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天下,恢奄禹跡,舟車所至,莫不率俾。 以累聖重光,卜年惟永,恢王者之丕業,被四海以聲教。 與吐蕃贊普,代為婚姻,因結鄰好,安危同體,甥舅之國,將二百年。 其間或因小忿,棄惠為仇,封疆騷然,靡有寧歲。 皇帝踐阼,愍茲黎元,乃釋俘囚悉歸蕃落。 二國展禮,同茲協和,行人往複,累布成命。 是必詐謀不起,兵革不用矣。 彼猶以兩國之要,求之永久,古有結盟,今請用之。 國家務息邊人,外其故地,棄利蹈義,堅盟從約。 今國家所守界:涇州西至彈箏峽西口,隴州西至清水縣,鳳州西至同谷縣,暨劍南西山、大渡河東,為漢界。 蕃國守鎮在蘭、渭、原、會,西至臨洮,又東至成州,抵劍南西界磨些諸蠻、大渡水西南,為蕃界。 其兵馬鎮守之處州縣見有居人,彼此兩邊見屬漢諸蠻,以今所分見住處依前所有不載者,蕃有兵馬處蕃守,漢有兵馬處漢守,不得侵越。 其先未有兵馬處,不得雜置並築城堡耕種。 今二國將相受辭而會,齋戒將事,告天地山川之神,惟神昭臨,無得衍墜。 其盟文藏於郊廟,副在有司,二國之誠,其永保之。 結贊亦出盟文,不加于坎,但埋牲而已。 盟畢,結贊請鎰就壇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為誓,誓畢,復升壇飲酒。 獻酬之禮,各用其物,以將厚意而歸。 德宗將幸奉天,鎰竊知之,將迎鑾駕,具財貨服用獻行在。 李楚琳者,嘗事硃泚,得其心。 軍司馬齊映等密謀曰:「楚琳不去,必為亂。 」乃遣楚琳屯于隴州。 楚琳知其謀,乃託故不時發。 鎰始以迎駕心憂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 鎰修飾邊幅,不為軍士所悅。 是夜,楚琳遂與其黨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亂。 鎰夜縋而走,判官齊映自水竇出,齊抗為傭保負荷而逃,皆獲免。 鎰出鳳翔三十里,及二子皆為候騎所得,楚琳俱殺之;判官王沼、張元度、柳遇、李漵被殺。 尋贈太子太傅,葬事官給。 馮河清者,京兆人也。 初以武藝從軍,隷朔方節度郭子儀,以戰功授左衛大將軍同正;隷涇原節度馬璘,頻以偏師禦吐蕃,甚有殺獲之功。 歷試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充兵馬使。 建中四年,節度使姚令言奉詔率兵赴關東,以河清知兵馬留後,判官、殿中侍御史姚況知州事。 及令言至京師,所統兵叛,上幸奉天,河清與況聞之,乃集三軍大哭,因共激勵將吏,誓敦誠節,眾頗義之。 即時發甲仗、器械、車百餘輛,連夜送行在所。 時駕初遷幸,六軍雖集,蒼黃之際,都無戎器,及涇州甲仗至,軍士大振,特詔褒其誠效,拜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姚況兼御史中丞、行軍司馬。 俄加河清檢校工部尚書。 賊泚及姚令言累遣間諜招誘,河清輒拘而戮焉。 及駕幸梁州,其將田希鑒潛通泚,使結凶黨害河清。 尋贈尚書左仆射,葬事官給。 興元元年,贈太子少傅。 劉從一,中書侍郎林甫之玄孫也。 祖令植,禮部侍郎。 父孺之,京兆府少尹。 從一少舉進士,大曆中宏詞,授秘書省校書郎,以調中第,補渭南尉,雅為常袞所推重。 及袞為相,遷監察御史。 居無何,丁母憂。 服除,宰相盧杞薦之,超遷侍御史。 居數月,以親避除刑部員外郎。 建中末,普王之為元帥也,遷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為元帥判官。 德宗居奉天,拜刑部侍郎、平章事,從幸梁州。 明年六月,改中書侍郎、平章事。 歲中,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史。 上遇之甚厚,以容身遠罪而已,不能有所匡輔。 無幾,以疾請告,至是,病甚辭位,章疏六上,乃許,除戶部尚書。 尋卒,年四十四,輟朝三日,贈太子太傅。 初,林甫生祥道,麟德初為右相,祥道即從一曾伯祖也。 令植從父兄齊賢,弘道初為侍中。 自祥道至從一,劉氏凡三相。 蕭復,字履初,太子太師嵩之孫,新昌公主之子。 父衡,太仆卿、駙馬都尉。 少秉清操,其群從兄弟,競飾輿馬,以侈靡相尚,復衣浣濯之衣,獨居一室,習學不倦,非詞人儒士不與之遊。 伯華每嘆異之。 以主廕,初為宮門郎,累至太子仆。 廣德中,連歲不稔,谷價翔貴,家貧,將鬻昭應別業。 時宰相王縉聞其林泉之美,心欲之,乃使弟竑誘焉,曰:「足下之才,固宜居右職,如以別業奉家兄,當以要地處矣。 」復對曰:「仆以家貧而鬻舊業,將以拯濟孀幼耳,倘以易美職于身,令門內凍餒,非鄙夫之心也。 」縉憾之,乃罷復官。 沉廢數年,復處之自若。 後累至尚書郎。 大曆十四年,自常州刺史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及為同州刺史,州人阻饑,有京畿觀察使儲廩在境內,復輒以賑貸,為有司所劾,削階。 朋友唁之,復怡然曰:「苟利於人,敢憚薄罰。 」尋為兵部侍郎。 建中末,普王為襄漢元帥,以復為戶部尚書、統軍長史,以復父名衡,特詔避之,未行。 扈駕奉天,拜吏部尚書、平章事。 復嘗奏曰:「宦者自艱難已來,初為監軍,自爾恩幸過重。 此輩只合委宮掖之寄,不可參兵機政事之權。 」上不悅,又請別對,奏云:「陛下臨禦之初,聖德光被,自用楊炎、盧杞秉政,惛瀆皇猷,以致今日。 今雖危急,伏願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當此任。 若令臣依阿偷免,臣不敢曠職。 」盧杞奏對於上前,阿諛順旨,復正色曰:「杞之詞不正。 」德宗愕然,退謂左右曰:「蕭復頗輕朕。 」遂令往江南宣撫。 第1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