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視元年秋,吐蕃大將麹莽布支率騎數萬寇涼州,入自洪源谷,將圍昌松縣。 休璟以數千人往擊之,臨陣登高,望見賊衣甲鮮盛,謂麾下曰:「自欽陵死,贊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賊兵,欲曜威武,故其國中貴臣酋豪子弟皆從之。 人馬雖精,不習軍事,吾為諸君取之。 」乃被甲先登,與賊六戰六克,大破之,斬其副將二人,獲首二千五百級,築京觀而還。 是後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來請和,因宴屢覘休璟。 則天問其故,對曰:「往歲洪源戰時,此將軍雄猛無比,殺臣將士甚眾,故欲識之。 」則天大加嘆異,擢拜右武威、右金吾二衛大將軍。 休璟尤諳練邊事,自碣石西逾四鎮,綿亙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 長安中,西突厥烏質勒與諸蕃不和,舉兵相持,安西道絶,表奏相繼。 則天令休璟與宰相商度事勢,俄頃間草奏,便遣施行。 後十餘日,安西諸州表請兵馬應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畫。 則天謂休璟曰:「恨用卿晚。 」因遷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又謂魏元忠及楊再思、李嶠、姚元崇、李迥秀等曰:「休璟諳練邊事,卿等十不當一也。 」 尋轉太子右庶子,依舊知政事。 以契丹入寇,復拜夏官尚書,兼檢校幽,營等州都督,兼安東都護。 時中宗在春宮,將行,進啟于皇太子曰:「張易之兄弟幸蒙寵遇,數侍宴禁中,縱情失禮。 非人臣之道,惟加防察。 」中宗即位,召拜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顧謂曰:「卿曩日直言,朕今不忘。 初欲召卿計事,但以遐遠,兼懷北狄之憂耳。 」未幾,加特進,拜尚書右仆射。 是歲秋,大水,休璟兩上表自咎,請免官甚切,辭多不載。 中宗竟不允,手制答曰:「陰陽乖爽,事屬在予,待罪私門,難依來表。 」尋遷中書令,充京師留守,俄加檢校吏部尚書。 又以宮僚之舊,賜實封三百戶,累封宋國公。 休璟在任,無所弘益。 景龍二年,致仕于家,年力雖衰,進取彌鋭。 時尚宮賀婁氏頗關預國政,憑附者皆得寵榮,休璟乃為其子娶賀婁氏養女為妻,因以自達。 由是起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仍封宋國公。 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託求進,為時所譏。 景雲元年,又拜特進,充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停其舊封,別賜實封一百戶。 二年,表請致仕。 許之。 祿及一品子課並令全給。 休璟初得封時,以絹數千匹分散親族,又以家財數十萬大開塋域,備禮葬其五服之親,時人稱之。 延和元年七月薨,年八十六,贈荊州大都督,謚曰忠。 子先慎襲爵,官至陳州刺史。 次子先擇,開元中為右金吾衛將軍。 張仁願,華州下邽人也。 本名仁亶,以音類睿宗諱改焉。 少有文武材幹,累遷殿中侍御史。 時有御史郭霸上表稱則天是彌勒佛身,鳳閣舍人張嘉福與洛州人王慶之等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皆請仁願連名署表,仁願正色拒之,甚為有識所重。 尋而夏官尚書王孝傑為吐刺軍總管,統眾以禦吐蕃,詔仁願往監之。 仁願與孝傑不協,因人奏事,稱孝傑軍誣罔之狀。 孝傑由是免為庶人,仁願遽遷侍御史。 萬歲通天二年,監察御史孫承景監清邊軍,戰還,書戰圖以奏。 每陣必畫承景躬當矢石、先鋒禦賊之狀,則天嘆曰:「御史乃能盡誠如此!」擢拜右肅政台中丞,令仁願敘錄承景下立功人。 仁願未發都,先問承景對陣勝負之狀。 承景身實不行,問之皆不能對,又虛增功狀。 仁願廷奏承景罔上之罪,於是左遷崇仁令,擢仁願為肅政台中丞、檢校幽州都督。 會突厥默啜入寇,攻陷趙、定,擁眾回至幽州,仁願勒兵出城邀擊之,流矢中手,賊亦引退。 則天遣使勞問,賜以醫藥。 累遷并州大都督府長史。 神龍二年,中宗還京,以仁願為左屯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 時都城谷貴,盜竊甚眾,仁願一切皆捕獲杖殺之。 積屍府門,遠近震慴,無敢犯者。 初,高宗時賈敦頤為洛州刺史,亦有政績,與仁願皆為一時之最。 故時人為之語曰:「洛州有前賈后張,可敵京兆三王。 」其見稱如此。 三年,突厥入寇。 朔方軍總管沙吒忠義為賊所敗。 詔仁願攝御史大夫,代忠義統眾。 仁願至軍而賊眾已退,乃躡其後,夜掩大破之。 先,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雲神祠。 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而後渡河。 時突厥默啜盡眾西擊突騎施娑葛,仁願請乘虛奪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絶其南寇之路。 太子少師唐休璟以為兩漢已來,皆北守黃河,今于寇境築城,恐勞人費功,終為賊虜所有,建議以為不便。 仁願固請不已,中宗竟從之。 仁願表留年滿鎮兵以助其功。 時咸陽兵二百餘人逃歸,仁願盡擒之,一時斬于城下,軍中股忄慄,役者儘力,六旬而三城俱就。 以拂雲祠為中城,與東、西兩城相去各四百餘里,皆據津濟,遙相應接,北拓地三百餘里,于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候一千八百所。 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無復寇掠,減鎮兵數萬人。 仁願初建三城,不置壅門及卻敵、戰格之具。 或問曰:「此邊城禦賊之所,不為守備,何也?」仁願曰:「兵貴在攻取,不宜退守。 寇若至此,即當併力出戰,回顧望城,猶須斬之,何用守備生其退恧之心也?」其後常元楷為朔方軍總管,始築壅門以備寇,議者以此重仁願而輕元楷焉。 仁願在朔方,奏用監察御史張敬忠、何鸞、長安尉寇、泚、鄠縣尉王易從、始平主簿劉體微分判軍事,太子文學柳彥昭為管記,義烏尉晁良貞為隨機。 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稱,多至大官,時稱仁願有知人之鑒。 景龍二年,拜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累封韓國公。 春還朝,秋復督軍備邊。 中宗賦詩祖餞,賞賜不可勝紀。 尋加鎮軍大將軍。 睿宗即位,以老致仕,特全給祿俸,又拜兵部尚書,加光祿大夫,依舊致仕。 開元二年卒,贈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為監護使。 子之輔,開元初為趙州刺史。 第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