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集二十捲,撰《草字雜體》數萬言,並傳于代。 又撰《選譜》十捲,安置軍營、行陣部統、克料勝負、甄別器能等四十六訣,則天令秘書監武承嗣詣宅,並密收入內。 行儉尤曉陰陽、算術,兼有人倫之鑒。 自掌選及為大總管,凡遇賢俊,無不甄采,每制敵摧凶,必先期捷日。 時有後進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以文章見稱,吏部侍郎李敬玄盛為延譽,引以示行儉,行儉曰:「才名有之,爵祿蓋寡。 楊應至令長,余並鮮能令終。 」是時,蘇味道、王劇未知名,因調選,行儉一見,深禮異之。 仍謂曰:「有晚年子息,恨不見其成長。 二公十數年當居衡石,願記識此輩。 」其後相繼為吏部。 皆如其言。 行儉嘗所引偏裨,有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辯、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盡為名將,至刺史、將軍者數十人。 其所知賞,多此類也。 行儉嘗令醫人合藥,請犀角、麝香,送者誤遺失,已而惶懼潛竄。 又有敕賜馬及新鞍,令史輒馳驟,馬倒鞍破,令史亦逃。 行儉並委所親招到,謂曰:「爾曹豈相輕耶?皆錯誤耳。 」待之如故。 初,平都支、遮匐,大獲瑰寶,蕃酋將士願觀之,行儉因宴設,遍出歷示。 有馬腦盤,廣二尺餘,文彩殊絶。 軍吏王休烈捧盤,歷階趨進,誤躡衣,足跌便倒,盤亦隨碎,休烈驚惶,叩頭流血,行儉笑而謂曰:「爾非故也,何至於是!」更不形顏色。 詔賜都支等資產金器皿三千餘事,駝馬稱是,並分給親故並副使已下,數日便盡。 少子光庭,開元中為侍中,以恩例贈行儉為太尉。 光庭早孤。 母庫狄氏,則天時召入宮,甚見親待,光庭由是累遷太常丞。 後以武三思之婿緣坐,左遷郢州司馬。 開元初,六遷右率府中郎將,擢授司門郎中。 歲余,轉兵部郎中。 光庭沉靜少言,寡于交遊,既歷清要,時人初未許之。 及在職,公務修整,眾方嘆伏焉。 十三年,將有事于岱岳,中書令張說以大駕東巡,京師空虛,恐夷狄乘間竊發,議欲加兵守邊,以備不虞,召光庭謀兵事。 光庭曰:「封禪者,所以告成功也。 夫成功者,恩德無不及,百姓無不安,萬國無不懷。 今將告成而懼夷狄,何以昭德也?大興力役,用備不虞,且非安人也。 方謀會同而阻戎心,又非懷遠也。 有此三者,則名實乖矣。 且諸蕃之國,突厥為大,贄幣往來,願修恩好有年矣。 今茲遣一使征其大臣赴會,必欣然應命。 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而來。 雖偃旗息鼓,高枕有餘矣。 」說曰:「善。 吾所不及矣。 」因奏而行之,尋轉鴻臚少卿。 東封還,遷兵部侍郎。 十七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兼御史大夫。 無幾,遷黃門侍郎,依舊知政事。 從巡五陵回,拜侍中,兼吏部尚書,又加弘文館學士。 光庭乃撰《瑤山往則》及《維城前軌》各壹卷,上表獻之。 手制褒美,賜絹五百匹,上令皇太子已下于光順門與光庭相見,以重其諷誡之意。 光庭又引壽安丞李融、拾遺張琪、著作左郎司馬利賓等,令直弘文館,撰《續春秋傳》。 上表請以經為禦撰,而光庭等依左氏之體為之作傳,上又手制褒賞之。 光庭委筆削于李融,書竟不就。 時有上書請以皇室為金德者,中書令蕭嵩奏請集百僚詳議。 光庭以國家符命久著史策,若有改易,恐貽後學之誚,密奏請依舊為定,乃下詔停百僚集議之事。 二十年,扈從祠后土,加光祿大夫,封正平男。 尋卒,年五十八,優制贈太師,輟朝三日。 初,光庭與蕭嵩爭權不協。 及為吏部,奏用循資格,並促選限至正月三十日令畢,其流外行署,亦令門下省之。 光庭卒後,嵩又奏請一切罷之,光庭所引進者盡出為外職。 時有門下主事閻麟之,為光庭腹心,專知吏部選官,每麟之裁定,光庭隨而下筆,時人語曰:「麟之口,光庭手。 」太常博士孫琬將議光庭謚,以其用循資格,非獎勸之道,建議謚為「克」。 時人以為希嵩意旨。 上聞而特下詔,賜謚曰忠獻,仍令中書令張九齡為其碑文。 史官韋述以改謚為非,論之曰:《春秋》之義,諸侯死王事者,葬之加一等,嘉其有功而不及其賞也。 爰至漢、魏,則襚之印綬,寵被窀穸,唯德是褒,豈虛授也!近代已來,寵贈無紀,或以職位崇顯,一切優錫;或以子孫榮貴,恩例所加,賢愚虛實,為一貫矣。 裴光庭以守法之吏,驟登相位,踐歷機衡,豈不多愧?贈以師範,何其濫歟!張燕公有扶翊之勛,居講諷之舊,秩躋九命,官歷二端,議者猶謂贈之過當,況光庭去斯猶遠,何妄竊之甚哉!蓋名器假人,昔賢之所惋也。 史臣曰:昔晉侯選任將帥,取其說《禮》《樂》而敦《詩》《書》,良有以也。 夫權謀方略,兵家之大經,邦國系之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強弱,則馮眾怙力,豨勇虎暴者,安可輕言推轂授任哉!故王猛、諸葛亮振起窮巷,驅駕豪傑,左指右顧,廓定霸圖,非他道也,蓋智力權變,適當其用耳。 劉樂城、裴聞喜,文雅方略,無謝昔賢,治戎安邊,綽有心術,儒將之雄者也。 天后預政之時,刑峻如壑,多以諛佞希恩,而樂城、甑山,昌言規正,若時無君子,安及此言?正平銓藻吏能,文學政事,頗有深識。 而前史譏其謬謚,有涉陳壽短武侯應變之論乎!非通論也。 贊曰:殷禮阿衡,周師呂尚。 王者之兵,儒者之將。 樂城、聞喜,當仁不讓。 管、葛之譚,是吾心匠。 列傳第三十五 ○唐臨 孫紹 張文瓘 兄文琮 從弟文收 徐有功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瑾孫也。 其先自北海徙關中。 伯父令則,開皇末為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 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 武德初,隱太子總兵東征,臨詣軍獻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書坊,尋授右衛率府鎧曹參軍。 宮殿廢,出為萬泉丞。 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 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 」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 囚等皆感恩貸,至時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第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