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應明經舉,累授乾封尉,蘇良嗣甚禮之。 永昌元年,三遷雍州司兵,良嗣時為文昌左相,謂安石曰:「大材須大用,何為徒勞于州縣也。 」特薦于則天,擢拜膳部員外郎、永昌令、并州司馬。 則天手制勞之曰:「聞卿在彼,庶事存心,善政表於能官,仁明彰于鎮撫。 如此稱職,深慰朕懷。 」俄拜并州刺史,又歷德、鄭二州刺史。 安石性持重,少言笑,為政清嚴,所在人吏咸畏憚之。 久視年,遷文昌右丞,尋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 長安三年,為神都留守,兼判天官、秋官二尚書事。 後與崔神慶等同為侍讀,尋知納言事。 是歲,又加檢校中台左丞,兼太子左庶子、鳳閣鸞台三品如故。 時張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皆恃寵用權,安石數折辱之,甚為易之等所忌。 嘗于內殿賜宴,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數人于前博戲。 安石疏奏曰:「蜀商等賤類,不合預登此筵。 」因顧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為失色。 則天以安石辭直,深慰勉之。 時鳳閣侍郎陸元方在座,退而告人曰:「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 」則天嘗幸興泰宮,欲就捷路,安石奏曰:「千金之子,且有垂堂之誡,萬乘之尊,不宜輕乘危險。 此路板築初成,無自然之固,鑾駕經之,臣等敢不請罪。 」則天登時為之回輦。 安石俄又舉奏易之等罪狀,初有敕付安石及夏官尚書唐休璟推問,未竟而事變。 四年,出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神龍初,徵拜刑部尚書。 是歲,又遷吏部尚書,復知政事。 俄代張柬之為中書令,封鄖國公,以嘗為宮僚,賜實封三百戶,又兼相王府長史。 俄轉戶部尚書,復為侍中,監修國史。 中宗與庶人嘗因正月十五日夜幸其第,賜賚不可勝數。 又中宗嘗幸安樂公主城西池館,公主具舟楫,請禦樓船,安石諫曰:「禦輕舟,乘不測,臣恐非帝王之事。 」乃止。 睿宗踐祚,拜太子少保,改封郇國公。 俄又歷侍中、中書令。 景雲二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時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潛有異圖,將引安石預其事,公主屢使子婿唐晙邀安石至宅,安石竟拒而不往。 睿宗嘗密召安石,謂曰:「聞朝廷傾心東宮,卿何不察也?」安石對曰:「陛下何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計。 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稱,願陛下無信讒言以致惑也。 」睿宗矍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也。 」太平于簾中竊聽之,乃構飛語,欲令鞫之,賴郭元振保護獲免。 俄而遷尚書左仆射,兼太子賓客,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雖假以崇寵,實去其權。 其冬,罷知政事,拜特進,充東都留守。 太常主簿李元澄,即安石之子婿,其妻病死,安石夫人薛氏疑元澄先所幸婢厭殺之。 其婢久已轉嫁,薛氏使人捕而捶之致死。 由是為御史中丞楊茂謙所劾,出為蒲州刺史。 無幾,轉青州刺史。 安石初在蒲州時,太常卿姜皎有所請託,安石拒之,皎大怒。 開元二年,皎弟晦為御史中丞,以安石等作相時,同受中宗遺制,宗楚客、韋溫削除相王輔政之辭,安石不能正其事,令侍御史洪子輿舉劾之。 子輿以事經赦令,固稱不可。 監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於是下詔曰:「青州刺史韋安石、太子賓客韋嗣立、刑部尚書趙彥昭等,往在先朝,曲蒙厚賞,因緣幸會,久在廟堂,朋黨比周,聞於行路。 景龍之末,長蛇縱禍,倉卒之間,人神憤怨,未聞捨生取義,直道昌言,遂削太上皇輔政之辭,用韋氏臨朝之策。 比常隱忍,復以崇班,將期愧畏,稍懲前惡,而尚款回邪,苟安榮寵。 宜從謫官之典,以勵事君之節。 安石可沔州別駕,嗣立可岳州別駕,彥昭可袁州別駕,並員外置。 」安石既至沔州,晦又奏云:「安石嘗檢校定陵造作,隱官物入己。 」敕符下州征臓。 安石嘆曰:「此祇應須我死耳!」憤激而卒,年六十四。 開元十七年,贈蒲州刺史。 天寶初,以子貴,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郇國公,謚曰文貞。 二子陟、斌,並早知名。 陟字殷卿,代為關中著姓,人物衣冠,弈世榮盛。 安石晚有子,及為并州司馬,始生陟及斌,俱少聰敏,頗異常童。 陟自幼風標整峻,獨立不群,安石尤愛之。 神龍二年,安石為中書令,陟始十歲,拜溫王府東閣祭酒,加朝散大夫,累遷秘書太堂丞,有文彩,善隷書,辭人、秀士已游其門矣。 開元初,丁父憂,居喪過禮。 自此杜門不出八年,與弟斌相勸勵,探討典墳,不捨晝夜,文華當代,俱有盛名。 于時才名之士王維、崔顥、盧象等,常與陟唱和游處。 廣平宋公見陟嘆曰:「盛德遺範,盡在是矣。 」歷洛陽令,轉吏部郎中。 張九齡一代辭宗,為中書令,引陟為中書舍人,與孫逖、梁涉對掌文誥,時人以為美談。 後為禮部侍郎。 陟好接後輩,尤鑒於文,雖辭人後生,靡不諳練。 曩者主司取與,皆以一場之善,登其科目,不盡其才。 陟先責舊,仍令舉人自通所工詩筆,先試一日,知其所長,然後依常式考核,片善無遺,美聲盈路。 後為吏部侍郎,常病選人冒名接腳,闕員既少,取士良難,正調者被擠,偽集者冒進。 陟剛腸嫉惡,風彩嚴正,選人疑其有瑕,案聲盤詰,無不首伏。 每歲皆贖得數百員闕,以待淹滯,常謂所親曰:「使陟知銓衡一二年,則無人可選矣。 」 陟門地豪華,早踐清列,侍兒閹閽,列侍左右者十數,衣書藥食,咸有典掌,而輿馬僮奴,勢侔于王家主第。 自以才地人物,坐取三公,頗以簡貴自處,善誘納後進,其同列朝要,視之蔑如也。 如道義相知,靡隔貴賤,而布衣韋帶之士,恆虛席倒屣以迎之,時人以此稱重。 李林甫忌之,出為襄陽太守,兼本道採訪使,又改陳留採訪使,復加銀青光祿大夫。 天寶中襲封郇國公,以親累貶鐘離太守,重貶義陽太守。 尋移河東太守,充本道採訪使。 十二年入考,在華清宮。 右相楊國忠惡其才望,恐踐台衡,乃引河東人吳象之謂曰:「子能使人告陟乎?吾以子為御史。 」象之曰:「能。 」乃告陟與御史中丞吉溫結托,欲謀陷朝廷,又誘陟侄韋元志證之。 陟坐貶為桂州桂嶺尉,未之任,再貶昭州平樂尉。 第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