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館: 後漢有東觀,魏有崇文館,宋有玄、史二館,南齊有總明館,梁有士林館,北齊有文林館,後周有崇文館,皆著撰文史,鳩聚學徒之所也。 武德初置修文館,後改為弘文館。 後避太子諱,改曰昭文館。 開元七年,復為弘文館,隷門下省。 學士。 學士無員數,自武德已來,皆妙簡賢良為學士。 故事,五品已上稱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又有文學直館學士,不定員數。 館中有四部書及圖籍,自垂拱已後,皆宰相兼領,號為館主,常令給事中一人判館事。 學生三十人,校書郎二人, 從九品上。 令史二人,楷書手三十人,典書二人,拓書手三人,筆匠三人,熟紙裝潢匠九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 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 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得參議焉。 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 其學生教授考試,如國子學之制焉。 中書省 秦始置中書謁者,漢元帝去「謁者」二字。 歷代但云中書。 後周謂之內史省,隋因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 煬帝改為內書省。 武德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 龍朔改為西台,光宅改為鳳閣,神龍復為中書省。 開元元年改為紫微省,五年複舊。 中書令二員。 漢、魏品卑而付重。 魏置監、令各一員,歷南朝不改。 隋省監,置令二人,正三品。 隋文帝廢三公府僚,令中書令與侍中知政事,遂為宰相之職。 隋曰內書令。 武德日內史令,尋改為中書令。 龍朔為西台右相,咸亨復為中書令。 光宅為鳳閣令。 開元元年改為紫微令,五年復為中書令。 天寶改為右相,至德二年復為中書令。 本正三品,大曆二年十一月九日,與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後不改也。 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緝熙帝載,統和天人。 入則告之,出則奉之,以厘萬邦,以度百揆,蓋佐天子而執大政也。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慰勞制書,四曰發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 凡大祭祀群神,則從升壇以相禮。 享宗廟,則從升阼階。 親征篡嚴,戒敕百僚,冊命親賢,臨軒則使讀冊。 若命之於朝,則宣而授之。 凡冊太子,則授璽。 凡制詔宣傳,文章獻納,皆授之於記事之官。 武德、貞觀故事,以尚書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書令各二人,為知政事官。 其時以他官預議國政者,雲與宰相參議朝政,或雲平章國計,或雲專典機密,或參議政事。 貞觀十七年,李勣為太子詹事,特詔同知政事,始謂同中書門下三品。 自是,仆射常帶此稱。 自余非兩省長官預知政事者,亦皆以此為名。 永淳中,始詔郭正一、郭待舉、魏玄同等,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旨平章事。 自天后已後,兩省長官及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平章事,為宰相。 其仆射不帶同中書門下三品者,但厘尚書省而已。 總章二年,東台侍郎張文瓘,西台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書門下三品著之入銜。 自是相承至今。 永淳二年,黃門侍郎劉齊賢知政事,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後兩省長官,及他官執政未至侍中書令者,皆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 中書侍郎二員。 漢置中書,掌密詔,有令、仆、丞、郎四官。 魏曰中書郎,晉加「侍」字。 隋置內書省,改為內書侍郎,正四品。 武德初為內史侍郎,三年改為中書侍郎。 龍朔、光宅、開元,隨曹易號。 至德復為中書侍郎。 武德定令,與尚書侍郎俱第四品。 大曆二年九月,與門下侍郎共升為正三品也。 中書侍郎掌貳令之職。 凡邦國之庶務,朝廷之大政,皆參議焉。 凡臨軒冊命大臣,令為之使,則持冊書以授之。 凡四夷來朝,監軒則受其表疏,升于西階而奏。 若獻贄幣,則受之以授于所司。 中書舍人六員。 正五品上。 曹魏于中書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 高貴鄉公于通事下加「舍人」二字。 晉于中書置舍人、通事各一人。 自魏、晉、齊、梁,詔誥皆出於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已。 或通事有文字者,別敕知詔誥。 至梁武,制誥專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書舍人。 隋曰內史舍人,置八員,掌制誥,品第六。 尋升五品上。 煬帝改內書舍人,置四員。 武德初為內史舍人,三年,改為中書舍人。 龍朔、光宅、開元,隨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 凡詔旨敕制,及璽書冊命,皆按典故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而行之。 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緩,三曰違失,四曰忘誤;所以重王命也。 制敕既行,有誤則奏而正之。 凡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而奏之。 國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賀,亦如之。 凡冊命大臣于朝,則使持節讀冊命之。 凡將帥有功及有大賓客,皆使勞問之。 凡察天下冤滯,與給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 凡百司奏議,文武考課,皆預裁焉。 主書四人, 從七品上。 主事四人, 從八品下。 令史二十五人,書令史五十人,傳制十人,亭長十八人,修補敕匠五十人。 右散騎常侍二員, 從三品。 右補闕二員, 從七品上。 右拾遣二員, 從八品上。 起居舍人二員。 從六品上。 右常侍、補闕、拾遣。 掌事同左省。 起居舍人,掌修記言之史,錄天子之制誥德音,如記事之制,以記時政損益。 季終,則授之於國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 從六品上。 通事舍人,奏謁者之官也。 掌賓贊、贊受事,隷光祿勛。 晉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隷中書。 東晉曰通事舍人。 隋因晉制,置十六人,從六品上,又為通事謁者。 武德初,廢謁者台,改通事謁者為通事舍人,隷四方館,屬中書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見引納及辭謝者,于殿廷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進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節。 凡四方通表,華夷納貢,皆受而進之。 凡軍旅之出,則命受慰勞而遣之。 既行,則每月存問將士之家,以視其疾苦。 凱旋,則郊迓之,皆覆命。 凡致仕之臣,與邦之耋老,時巡問亦如之。 令史十人,亭長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第3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