃滔合武俊謀叛,滄、定往來艱阻,二盜遂欲取滄州,多遣人遊說,又加兵攻圍,華俱不聽從,乘城自固。 久之,錄事參軍李宇為華謀曰:「使君受圍累年,張尚書不能致援,論功獻捷,須至中山,所謂勞而無功者也。 請為足下至京師,自以一州為使。 」華即遣之。 宇入闕,備陳華當二盜之間,疲于矢石。 德宗深嘉之,拜華御史中丞、滄州刺史。 復置橫海軍,以華為使。 尋加工部尚書、御史大夫,賜名日華,仍歲給義武軍糧餉數萬。 自是別為一使,孝忠唯有易、定二州而已。 武俊遣人說華歸己,華曰:「相公欲敝邑仍舊隷恆州,且借騎二百以抗賊,俟道路通即從命。 」武俊喜,即以二百騎助之。 華乃留其馬,遣人皆還。 武俊怒其背約,又以硃滔方攻圍,慮為所有而止。 及武俊歸國,河朔無事,日華即遣所留馬還武俊,別陳珍幣謝過,武俊歡然而釋。 貞元四年卒,贈兵部尚書。 子懷直。 懷直習河朔事,父卒,自知留後事。 朝廷嘉父之忠,起複授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升橫海軍為節度,以懷直為留後。 又于弓高縣置景州,管東光、景城二縣,以為屬郡。 累加至檢校尚書右仆射。 五年,起複正授節度觀察使。 懷直荒于畋獵,數日方還,不恤軍政,軍士不勝寒餒。 其帳下將從父兄懷信因眾怒閉門不內,懷直因來朝覲,貞元九年也。 德宗優容之,依前檢校右仆射,兼龍武統軍,賜安業裡甲第,妓女一人。 既而懷信死,懷直子執恭知留後事,乃遣懷直歸滄州。 十六年卒,年四十九,廢朝一日,贈揚州大都督。 執恭代襲父位,朝廷因而授之。 元和六年入朝,憲宗禮遇遣之,加尚書左仆射。 嘗夢滄州衙門樓額悉帖「權」字,遂奏請改名權。 十三年,淮西賊平,籓方惕息,權以父子世襲如三鎮事例,心不自安,乃請入朝。 十三年,至京師,表辭戎帥,因命華州刺史鄭權代之,以靖安裡私第側狹,賜地二十畝,令廣其居。 尋遷檢校司空、邠州刺史、邠寧節度使。 十四年十一月卒,贈司徒。 權兄弟子侄在朝列宿衛者三十餘人。 李全略者,本姓王,名日簡。 為鎮州小將,事王武俊。 元和中,節度使王承宗沒,軍情不安,自拔歸朝,授代州刺史。 及長慶初,鎮州軍亂,殺田弘正;穆宗為之旰食,以日簡嘗為鎮將,召問其計。 日簡遂於禦前極言利害,兼願有以自效,因授德州刺史,經略其事。 明年,擢拜橫海軍節度使,賜姓李氏,名全略,以崇樹之。 未幾,令子同捷入侍,兼進錢千萬。 逾歲,同捷歸覲,乃奏請授滄州長史、知州事,兼主中軍兵馬;朝廷初不之許,後慮其有奇策,將副經略之旨,遂從之。 及得請,全略乃陰結軍士,潛為久計,外示忠順,內畜奸謀。 棣州刺史王稷善撫眾,且得其心,全略忌而殺之,仍孥戮其屬。 凡所為事,大率類此。 寶曆二年四月卒。 子同捷,初為副大使,居喪,擅領留後事,仍重賂籓鄰以求纘襲,朝廷知其所為,經年不問。 屬昭愍晏駕,文宗即位,同捷冀易世之後,稍行恩貸,即令母弟同志、同巽入朝,令掌書記崔長奉表,備達懇誠,請從朝旨。 詔授同捷檢校左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兗海節度使;以天平節度使烏重胤為滄州節度以代之。 詔下,同捷托以三軍乞留,拒命。 乃命烏重胤率鄆、齊兵加討。 又詔徐帥王智興、滑帥李聽、平盧康志睦、魏博史憲誠、易定張璠、幽州李載義等四面進攻。 同捷世行奸詐,自以嘗在成德軍為將校,燕、趙之師,可結為城社,乃以玉帛子女賂河北三鎮,以求旄鉞。 李載義初受朝命,堅于效順,乃囚同捷侄及所賂玉帛妓女四十七人表獻。 又表朝廷加載義左仆射、王廷湊司徒,以悅其心事。 廷湊本蓄狼心,欲吞橫海,乃出兵于境以赴同捷。 第2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