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陸贄與參有隙。 吳通微弟兄與贄同在翰林,俱承德宗顧遇,亦爭寵不協。 金吾大將軍、嗣虢王則之與申及通微、通玄善,遂相與傾。 贄考貢舉,言贄考貢不實。 吳通玄取宗室女為外婦,德宗知其毀贄,且令察視,具得其奸狀,乃貶則之為昭州司馬,吳通玄為泉州司馬,竇申為道州司馬。 不旬日貶參郴州別駕,即日以陸贄為宰相。 明年,竇參再貶驩州。 德宗謂陸贄曰:「竇申、竇榮、李則之首末同惡,無所不至,又並細微,不比竇參,便宜商量處置,所有親密,並發遣于遠惡處。 」贄奏曰: 竇參罪犯,誠合誅夷,聖德含弘,務全事體,特寬嚴憲,俯貸餘生。 始終之恩,實足感於庶品;仁煦之惠,不獨幸于斯人。 所議貶官,謹具別狀。 其竇申、竇榮、李則之等,即皆同惡,固亦難容;然以得罪相因,法有首從,首當居重,從合從輕。 參既蒙恩矜全,申等亦宜減降。 又于黨與之內,亦有淑慝之殊,稍示區分,足彰沮勸。 竇榮與參雖非近屬,亦甚相親,然于款密之中,都無邪僻之事。 仍聞激憤,屢有直言,因此漸構猜嫌,晚年頗見疏忌。 若論今者陰事,則尚未究端由,如據比來所行,應不至凶險,恐須差異,以表詳明。 臣等商量,竇榮更貶遠官,竇申、則之併除名配流,庶允從輕之典,以洽好生之恩。 夫趨勢附權,時俗常態,苟無高節出眾,何能特立不群?竇參久塵鈞衡,特承寵渥,君之所任,孰敢不從?或游于門庭,或序以中表,或偏被接引,或驟與薦延,如此之徒,十常八九。 若聽流議,皆謂黨私,自非甚與交親,安可悉從貶累?況竇參罷黜,殆欲周星,應是私黨近親,當時並已連坐,人心久定,不可復搖。 臣等商量,除與竇參陰謀邪事處,一切不問。 詔從之,由是申等得配流嶺南。 既賜參死,乃杖殺申,諸竇皆貶,榮得免死。 齊映,瀛州高陽人。 父圮,試太常少卿,兼檢校工部郎中。 映登進士第,應博學宏辭,授河南府參軍。 滑亳節度使令狐彰闢為掌書記,累授監察御史。 彰疾甚,映草遺表,因與謀後事,映說彰令上表請代,令子建歸京師,彰皆從之,因妻以女。 彰卒後兵亂,映脫身歸東都,河陽三城使馬燧闢為判官,奏殿中侍御史。 建中初,盧杞為宰相,薦之,遷刑部員外郎,會張鎰出鎮鳳翔,奏為判官。 映口辯,頗更軍事,數以論奏合旨,尋轉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 德宗在奉天,鳳翔逼于賊泚。 鎰懦緩不曉兵家事,部將有李楚琳者,慓悍凶暴,軍中畏之,乘間將謀亂。 先數日,映與同列齊抗覺其謀,乃言于鎰,請早圖之。 鎰不從映言,乃示其寬大,召楚琳語之曰:「欲令公使于外。 」楚琳恐,是夜作亂,乃殺鎰以應泚;軍中多為映指道,故得免。 因赴奉天行在,除御史中丞。 興元初,從幸梁州,每過險,映常執轡。 會禦馬遽駭,奔跳頗甚,帝懼傷映,令舍轡,映堅執久之,乃止。 帝問其故,曰:「馬奔蹶,不過傷臣;如舍之,或犯清塵,雖臣萬死,何以塞責?」上嘉獎無已。 在梁州,拜給事中。 映白晰長大,言音高朗。 上自山南還京,常令映侍左右,或令前馬,至城邑州鎮,俾映宣詔令,帝益親信之。 其年冬,轉中書舍人。 貞元二年,以本官與左散騎常侍劉滋、給事中崔造同拜平章事。 滋以端默雅重寡言,映謙和美言悅下,無所是非,政事多決於造。 無幾,造疾病,映當國政,乘間亦敢言事。 時吐蕃數入寇,人情搖動,且言帝欲行幸避狄。 映奏曰:「戎狄亂華,臣之罪也。 今人情恟懼,謂陛下理裝具糗糧,臣聞大福不再,奈何不與臣等熟計之?」因俯伏流涕,上亦為之感動。 時給事中袁高忤旨,映連請為左丞、御史大夫。 映于東都舉進士及宏詞時,張延賞為河南尹、東都留守,厚映。 及映為相,延賞罷相為左仆射,數畫時事令映行之,及為所親求官,映多不應。 延賞怒,言映非宰相器。 三年正月,貶映夔州刺史,又轉衡州。 七年,授御史中丞、桂管觀察使,又改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 映常以頃為相輔,無大過而罷,冀其復入用,乃掊斂貢奉,及大為金銀器以希旨。 先是,銀瓶高者五尺餘,李兼為江西觀察使,乃進六尺者,至是,因帝誕日端午,映為瓶高八尺者以獻。 貞元十一年七月卒,時年四十八,贈禮部尚書。 劉滋,字公茂,左散騎常侍子玄之孫。 父貺,開元初為左拾遺,父子仍代為史官。 貺依劉向《說苑》撰《續說苑》一十捲以獻,玄宗嘉之。 滋少以門廕,調授太子正字,歷漣水令。 吏部侍郎楊綰薦滋堪為諫官,拜左補闕,改太常卿,復為左補闕。 辭官侍親還東都,河南尹李廙署奏功曹參軍。 無幾,丁母喪,服除,遷屯田員外郎,轉司勛員外郎,判南曹,勤於吏職,孜孜奉法。 遷司勛郎中,累拜給事中。 從幸奉天,轉太常少卿,掌禮儀。 興元元年,改吏部侍郎,往洪州知選事。 時京師寇盜之後,天下蝗旱,谷價翔貴,選人不能赴調,乃命滋江南典選,以便江、嶺之人,時稱舉職。 貞元二年,遷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相位無所啟奏,但多謙退,廉謹畏慎而已。 三年正月,守本官,罷知政事。 四年,復為吏部侍郎。 六年,遷吏部尚書。 竇參以宰相為吏部尚書,換刑部尚書。 無何,御史台劾奏滋前在吏部選人渝濫,詔奪金紫階。 滋有經學,善持論,性廉潔刻苦,嫉惡,掌選多所發扌適更代,詐偽者尤畏之。 十年十月卒,時年六十六,贈陝州大都督。 滋從兄贊,大曆中左散騎常侍匯之子。 少以資廕補吏,累授鄠縣丞,宰相杜鴻漸自南還朝,途出於鄠,贊儲供精辦。 鴻漸判官楊炎以贊名儒之子,薦之,累授侍御史、浙江觀察判官。 楊炎作相,擢為歙州刺史,以勤干聞。 有老婦人扌君拾榛間,猛獸將噬之,幼女號呼搏獸而救之,母子俱免。 宣歙觀察使韓滉表其異行,加金紫之服,再遷常州刺史。 韓滉入相,分舊所統為三道,以贊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池都團練觀察使。 贊在宣州十餘年。 贊祖子玄,開元朝一代名儒,父匯博涉經史,唯贊不知書,但以強猛立威,官吏畏之,重足一跡。 宣為天下沃饒,贊久為廉察,厚斂殖貨,蝢貢奉以希恩。 子弟皆虧庭訓,雖童年稚齒,便能侮易驕人,人士鄙之。 貞元十二年卒,時年七十,贈吏部尚書。 第2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