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載六月,玄宗幸蜀,儀王已下十三王從。 至漢中郡,遣永王璘出鎮荊州。 至德二年十月,從還京。 廣德元年十二月五日,上都失守,有儀、潁、壽、延、盛、濟、信、義、陳、恆、涼十一王扈從,幸陝州。 十二月,從還上都。 璿之子,天寶中封為王者一人:仂,瀘陽郡王、殿中監同正員。 汴哀王璥,玄宗第三十子也,初名滔。 開元二十五年七月,封為汴王。 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 史臣曰:前史有云:「母愛者子抱」,太子瑛之廢,有由然矣。 琬為元帥,不幸遽薨,豈天啟亂階,何失眾望之速也!永王璘,父在蜀城,兄居靈武,不能立忠孝之節,為社稷之謀,而乃聚兵江上,規為己利,不義不昵,以災其身,《書》所謂「自作孽,不可逭」也。 豐王珙因緣厄運,竊有覬覦,不慎樞機,自貽伊咎,悲矣! 贊曰:《螽斯》之詠,樂有子孫。 用建籓屏,以崇本根。 讒勝瑛廢,恩移至尊。 盜熾琬卒,情乖萬民。 口禍豐珙,自災永璘。 惜乎二胤,不如仁人。 列傳第五十八 ○韋見素 子諤 益 益子顗 崔圓 崔渙 子縱 杜鴻漸 韋見素,字會微,京兆萬年人。 父湊,開元中太原尹。 見素學科登第。 景龍中,解褐相王府參軍,歷衛佐、河南府倉曹。 丁父憂,服闋,起為大理寺丞,襲爵彭城郡公。 坐事出為坊州司馬。 入為庫部員外郎,加朝散大夫,歷右司兵部二員外,左司兵部二郎中,遷諫議大夫。 天寶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嶺南等黜陟使,觀省風俗,彈糾長吏,所至肅然。 使還,拜給事中,駁正繩違,頗振台閣舊典。 尋檢校尚書工部侍郎,改右丞。 九載,遷吏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 見素仁恕長者,意不忤物,及典選累年,銓敘平允,人士稱之。 時右相楊國忠用事,左相陳希烈畏其權寵,凡事唯諾,無敢發明,玄宗頗知之,聖情不悅。 天寶十三年秋,霖雨六十餘日,京師廬舍垣墉頽毀殆盡,凡一十九坊汙潦。 天子以宰輔或未稱職,見此咎徵,命楊國忠精求端士,時兵部侍郎吉溫方承寵遇,上意用之。 國忠以溫祿山賓佐,懼其威權,奏寢其事。 國忠訪于中書舍人竇華、宋昱等,華、昱言見素方雅,柔而易制。 上亦以經事相王府,有舊恩,可之。 其年八月,拜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集賢院學士,知門下省事,代陳希烈。 見素既為國忠引用,心德之。 時祿山與國忠爭寵,兩相猜嫌,見素亦無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順,不措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敗桃林,潼關不守。 是月,玄宗蒼黃出幸,莫知所詣。 楊國忠以身領劍南旄鉞,請幸成都。 見素與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遇上于延秋門,便扈從之咸陽。 翌日,次馬嵬驛,軍士不得食,流言不遜。 龍武將軍陳玄禮懼其亂,乃與飛龍馬家李護國謀于皇太子,請誅國忠,以慰士心。 是日,玄禮等禁軍圍行宮,盡誅楊氏。 見素遁走,為亂兵所傷,眾呼曰:「勿傷韋相!」識者救之,獲免。 上聞之,令壽王瑁宣慰,賜藥傅瘡。 魏方進為亂兵所殺。 是日,朝士獨見素一人。 是夜宿馬嵬,上命見素子京兆府司錄參軍諤為御史中丞,充置頓使。 凌晨將發,六軍將士曰:「國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請之河、隴。 」或言靈武、太原,或雲還京,議者不一。 上意在劍南,慮違士心,無所言。 諤曰:「還京須有捍賊之備。 今兵馬數少,恐非萬全,不如且至扶風,徐圖去就。 」上詢于眾,眾以為然,乃令皇太子後殿。 上至扶風郡,從駕諸軍各圖去就,頗出醜言。 陳玄禮不能制,上聞之憂懼。 會益州貢春彩十萬疋,乃以其綱使濛陽尉劉景溫為監察御史,其彩悉陳于廷,召六軍將士等入,上謂之曰:「卿等皆國之功臣,勛勞素著,朕之優賞,常亦不輕。 逆胡負恩,事須迴避,甚知卿等不得別父母妻子,朕亦不及辭九廟。 」言發涕流。 又曰:「朕今須幸蜀,蜀路險狹,人若多往,恐難祗供。 今有此彩,卿等即宜分取,各自圖去就。 朕自有子弟、中官等相隨,便與卿等訣別。 」眾咸俯伏號泣,曰:「死生從陛下。 」上良久曰:「去住聽卿自便。 」自是醜言方息。 七月,至巴西郡,以見素兼左相、武部尚書。 數日,至蜀郡,加金紫光祿大夫,進封豳國公,與一子五品官。 是月,皇太子即位於靈武,道路艱澀,音驛未通。 八月,肅宗使至,始知靈武即位。 尋命見素與宰臣房琯賫傳國寶玉冊奉使靈武,宣傳詔命,便行冊禮。 將行,上皇謂見素等曰:「皇帝自幼仁孝,與諸子有異,朕豈不知。 往十三年,已有傳位之意,屬其歲水旱,左右勸朕且俟豐年。 爾來便屬祿山構逆,方隅震擾,未遂此心。 昨發馬嵬,亦有處分。 今皇帝受命,朕心頓如釋負。 勞卿等遠去,勉輔佐之。 多難興王,自古皆有,卿等乃心王室,以宗社為念,早定中原,吾之望也。 」見素等悲泣不自勝。 仍以見素子諤及中書舍人賈至充冊禮使判官。 時肅宗已回幸順化郡。 九月,見素等至,冊禮畢,從幸彭原郡。 肅宗在東宮,素聞房琯名重,故虛懷以待;以見素常附國忠,禮遇稍薄。 明年,至鳳翔。 三月,除左仆射,罷知政事,以憲部尚書致仕。 苗晉卿代為左相。 初,肅宗在鳳翔,喪亂之後,綱紀未立,兵吏三銓,簿籍煨燼,南曹選人,文符悉多偽濫。 上以凶醜未滅,且示招懷,據到注擬,一無檢括。 見素曰:「臣典選歲久,周知此弊。 今寰區未復,員闕不多。 若總無條綱,恐難持久。 」上然之,未暇厘革。 及還京,選人數千,補授無所,喧訴于朝,由是行見素之言。 及房琯以敗軍左降,崔圓、崔渙等皆罷知政事,上皇所命宰臣,無知政事者。 五月,遷見素太子太師。 十一月,肅宗自右輔還京,詔見素入蜀奉迎太上皇。 十二月,上皇至京師,肅宗禦樓大赦。 見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三百戶。 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請致仕,許之。 寶應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贈司空,謚曰忠貞,喪事官給。 子倜、諤、益、丱。 倜、諤皆位至給事中,益終刑部員外郎,丱終秘書丞。 倜子頌。 第1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