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帝王之道,務崇經略。 經略之術,必仗英奇。 自國家良將,可得言矣。 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雖奉國威靈,亦其才力所致。 古語有之,「人無常俗,政有理亂,兵無強弱,將有能否」。 由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於良將也。 故趙充國征先零,馮子明討南羌,皆計不空施,機不虛發,則良將立功之驗也。 然兵革之用,王者大事,存亡所繫。 若任得其才,則摧凶而扼暴。 苟非其任,則敗國而殄人。 北齊段孝玄云:「持大兵者,如擎盤水。 傾在俯仰間,一致蹉跌,求止豈得哉!」從此而言,周亞夫堅壁以挫吳、楚,司馬懿閉營而困葛亮,俱為上策。 此皆不戰而卻敵,全軍以制勝。 是知大將臨戎,以智為本。 漢高之英雄大度,尚曰「吾寧鬥智」;魏武之綱神冠絶,猶依法孫、吳。 假有項籍之氣,袁紹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終以破滅,何況復出其下哉! 且上智下愚,明暗異等,多算少謀,眾寡殊科。 故魏用柏直以拒漢,韓信輕為豎子;燕任慕容評以抗秦,王猛謂之奴才。 即柏直、慕容評智勇俱亡者也。 夫中材之人,素無智略,一旦居元帥之任,而意氣軒昂,自謂當其鋒者無不摧碎,豈知戎昭果毅、敦《詩》說《禮》之事乎!故李信求以二十萬眾獨舉鄢郢,其後果辱秦軍;樊噲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登時見折季布,皆其事也。 當今朝廷用人,類取將門子弟,亦有死事之家而蒙抽擢者。 此等本非幹略見知,雖竭力盡誠,亦不免于傾敗,若之何使當閫外之任哉?後漢馬賢討西羌,皇甫規陳其必敗;宋文帝使王玄謨收復河南,沈慶之懸知不克。 謝玄以書生之姿,拒苻堅天下之眾,郗超明其必勝;桓溫提數萬之兵,萬里而襲成都,劉真長期于決取。 雖時有今古,人事皆可推之,取驗大體,觀其鋭志與識略耳。 明者隋分而察,成敗之形,昭然自露。 京房有言,「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 」則昔賢之與今哲,意況何殊。 當事機之際也。 皆隨時而立功,豈復取賢于往代,待才于未來也?即論知與不知,用與不用。 夫建功者,言其所濟,不言所起;言其所能,不言所藉。 若陳湯、呂蒙、馬隆、孟觀,並出自貧賤,勛濟甚高,未聞其家代為將帥。 董仲舒曰:「為政之用,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弦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故陰陽不和,擢士為相;蠻夷不龔,拔卒為將,即更張之義也。 以四海之廣,億兆之眾,其中豈無卓越奇絶之士?臣恐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又曰: 臣聞賞者禮之基,罰者刑之本。 故禮崇謀夫竭其能,賞厚義士輕其死,刑正君子勖其心,罰重小人懲其過。 然則賞罰者,軍國之綱紀,政教之藥石。 綱紀舉而眾務自理,藥石行而文武用命。 彼吐蕃蟻結蜂聚,本非勍敵,薛仁貴、郭待封受閫外之寄,奉命專征,不能激勵熊羆,乘機掃撲。 敗軍之後,又不能轉禍為福,因事立功,遂乃棄甲喪師,脫身而走。 幸逢寬政,罪止削除,國家綱漏吞舟,何以過此。 天皇遲念舊恩,收其後效,當今朝廷所少,豈此一二人乎?且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 仁貴自宣力海東,功無尺寸,坐玩金帛,瀆貨無厭,今又不誅,縱惡更甚。 臣以疏賤,干非其事,豈欲間天皇之君臣,生厚薄于仁貴?直以刑賞一虧,百年不復,區區所懷,實在於此。 古人云:「國無賞罰,雖堯、舜不能為化。 」今罰不能行,賞亦難信,故人間議者皆言,「近日征行,虛有賞格而無其事。 」良由中才之人不識大體,恐賞賜勛庸,傾竭倉庫,留意錐刀,將此益國。 徇目前之近利,忘經久之遠圖,所謂錯之毫釐,失之千里者也。 且黔首雖微,不可欺以得志,瞻望恩澤,必因事而生心。 既有所因,須應之以實,豈得懸不信之令,設虛賞之科?比者師出無功,未必不由於此。 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 」故商君移木以表信,曹公割發以明法,豈禮也哉,有由然也。 自蘇定方定遼東,李勣破平壤,賞絶不行,勛仍淹滯,數年紛紜,真偽相雜,縱加沙汰,未至澄清。 臣以吏不奉法,慢自京師,偽勛所由,主司之過。 其則不遠,近在尚書省中,不聞斬一台郎,戮一令史,使天下知聞,天皇何能照遠而不照近哉!神州化首,萬國共尊,文昌政本,四方是則,軌物宣風,理亂攸在。 臣是以披露不已,冒死盡言。 且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臣識不稽古,請以近事言之。 貞觀年中,萬年縣尉司馬玄景舞文飾智,以邀乾沒,太宗審其奸詐,棄之都市。 及征高麗也,總管張君乂擊賊不進,斬之旗下。 臣以偽勛之罪,多於玄景;仁貴等敗,重於君乂。 向使早誅薛仁貴、郭待封,則自余諸將,豈敢失利於後哉?韓子云:「慈父多敗子,嚴家無格虜。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公孫弘有言:「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節儉。 」臣恐天皇病之於不廣大,過在於慈父,斯亦日月之一蝕也。 又今之將吏,率多貪暴,所務唯狗馬,所求唯財物,無趙奢、吳起散金養士之風,縱使行軍,悉是此屬。 臣恐吐蕃之平,未可旦夕望也。 帝甚嘆異之,授秘書省正字,令直中書省,仗內供奉。 尋除監察御史。 文明年,遷殿中侍御史。 其年,徐敬業據揚州作亂,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督軍討之,則天詔元忠監其軍事。 孝逸至臨淮,而偏將雷仁智為敬業先鋒所敗,敬業又攻陷潤州,回兵以拒孝逸。 孝逸懼其鋒,按甲不敢進。 元忠謂孝逸曰:「朝廷以公王室懿親,故委以閫外之事,天下安危,實資一決。 且海內承平日久,忽聞狂狡,莫不注心傾耳,以俟其誅。 今大軍留而不進,則解遠近之望,萬一朝廷更命他將代公,其將何辭以逃逗撓之罪?幸速進兵以立大效,不然,則禍難至矣。 」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圖進討。 第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