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二年,處月、處密叛,以何力為弓月道大總管,討平之,擒其渠帥處密時健俟斤、合支賀等以歸。 顯慶二年,遷左驍衛大將軍,累封郕國公,兼檢校鴻臚卿。 龍朔元年,又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九月,次於鴨綠水,其地即高麗之險阻,莫離支男生以精兵數萬守之,眾莫能濟。 何力始至,會層冰大合,趣即渡兵,鼓噪而進,賊遂大潰,追奔數十里,斬首三萬級,餘眾盡降,男生僅以身免。 會有詔班師,乃還。 其年,九姓叛,以何力為鐵勒道安撫大使。 乃簡精騎五百馳入九姓中,賊大驚,何力乃謂曰:「國家知汝被詿誤,遂有翻動,使我舍汝等過,皆可自新。 罪在酋渠,得之則已。 」諸姓大喜,共擒偽葉護及設、特勤等同惡二百餘人以歸,何力數其罪而誅之。 乾封元年,又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 高麗有眾十五萬,屯于遼水,又引靺鞨數萬據南蘇城。 何力奮擊,皆大破之。 斬首萬餘級,乘勝而進,凡拔七城。 乃回軍會英國公李勣于鴨綠水,共攻辱夷、大行二城,破之。 勣頓軍于鴨綠柵,何力引蕃漢兵五十萬先臨平壤。 勣仍繼至,共拔平壤城,執男建,虜其王還。 授鎮軍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徙封涼國公,仍檢校右羽林軍。 儀鳳二年卒,贈輔國大將軍、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謚曰烈。 有三子:明、光、貞。 明,左鷹揚衛大將軍,兼賀蘭都督,襲爵涼國公。 光,則天時右豹韜衛將軍,為酷吏所殺。 貞,司膳少卿。 黑齒常之,百濟西部人。 長七尺餘,驍勇有謀略。 初在本蕃,仕為達率兼郡將,猶中國之刺史也。 顯慶五年,蘇定方討平百濟,常之率所部隨例送降款。 時定方縶左王及太子隆等,仍縱兵劫掠,丁壯者多被戮。 常之恐懼,遂與左右十餘人遁歸本部,鳩集亡逸,共保任存山,築柵以自固,旬日而歸附者三萬餘人。 定方遣兵攻之,常之領敢死之士拒戰,官軍敗績,遂複本國二百餘城,定方不能討而還。 龍朔三年,高宗遣使招諭之,常之盡率其眾降。 累轉左領軍員外將軍。 儀鳳中,吐蕃犯邊,常之從李敬玄擊之。 劉審禮之沒賊,敬玄欲抽軍,卻阻泥溝,而計無所出。 常之夜率敢死之兵五百人進掩賊營,吐蕃首領跋地設棄軍宵遁,敬玄因此得還。 高宗嘆其才略,擢授左武衛將軍,兼檢校左羽林軍,賜金五百兩、絹五百匹,仍充河源軍副使。 時吐蕃贊婆及素和貴等賊徒三萬餘屯于良非川。 常之率精騎三千夜襲賊營,殺獲二千級,獲羊馬數萬,贊婆等單騎而遁。 擢常之為大使,又賞物四百匹。 常之以河源軍正當賊沖,欲加兵鎮守,恐有運轉之費,遂遠置烽戍七十餘所,度開營田五千餘頃,歲收百餘萬石。 開耀中,贊婆等屯于青海,常之率精兵一萬騎襲破之,燒其糧貯而還。 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憚之,不敢復為邊患。 嗣聖元年,遷左武衛大將軍,仍檢校左羽林軍。 垂拱二年,突厥犯邊,命常之率兵拒之。 躡至兩井,忽逢賊三千餘眾,常之見賊徒爭下馬著甲,遂領二百餘騎,身當先鋒直衝,賊遂棄甲而散。 俄頃,賊眾大至。 及日將暮,常之令伐木,營中燃火如烽燧,時東南忽有大風起,賊疑有救兵相應,遂狼狽夜遁。 以功進封燕國公。 三年,突厥入寇朔州,常之又充大總管,以李多祚、王九言為副。 追躡至黃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餘里,賊散走磧北。 時有中郎將爨寶璧表請窮追餘賊,制常之與寶璧會,遙為聲援。 寶璧以為破賊在朝夕,貪功先行,竟不與常之謀議,遂全軍而沒。 尋為周興等誣構,雲與右鷹揚將軍趙懷節等謀反系獄,遂自縊而死。 常之嘗有所乘馬為兵士所損,副使牛師獎等請鞭之。 常之曰:「豈可以損私馬而決官兵乎!」竟赦之。 前後所得賞賜金帛等,皆分給將士;及死,時甚惜之。 李多祚,代為靺鞨酋長。 多祚驍勇善射,意氣感激。 少以軍功歷位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後掌禁兵,北門宿衛二十餘年。 神龍初,張柬之將誅張易之兄弟,引多祚將籌其事,謂曰:「將軍在北門幾年?」曰:「三十年矣。 」柬之曰:「將軍擊鐘鼎食,金章紫綬,貴寵當代,位極武臣,豈非大帝之恩乎?」曰:「然。 」又曰:「將軍既感大帝殊澤,能有報乎?大帝之子見在東宮,逆豎張易之兄弟擅權,朝夕危逼。 宗社之重,于將軍,誠能報恩,正屬今日。 」多祚曰:「苟緣王室,惟相公所使,終不顧妻子性命。 」因即引天地神祇為要誓,詞氣感動,義形于色。 遂與柬之等定謀誅易之兄弟,以功進封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戶,仍拜其子承訓為衛尉少卿。 其年,將有事于太廟,特令多祚與安國相王登輦夾侍。 監察御史王覿上疏諫曰:「竊惟祔廟之禮,在於尊祖奉先;肅事之儀,豈厭惟親與德。 伏見恩敕令安國相王與李多祚參乘,且多祚夷人,有功于國,適可加之寵爵,豈宜逼奉至尊,侍帝弟而連衡,與吾君而共輦?誠恐萬方之人,不允所望。 昔文帝引趙談參乘,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 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之餘共載!』於是斥而下之。 多祚雖無趙談之累,亦非卿相之重,不自循省,無聞固讓,豈國乏良輔,更無其人。 史官所書,將示于後。 何袁盎之強諫,獨微臣之不及。 惟陛下詳擇焉。 」上謂覿曰:「多祚雖是夷人,緣其有功,委以心腹,特令侍輦,卿勿復言也。 」 節愍太子之殺武三思也,多祚與羽林大將軍李千里等率兵以從。 太子令多祚先至玄武樓下,冀上問以殺三思之意,遂按兵不戰。 時有宮闈令楊思勖于樓上侍帝,請拒其先鋒。 多祚子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為先軍總管,思勖挺刃斬之,兵眾大沮。 多祚俄為左右所殺,並殺其二子,籍沒其家。 睿宗即位,下制曰:「以忠報國,典冊所稱;感義捐軀,名節斯在。 故右羽林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李多祚,三韓貴種,百戰余雄。 席寵禁營,乃心王室,仗茲誠信,翻陷誅夷。 賴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 宜追歿後之榮,以復生前之命。 可還舊官,仍宥其妻子。 」 李嗣業,京兆高陵人也。 身長七尺,壯勇絶倫。 天寶初,隨募至安西,頻經戰鬥,于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為能。 每為隊頭,所向必陷。 節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與焉。 累遷至中郎將。 第1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