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字化光,貞元末登進士第,與翰林學士韋執誼善。 順宗在東宮,侍書王叔文勸太子招納時之英俊以自輔,溫與執誼尤為叔文所睠,起家再命拜左拾遺。 二十年冬,副工部侍郎張薦為入吐蕃使,行至鳳翔,轉侍御史,賜緋袍牙笏。 明年,德宗晏駕,順宗即位,張薦卒於青海,吐蕃以中國喪禍,留溫經年。 時王叔文用事,故與溫同遊東宮者,皆不次任用,溫在蕃中,悲嘆久之。 元和元年,使還,轉戶部員外郎。 時柳宗元等九人坐叔文貶逐。 唯溫以奉使免。 溫天才俊拔,文彩贍逸,為時流柳宗元、劉禹錫所稱。 然性多險詐,好奇近利,與竇群、羊士諤趣尚相狎。 群為韋夏卿所薦,自處士不數年至御史中丞,李吉甫尤奇待之。 三年,吉甫為中官所惡,將出鎮揚州,溫欲乘其有間傾之。 溫自司封員外郎轉刑部郎中,竇群請為知雜。 吉甫以疾在第,召醫人陳登診視,夜宿于安邑裡第。 溫伺知之,詰旦,令吏捕登鞫問之,又奏劾吉甫交通術士。 憲宗異之,召登面訊,其事皆虛,乃貶群為湖南觀察使,羊士諤資州刺史,溫均州刺史。 朝議以所責太輕,群再貶黔南,溫貶道州刺史。 五年,轉衡州,秩滿歸京,不得意,發疾卒。 溫文體富艷,有丘明、班固之風,所著《凌煙閣功臣銘》、《張始興畫贊》、《移博士書》,頗為文士所賞,有文集十捲。 恭、儉皆至侍御史,讓至太子右庶子,皆有美才。 自後吉甫再入中書,長慶以後,李德裕黨盛,呂氏諸子無至達官者。 鄭雲逵,滎陽人。 大曆初,舉進士。 性果誕敢言。 客遊兩河,以畫干于硃泚,泚悅,乃表為節度掌書記、檢校祠部員外郎,仍以弟滔女妻之。 泚將入覲,先令雲逵入奏;及泚至京,以事怒雲逵,奏貶莫州參軍。 滔代泚後,請為判官。 滔助田悅為逆,雲逵渝之不從,遂棄妻子馳歸長安,帝嘉其來,留于客省,超拜諫議大夫。 奉天之難,雲逵奔赴行在,李晟以為行軍司馬,戎略多以咨之。 歷秘書少監、給事中,尋拜大理卿,遷刑部、兵部二侍郎、遷御史中丞,充順宗山陵橋道置頓使。 雲逵初為硃泚判官,常忤同幕蔡庭玉;庭玉白泚,黜為莫州錄事參軍。 滔復奏為判官,因深構庭玉于滔;滔為泚留後事,有請于泚,庭玉又輒隳之。 又有判官硃體微,亦蒙泚親信,與庭玉常從容言于泚曰:「滔非長者,不可付以兵權。 」滔竊知之。 後滔南討有功,雲逵數激怒之,滔乃抗表論庭玉等離間骨肉;及滔叛,帝乃召泚以表示之,故歸罪于庭玉等以悅滔,滔亦終叛。 三年,雲逵奏:其弟前太仆丞方逵,「受性凶悖,不知君親,眾惡備身,訓教莫及,結聚凶黨,江中劫人。 臣亡父先臣昈杖至一百,終不能斃。 張延賞任揚州日,亦曾犯延賞法,決殺復甦。 至于常言,皆呼臣亡父先臣名,親戚所知,無可教語。 昨聞于邠、寧、慶等州干謁節度及州縣乞丐,今見在武功縣南,西戎俯近,恐有異謀;若不冒死奏聞,必恐覆臣家族。 」詔令京兆府錮身遞送黔州,付李模于僻遠州驅使,勿許東西。 雲逵元和元年拜右金吾衛大將軍,歲中改京兆尹。 五年五月卒。 李益,肅宗朝宰相揆之族子。 登進士第,長為歌詩。 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 每作一篇,為教坊樂人以賂求取。 唱為供奉歌詞。 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為歌詞。 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閒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于時,故時謂妒痴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調,而流輩皆居顯位。 益不得意,北遊河朔,幽州劉濟闢為從事,常與濟詩而有「不上望京樓」之句。 憲宗雅聞其名,自河北召還,用為秘書少監、集賢殿學士。 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 俄復用為秘書監,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 太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李賀,字長吉,宗室鄭王之後。 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韓愈為之作《諱辨》,賀竟不就試。 手筆敏捷,尤長於歌篇。 其文思體勢,如崇岩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彷彿者。 其樂府詞數十篇,至于雲韶樂工,無不諷誦。 補太常寺協律郎,卒,時年二十四。 史臣曰:文學之士,代不乏才。 永泰、貞元之間,如徐浩、趙涓諸公,可謂一時之秀也。 然太真以畏懦聞,邵說以僭侈失,于公異、呂渭、李益皆有微累,故知全其德者罕矣。 贊曰:名以才顯,才兼德尊。 徐、趙、劉、李,厥聲遠聞。 邵、于、呂、鄭,其名久存。 半乏全德,愧於後人。 列傳第八十八 ○趙憬 韋倫 賈耽 姜公輔 趙憬,字退翁,天水隴西人也。 總章中吏部侍郎、同東西台三品仁本之曾孫。 祖諠歷左司郎中。 父道先,洪州錄事參軍。 憬少好學,志行修潔,不求聞達。 寶應中,玄宗、肅宗梓宮未祔,有司議山陵制度。 時西蕃入寇,天下饑饉,憬以褐衣上疏,宜遵儉制,時人稱之。 後連為州從事,試江夏尉。 累遷監察御史,隨牒籓府,歷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 居母憂,哀毀幾絶。 服除,建中初,擢授水部員外郎。 未拜,會湖南觀察使李承請為副使、檢校工部郎中,充職。 歲余,承卒,遂知留後事。 尋授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觀察使,仍賜金紫。 居二歲,受代歸京師,闔門靜居,不與人交。 久之,特召對於別殿。 憬多學問,有辭辯,敷奏稱旨,上悅,拜給事中。 貞元四年,回紇請結和親。 詔以咸安公主降回紇,命檢校右仆射關播充使。 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為副。 前後使回紇者,多私賫繒絮,蕃中市馬回以規利。 憬一無所市,人嘆美之。 使還,遷尚書左丞,綱轄省務,清勤奉職。 竇參為宰相,惡其能,請出為同州刺史,上不從。 八年四月,竇參罷黜,憬與陸贄並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憬深於理道,常言:「為政之本,在於選賢能,務節儉,薄賦斂,寬刑罰。 」對揚之際,必以此為言,乃獻《審官六議》曰: 第2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