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晟在鳳翔,謂賓介曰:「魏徵能直言極諫,致太宗于堯、舜之上,真忠臣也,仆所慕之。 」行軍司馬李叔度對曰:「此搢紳儒者之事,非勛德所宜。 」晟斂容曰:「行軍失言。 」傳稱‘邦有道,危言危行”。 今休明之期,晟幸得備位將相,心有不可,忍而不言,豈可謂有犯無隱,知無不為者耶!是非在人主所擇耳。 ”叔度慚而退。 故晟為相,每當上所顧問,必極言匪躬。 盡大臣之節。 性沉默,未嘗泄于所親。 臨下明察,每理軍,必曰某有勞,某能其事,雖廝養小善,必記姓名。 尤惡下為朋黨相構,好善嫉惡,出於天性。 嘗有恩者,厚報之。 初,譚元澄為嵐州刺史,嘗有恩于晟,後坐貶于岳州;比晟貴,上疏理之,詔贈元澄寧州刺史。 元澄三子,晟撫待勤至,皆為成就宦學,人皆義之。 理家以嚴稱,諸子侄非晨昏不得謁見,言不及公事,視王氏甥如己子。 嘗正歲,崔氏女歸省,未及階,晟卻之曰:「爾有家,況姑在堂,婦當奉酒醴從饋,以待賓客。 」遂不視而遣還家,其達禮敦教如此。 貞元九年八月薨,時年六十七。 上震悼出涕,廢朝五日,令百官就第臨弔,命京兆尹李充監護喪事,官給葬具,賵賻加等。 比大斂,上手書致意,送柩前,曰: 皇帝遣宮闈令第五守進致旨于故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之靈曰:“天祚我邦,是生才傑,稟陰陽之粹氣,實山嶽之降靈。 弘濟患難,保佐王室:掃蕩氛昆,廓清上京。 忠誠感於人神,功業施于社稷,匡時定亂,實賴元勛。 洎領上台,克諧中外,訏謨帝道,葉贊皇猷。 常竭嘉言,以匡不迨,情所親重,義無間然。 方期與國同休,永為邦翰。 比嬰疾恙,雖歷旬時,日冀痊除,重期相見,弼予在位,終致和平。 豈圖藥餌無征,奄至薨逝,喪我賢哲,虧我股肱,天不慭遺,痛惜何極,嗚呼!大廈方構,旋失棟樑;巨川未濟,遂亡舟楫。 君臣之義,追慟益深,循省遺章,倍增感切。 卿一門胤嗣,朕必終始保持。 況願等弟兄,承卿教訓,朕之志義,豈忘平生?縱卿不言,朕亦存信。 比者卿在之日,卻未見朕深心,今卿與朕長乖,方冀知朕誠志。 無以為念,發言涕零,是用躬述數行,貴寫所懷得盡。 臨紙遣使,不能飾詞,魂而有知,當體朕意。 冊贈太師,謚曰忠武。 晟薨後,城鹽州,復鹽池,上賜宰臣新鹽,惻然思晟,乃令致鹽于靈座。 又時遣中使至晟第存撫諸子,教戒備至,聞願等有一善,上喜形于色。 眷遇終始,無與晟比。 元和四年,詔曰:「夫能定社稷,濟生人,存不朽之名,垂可久之業者,必報以殊常之寵,待以親比之恩,與國無窮,時惟茂典。 故奉天定難功臣、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西平郡王、食實封一千五百戶、贈太師李晟,間代英賢,自天忠義,邁濟時之宏算,抱經武之長材,貫以至誠,協于一德,嘗遭屯難之際,實著戡定之功。 鯨鯢既殲,宮廟斯復,眷茲勛伐,則既褒崇。 永言天步之夷,載懷邦傑之功,思加崇于往烈,爰協比于後昆,睦以宗親,將予厚意。 其家宜令編附屬籍。 晟饗德宗廟庭。 」 晟十五子:侗、伷、偕,無祿早世;次願、聰、總、愻、憑、恕、憲、愬、懿、聽、惎、慇、聰、總官卑而卒,而願、愬、聽最知名。 願,幼謙謹寡過,晟立大勛,諸子猶無官,宰相奏陳,德宗即日召願拜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上柱國。 舊制,勛至上柱國,賜門戟,即令賜願,乃與父並列棨戟于門。 九年,丁父憂。 十二年,服闋,德宗召見願等於延英,憫然久之曰:「朕在宮中,常念卿等,追懷勛德,何日忘之。 又聞卿等居喪得禮,朕甚嘉之。 」各賜衣一襲、絹三千匹。 願依前授太子賓客,兄弟同日拜官者九人。 尋轉左衛大將軍。 元和元年八月,檢校禮部尚書,兼夏州刺史、夏綏銀宥等州節度使,威令簡肅,甚得綏懷之術。 客有亡馬者,以狀告願,願以狀榜于路,懸金以購之。 不三日,所亡馬系之榜下,仍置書一緘曰:「馬逸及群,不時告,罪當死,敢以良馬一匹贖罪,並亡馬謹納于路。 」願付客亡馬而縱其良馬。 境內嚴肅,多如此類。 轉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 到鎮,以青、鄆不恭,奉命討伐,屠城下邑,捷奏屢聞。 無何,有疾,以其弟愬代為徐帥,入為刑部尚書。 疾愈,檢校尚書左仆射,兼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 然自是頗怠于為理,無復素志,聲色之外,全不介懷。 長慶二年二月,檢校司空,兼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先是,張弘靖為汴帥,以厚賞安士心。 及願至,帑藏已竭,而願恣其奢侈,門內數百口,仰給官司,不恤軍政,賞賚不及弘靖時,而以威刑馭下。 又令妻弟竇緩將親兵,緩亦驕傲黷貨,以是群情聚怨。 是歲七月四日夜,牙將李臣則、薛志忠、秦鄰等三人宿直,突入竇緩帳中,斬緩首以徇。 願聞有變,與左右數人露發而走,登子城北樓,懸縋而下,由水竇而出。 比曉,行十數里,遇野人驅驢,奪而乘之,得至鄭州。 願妻竇氏死於亂兵之手,子三人匿而獲免,仆妾為軍士所俘。 城中大掠三日,乃立其牙將李為留後,以邀旄鉞,月餘,方誅之。 願坐貶隨州刺史。 朝廷念晟之勛,終不加罪,入為左金吾衛大將軍。 長慶四年六月,複檢校司空,兼河中尹,充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 河中之政,亦如岐、梁。 加以願結托權幸,厚行賂遺,賦入隨盡,軍府蕭然,賴遽疾終,不爾,蒲人必有更變。 寶應元年六月卒,贈司徒。 愬以父廕起家,授太常寺協律郎,遷衛尉少卿。 愬早喪所出,保養于晉國夫人王氏,及卒,晟以本非正室,令服緦,號哭不忍,晟感之,因許服縗。 既練,丁父憂,愬與仲弟憲廬于墓側,德宗不許,詔令歸第。 居一宿,徒跣復往,上知不可奪,遂許終制。 服闋,授右庶子,轉少府監、左庶子。 出為坊、晉二州刺史。 以理行殊異,加金紫光祿大夫。 復為庶子,累遷至太子詹事,宮苑閒廊使。 第1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