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遠,滑州靈昌人也。 本博陵舊族。 祖敬嗣,好樗蒱飲酒。 則天初,為房州刺史。 中宗為廬陵王,安置在州,官吏多無禮度,敬嗣獨以親賢待之,供給豐贍,中宗深德之。 及登位,有益州長史崔敬嗣,既同姓名,每進擬官,皆御筆超拜之者數四。 後引與語,始知誤寵。 訪敬嗣已卒,乃遣中書令韋安石授其子汪官。 汪嗜酒不堪職任,且授洛州司功,又改五品。 光遠即汪之子,雖無學術,頗有祖風,勇決任氣,身長六尺餘,目睛白黑分明。 少歷仕州縣。 開元末為蜀州唐安令,與楊國忠以博徒相得,累遷至左贊善大夫。 天寶十一載,京兆尹鮮于仲通舉光遠為長安令。 十四載,遷京兆少尹。 其載,使吐蕃弔祭。 十五載五月,使回。 十餘日,潼關失守,玄宗幸蜀,詔留光遠為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充西京留守採訪使。 駕發,百姓亂入宮禁,取左藏大盈庫物,既而焚之,自旦及午,火勢漸盛,亦有乘驢上紫宸、興慶殿者。 光遠與中官將軍邊令誠號令百姓救火,又募人攝府縣官分守之,殺十數人方定。 使其息東見祿山,祿山大悅,偽敕複本官。 先是祿山已令張休攝京兆尹十餘日,既得光遠歸款,召休歸洛。 八月,同羅背祿山,以廄馬二千出至滻水。 孫孝哲、安神威從而召之,不得,神威懼而憂死,府縣官吏驚走,獄囚皆空。 光遠以為賊且逃矣,命所由守神威孝哲宅。 孝哲以光遠之狀報祿山。 光遠閉府門,斬為盜曳落河二人,遂與長安令蘇震等同出。 至開遠門,使人前謂門官曰:「尹巡諸門。 」門官具器仗以迎,至則皆斬之。 領府縣官十餘人,于京西號令百姓,赴召者百餘人,夜過咸陽,遂達靈武。 上喜之,擢拜御史大夫,兼京兆尹,仍使光遠于渭北召集人吏之歸順者。 嘗有賊剽掠涇陽縣界,于僧寺中椎牛釃酒,連夜酣飲,去光遠營四十里。 光遠偵知之,率馬步二千乙夜趨其所。 賊徒多醉,光遠領百餘騎持滿扼其要,分命驍勇持陌刀呼而斬之,殺賊徒二千餘人,虜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 賊中以光遠勇勁,常避其鋒。 及扈從還京,論功行賞,制曰:「持節京畿採訪、計會、招召、宣慰、處置等使崔光遠,毀家成國,致命前茅。 可特進,行禮部尚書,封鄴國公,食實封三百戶。 」 乾元元年,兼御史大夫。 五月,為河南節度使。 八月,代張鎬為汴州刺史,兼本州防禦使。 十二月,代蕭華為魏州刺史,充魏州節度使。 初,司徒郭子儀與賊戰于汲郡,光遠率汴師千人渡河援之。 及代蕭華入魏州,使將軍李處崟拒賊,賊大至,連戰不利,子儀怒不救,處崟遂敗,奔還。 賊逐處崟至城下,反問之曰:「處崟召我來,何為不出?」光遠乃腰斬處崟。 處崟善戰有勇,眾皆倚之,及死,人用危懼。 魏州城自祿山反,袁知泰、能元皓等皆繕完之,甚為堅峻。 光遠不能守,遂夜潰圍而出,度河而還。 肅宗不之罪,除太子少保。 襄州將士康楚元、張嘉延率眾為亂,陷荊、襄、澧、朗等州,以光遠兼御史大夫,持節荊襄招討,仍充山南東道處置兵馬都使。 三年,除鳳翔尹,充本府及秦隴觀察使。 先是,岐、隴吏人郭愔等為土賊,掠州縣,為五堡,光遠使判官、監察御史嚴侁召而降之。 光遠在官好蒱酒,晚年不親戎事。 上元元年冬,愔等潛連黨項及奴束刂、突厥敗韋倫于秦、隴,殺監軍使,擊黃戍。 肅宗追還,以李鼎代之。 二年,兼成都尹,充劍南節度營田觀察處置使,仍兼御史大夫。 及段子璋反,東川節度使李奐敗走,投光遠,率將花驚定等討平之。 將士肆其剽劫,婦女有金銀臂釧,兵士皆斷其腕以取之,亂殺數千人,光遠不能禁。 肅宗遣監軍官使按其罪,光遠憂恚成疾,上元二年十月卒。 房琯,河南人,天后朝正議大夫、平章事融之子也。 琯少好學,風儀沉整,以門廕補弘文生。 性好隱遁,與東平呂向于陸渾伊陽山中讀書為事,凡十餘歲。 開元十二年,玄宗將封岱岳,琯撰《封禪書》一篇及箋啟以獻。 中書令張說奇其才,奏授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同州馮翊尉。 無幾去官,應堪任縣令舉,授虢州盧氏令,政多惠愛,人稱美之。 二十二年,拜監察御史。 其年坐鞫獄不當,貶睦州司戶。 歷慈溪、宋城、濟源縣令,所在為政,多興利除害,繕理廨宇,頗著能名。 天寶元年,拜主客員外郎。 三年,遷試主客郎中。 五年正月,擢試給事中,賜爵漳南縣男。 時玄宗企慕古道,數游幸近甸,乃分新豐縣置會昌縣于驪山下,尋改會昌為昭應縣,又改溫泉宮為華清宮,于宮所立百司廨舍。 以琯雅有巧思,令充使繕理。 事未畢,坐與李適之、韋堅等善,貶宜春太守。 歷琅邪、鄴郡、扶風三太守,所至多有遺愛。 十四年,征拜左庶子,遷憲部侍郎。 十五年六月,玄宗蒼黃幸蜀,大臣陳希烈、張倚等銜于失恩,不時赴難。 琯結張均、張垍兄弟與韋述等行至城南十數里山寺,均、垍同行,皆以家在城中,逗留不進,琯獨馳蜀路。 七月,至普安郡謁見,玄宗大悅,即日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紫金魚袋。 從幸成都,加銀青光祿大夫,仍與一子官。 其年八月,與左相韋見素、門下侍郎崔渙等奉使靈武,冊立肅宗。 至順化郡謁見,陳上皇傳付之旨,因言時事,詞情慷慨,肅宗為之改容。 時潼關敗將王思禮、呂崇賁、李承光等引于纛下,將斬之,琯從容救諫,獨斬承光而已。 肅宗以琯素有重名,傾意待之,琯亦自負其才,以天下為己任。 時行在機務,多決之於琯,凡有大事,諸將無敢預言。 尋抗疏自請將兵以誅寇孽,收復京都,肅宗望其成功,許之。 詔加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乃與子儀、光弼等計會進兵。 琯請自選參佐,乃以禦中史中丞鄧景山為副,戶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誥賈至、右司郎中魏少游為判官,給事中劉秩為參謀。 既行,又令兵部尚書王思禮副之。 琯分為三軍:遣楊希文將南軍,自宜壽入;劉悊將中軍,自武功入;李光進將北軍,自奉天入。 琯自將中軍,為前鋒。 十月庚子,師次便橋。 辛丑,二軍先遇賊于咸陽縣之陳濤斜,接戰,官軍敗績。 時琯用春秋車戰之法,以車二千乘,馬步夾之。 既戰,賊順風揚塵鼓噪,牛皆震駭,因縛芻縱火焚之,人畜撓敗,為所傷殺者四萬餘人,存者數千而已。 癸卯,琯又率南軍即戰,覆敗,希文、劉悊並降于賊。 琯等奔赴行在,肉袒請罪,上並宥之。 第1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