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也。 初在朔方為步軍先鋒,嘗有功,授甘泉府果毅。 建中初,從李懷光討劉文喜于涇州,斬獲生擒居多,授驃騎大將軍,稍為右先鋒兵馬使。 後李納寇徐州,從唐朝臣征討,嘗冠軍鋒,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子賓客。 上在奉天,李懷光自山東赴難,以朝晟為左廂兵馬使,將千餘人下咸陽以挫硃泚,加御史中丞,實封一百五十戶。 及懷光反于河中,朝晟被脅在軍。 上幸梁、洋,韓游瑰退于邠、寧。 懷光以嘗在邠、寧,迫制如屬城,以賊黨張昕在邠州總後務。 昕懼難作,乃大索軍資,征卒乘,約明潛發,歸於懷光。 朝晟父懷賓為游瑰將,因夜以數十騎斬昕及同謀,游瑰即日使懷賓奉表聞奏,上召勞問,授兼御史中丞,正除游瑰邠寧節度使。 間諜至河中,朝晟聞其事。 泣告懷光曰:父立功于國,子合誅戮,不可主兵矣。 ”懷光遂縶之。 及諸軍進圍河中,韓游瑰營于長春宮,懷賓身當戰伐。 及懷光平,上念其忠,俾副元帥渾瑊特原朝晟,遂為游瑰都虞侯。 時父子同軍,皆為開府賓客、御史中丞,榮于軍中。 後詔征游瑰宿衛,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邠寧慶節度觀察使,代韓游瑰。 初,游瑰以吐蕃犯塞,自將兵戍寧州,及受代,以是月壬子夜輕騎潛遁歸闕。 其將卒素驕怠,畏張獻甫之嚴,因游瑰夜出,衙內千餘人遂叛掠,且因監軍楊明義邀奏出奔將范希朝為節度。 朝晟時為都虞候,初逃于郊,翌日乃來,紿其眾曰:「所請甚愜,我來賀也。 」由是稍安。 朝晟及諸將謀誅首惡者。 乙卯,朝晟率諸將經數日以告曰:「前請者不獲,張尚書昨日已入邠州,汝等皆當死,吾不能盡殺,各言戎首以歸罪焉,余無所問。 」於是眾中唱二百餘人,斬之乃定。 上擢希朝為寧州刺史,以副獻甫。 獻甫入奏朝晟功,加御史大夫。 九年,城鹽州,徵兵以護外境,朝晟分統士馬鎮木波。 獻甫卒,詔以朝晟代之。 其年,丁母憂,起複左金吾大將軍同正、邠州刺史,大夫如故。 十年春,朝晟奏:「方渠、合道、木波,皆賊路也,請城其地以備之。 」詔問:「所須幾何?」朝晟奏曰:「臣部下兵自可集事,不煩外助。 」復問:「前築鹽州,凡興師七萬,今何其易也?」朝晟曰:「鹽州之役,諸軍蕃戎盡知之。 今臣境迫虜,若大興兵,即蕃戎來寇,寇則戰,戰則無暇城矣。 今請密發軍士,不十日至塞下,未三旬而功畢。 」蕃人始乘障,數日而退。 初,軍次方渠,無水,師徒囂然,遽有青蛇乘高而下,視其跡,水隨而流。 朝晟令築防環之,遂為停泉,軍人仰飲以足,圖其事上聞,詔置祠焉。 十五年二月,免喪,加檢校工部尚書。 是夏,以防秋移軍寧州,遘疾,來年正月卒。 樊澤,字安時,河中人也。 父詠,開元中舉草澤,授試大理評事,累贈兵部尚書。 澤長於河朔,相衛節度薛嵩奏為磁州司倉、堯山縣令。 建中元年,舉賢良對策,禮部侍郎于邵厚遇之。 與楊炎善,薦為補闕,歷都官員外郎。 澤好讀兵書,朝廷以其有將帥材,尋兼御史中丞,充通和蕃使,蕃中用事宰相尚結贊深禮之。 尋從鳳翔節度張鎰與吐蕃會盟于清水,遷金部郎中、御史中丞、山南節度行軍司馬。 時李希烈背叛,詔以普王為行軍元帥,征澤為諫議大夫、元帥行軍右司馬。 屬駕幸奉天,普王不行,澤改右庶子、兼中丞,復為山南東道行軍司馬。 尋代賈耽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東道節度觀察等使。 澤有武藝,每與諸將射獵,常出其右,人心服之,賊眾畏焉。 頻與李希烈凶黨接戰,前後擒降其驍將張嘉瑜、杜文朝、梁俊之、李克誠、薛翼等,收唐、隨二州。 希烈既平,澤丁母憂,起複右衛大將軍同正,余如故。 三年,代張伯儀為荊南節度觀察等使、江陵尹、兼御史大夫。 三歲,加檢校禮部尚書,會襄州節度曹王皋卒於鎮,軍中剽劫擾亂,以澤威惠素著于襄、漢,復代曹王皋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 十二年,加檢校右仆射。 卒年五十,贈司空,賻布帛米粟有差。 其日將宴百官,廢朝,改取他日。 李叔明,字晉卿,閬州新政人。 本姓鮮于氏,代為豪族。 兄仲通,天寶末為京兆尹、劍南節度使。 兄弟並涉學,輕財好施。 叔明初為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判官。 乾元後為司勛員外郎,副漢中王瑀使回紇,回紇接禮稍倨,叔明離位責之曰:「大國通好,賢王奉使,可汗于大唐子婿,豈可恃微功而傲乎!唐法不然。 」可汗改容加敬。 覆命,遷司門郎中。 後為京兆少尹,無幾,以疾辭,除右庶子,出為邛州刺史。 尋拜東川節度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檢校戶部尚書。 時東川兵荒之後,凋殘頗甚,叔明理之近二十年,招撫甿庶,夷落獲安。 大曆末,有閬州嚴氏子上疏稱:「叔明少孤,養子于外族,遂冒姓焉,請復之」。 詔從焉。 叔明初不知其從外氏姓,意醜其事,遂抗表乞賜宗姓。 代宗以戎鎮寄重,許之,仍置嚴氏子于法。 及駕幸奉天,其子升翊從。 叔明每私疏誡勵,見危臨難,當誓以死。 升奉父嚴訓,果著勛效,識者嘉之。 叔明既朝京師,以本官兼右仆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卒,謚曰襄。 叔明總戎年深,積聚財貨,子孫驕淫,歿才數年,遺業蕩盡。 裴冑,字胤叔,其先河東聞喜人,今代葬河南。 伯父寬,戶部尚書,有名于開元、天寶間。 冑明經及第,解褐補太仆寺主簿。 屬二京陷覆,淪避他州。 賊平,授秘書省正字,累轉秘書郎。 陳少游陳鄭節度留後,奏冑試大理司直。 少游罷,隴右節度李抱玉奏授監察御史,不得意,歸免。 陳少游為宣歙觀察,復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貶桐廬尉。 浙西觀察使李棲筠有重望,虛心下士,幕府盛選才彥。 觀察判官許鴻謙有學識,棲筠常異席,事多咨之;崔造輩皆所薦引,一見冑,深重之,薦于棲筠,奏授大理評事、觀察支度使。 代宗以元載隳紊朝綱,征筠入朝,內製授御史大夫,方將大用,載怙權,棲筠居顧問刺舉之職,與不平。 及棲筠卒,冑護棲筠喪歸洛陽,眾論危之,冑坦然行心,無所顧望。 淮南節度陳少游奏檢校主客員外、兼侍御史、觀察判官。 尋為行軍司馬,遷宣州刺史。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