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代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頗承恩遇。 及元載輔政,惡其異己,因江南道觀察都團練使魏少游奏求參佐,稱泌有才,拜檢校秘書少監,充江南西道判官,幸其出也。 尋改為檢校郎中,依前判官。 元載誅,乃馳傳入謁,上見悅之。 又為宰相常袞所忌,出為楚州刺史。 及謝恩,具陳戀闕,上素重之,留京數月。 會澧州刺史闕,袞盛陳泌理行,以荊南凋瘵,遂輟泌理之。 詔曰:「荊南都會,粵在澧陽,俾人歸厚,惟賢是牧。 以泌文可以代成風俗,政可以全活惸嫠。 爰命頒條,期乎共理,地薄淮陽之守,勉思渤海之功。 可檢校御史中丞,充澧朗硤團練使。 」重其禮而遣之。 無幾,改杭州刺史,以理稱。 興元初,征赴行在,遷左散騎常侍。 貞元元年,除陝州長史,充陝、虢都防禦觀察使。 二年六月,泌奏:「虢州盧氏山冶,近出瑟瑟,請充獻,禁人開採。 」詔曰:「瑟瑟之寶,中土所無今産於近甸,實為靈貺。 朕不飾器玩,不尚珍奇,常思返樸之風,用明躬儉之節。 其出瑟瑟之處,任百姓求采,不宜禁止。 」就加泌檢校禮部尚書。 時陳、許戍邊卒三千自京西逃歸,至州境,泌潛師險隘,左右攻擊,盡誅之。 尋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崇文館學士、修國史。 初,張延賞大減官員,人情咨怨,泌請復之,以從人欲,因是奏罷兼試額內占闕等官,加百官俸料,隨閒劇加置手力課,上從之,人人以為便。 而竇參旁奏,遂改易,使同品之內,月俸多少累等。 泌又奏請罷拾遺、補闕,上雖不從,亦不授人,故諫司惟韓皋、歸登而已。 泌仍命收其署湌錢,令登等寓食于中書舍人,故時戲云:「韓諫議雖分左右,歸拾遺莫辨存亡。 」如是者三年。 至貞元五年,以前東都防禦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韋綬為左補闕,監察御史梁肅右補闕。 既復置,人心忻然。 順宗在春宮,妃蕭氏母郜國公主交通外人,上疑其有他,連坐貶黜者數人,皇儲亦危。 泌百端奏說,上意方解。 泌頗有讜直之風,而談神仙詭道,或雲嘗與赤松子、王喬、安期、羡門游處,故為代所輕,雖詭道求容,不為時君所重。 德宗初即位,尤惡巫祝怪誕之士。 初,肅宗重陰陽祠祝之說,用妖人王玙為宰相,或命巫媼乘驛行郡縣以為厭勝。 凡有所興造功役,動牽禁忌。 而黎干用左道位至尹京,嘗內集眾工,編刺珠綉為禦衣,既成而焚之,以為禳禬,且無虛月。 德宗在東宮,頗知其事,即位之後,罷集僧于內道場,除巫祝之祀。 有司言宣政內廊壞,請修繕。 而太卜云:「孟冬為魁岡,不利穿築,請卜他月。 」帝曰:「《春秋》之義,啟塞從時,何魁岡之有?」卒命修之。 又代宗山陵靈駕發引,上號送於承天門,見轀輬不當道,稍指午未間。 問其故,有司對曰:「陛下本命在午,故不敢當道。 」上號泣曰:「安有枉靈駕而謀身利。 」卒命直午而行。 及建中末,寇戎內梗,桑道茂有城奉天之說,上稍以時日禁忌為意,而雅聞泌長於鬼道,故自外征還,以至大用,時論不以為愜。 及在相位,隨時俯仰,無足可稱。 復引顧況輩輕薄之流,動為朝士戲侮,頗貽譏誚。 年六十八薨,贈太子太傅,賻禮有加。 泌放曠敏辯,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為權幸忌嫉恆由智免;終以言論縱橫,上悟聖主,以躋相位。 有文集二十捲。 子繁,少聰警,有才名,無行義。 泌為相,嘗引薦夏縣處士北平陽城為諫議大夫。 城道直,既遇知己,深德之。 及泌歿,戶部尚書裴延齡巧佞奉上,德宗信任,竊弄威權,舉朝側目。 城中正之士,尤忿嫉之。 一日盡疏其過惡,欲密論奏,以繁故人子,為可親信,遂示其疏草,兼請繁繕寫。 繁既寫,悉能記之,其夕乃徑詣延齡,具述其事。 延齡聞之,即時請對,盡以城章中欲論事件,一一先自解。 及城疏入,德宗以為妄,不之省。 泌與右補闕、翰林學士梁肅友善,嘗命繁持所著文請肅潤色。 繁亦自有學術,肅待之甚厚,因許師事,日熟其門。 及肅卒,繁亂其配,士君子無不嘆駭,積年委棄。 後起為太常博士,太常卿權德輿奏斥之,除河南府士曹掾。 以其警悟異常,泌之故人為宰相,左右援拯,後得累居郡守,而力學不倦。 罷隨州刺史,歸京師,久不承恩。 韋處厚入相,厚待之。 寶曆二年六月,敬宗降誕日,禦三殿,特詔兵部侍郎丁公著、太常少卿陸旦與繁等三人抗浮圖道士講論。 九月,除大理少卿,復加弘文館學士。 時諫官御史章疏相繼,宰臣不得已,出為亳州刺史。 州境嘗有群賊,剽人廬舍,劫取貨財,累政擒捕不獲。 繁潛設機謀,悉知賊之巢穴,出兵盡加誅斬。 時議責繁以不先啟聞廉使,涉于擅興之罪,朝廷遣監察御史舒元輿按問。 元輿素與繁有隙,復以初官,鋭于生事,乃盡反其獄辭,以為繁濫殺無辜,狀奏,敕于京兆府賜死,時人冤之。 其後元輿被禍,人以為有報應焉。 初,泌流放江南,與柳渾、顧況為人外之交,吟詠自適。 而渾先達,故泌復得入官于朝。 顧況者,蘇州人。 能為歌詩,性詼諧,雖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然以嘲誚能文,人多狎之。 柳渾輔政,以校書郎征。 復遇李泌繼入,自謂己知秉樞要。 當得達官,久之方遷著作郎。 況心不樂,求歸於吳。 而班列群官,咸有侮玩之目,皆惡嫉之。 及泌卒,不哭,而有調笑之言,為憲司所劾,貶饒州司戶。 有文集二十捲。 其《贈柳宜城》辭句,率多戲劇,文體皆此類也。 子非熊,登進士第,累佐使府,亦有詩名于時。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 少涉學,永泰中,與韓會、盧東美、張正則為友,皆僑居上元,好談經濟之略,嘗以王佐自許,時人號為「四夔」。 浙西觀察使李棲筠引為賓僚,累至左司員外郎。 與劉晏善,及晏遭楊炎、庾準誣奏伏誅,造累貶信州長史。 硃泚之逆,造為建州刺史,聞難作,馳檄鄰州,請齊舉義兵,遂調發所部,得二千人,德宗聞而嘉之。 及收京師,詔征造至藍田,以舅源休明逆伏誅,上疏請罪,不敢即赴闕。 上以為知禮,優詔慰勉,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貞元二年正月,與中書舍人齊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 時京畿兵亂之後,仍歲蝗旱,府無儲積。 德宗以造敢言,為能立事,故不次登用。 第1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