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 漢武陽縣地。 隋開皇十年,于此置始建鎮。 大業五年,改鎮為始建縣。 舊治擁思茫水,聖歷二年,移治榮祉山。 籍 梁席郡,一名漢陽戍。 永徽四年,分貴平置。 資州上 隋資陽郡。 武德元年,改為資州,領盤石、內江、安後、普慈、安居、隆康、資陽、大牢、威遠。 其年,割大牢、威遠屬榮州。 二年,分安居、隆康、普慈、安岳四縣屬普州。 貞觀四年,置丹山縣。 天寶元年,改為資陽郡。 乾元元年,復為資州。 乾元二年正月,分置昌州,尋廢也。 舊領縣八,戶二萬九千三百四十七,口十五萬二千一百三十九。 天寶,戶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萬四千七百七十五。 至京師二千五百六十里,至東都三千五百一十里。 盤石 漢資中縣,屬犍為郡。 後周于今簡州陽安縣移資州于漢資中故城為治所。 仍改資中為盤石,今州治 資陽 後周分資中置縣,在資水之陽也 牛鞞漢資中縣為盤地。 隋分置牛鞞縣。 漢有牛鞞縣,屬犍為郡,此非也。 洛水,一名牛鞞水 內江 漢資中縣地,後漢于中江水濱置漢安戍。 其年,改為中江縣,因其北江,乃雲中。 隋改為內江。 漢安故城,今縣治也 月山 資中地,義寧二年置 龍水 資中地,義寧二年置 銀山 資中地,義寧二年置 丹山 漢資中地,貞觀四年置。 六年,併入內江。 七年,又置。 榮州中 隋資陽郡之大牢縣。 武德元年,置榮州,領大牢、威遠二縣。 貞觀元年,置旭川、婆日、至如三縣。 二年,割瀘州之隆越來屬。 六年,自公井移州治大牢,仍割嘉州資官來屬。 八年,又割瀘州之和義來屬。 廢婆日、至如、隆越三縣。 永徽二年,移州治旭川。 天寶元年,改為和義郡。 乾元元年,復為榮州。 舊領縣六,戶一萬二千二百六十二,口五萬六千六百一十四。 天寶,戶五千六百三十九,口一萬八千二十四。 至京師二千九百七十二里,至東都二千七百四十九里。 大牢 漢南安縣,屬犍為郡。 隋置大牢鎮,尋改為縣。 武德元年,割資州之大牢、威遠二縣,于公井鎮置榮州,取界內榮德山為名。 又改公井為縣。 貞觀六年,自公井移州治于大牢縣也 公井 漢江陽縣,屬犍為郡。 後周置公井鎮。 武德元年,鎮置榮州,改為公井縣。 貞觀六年,漢移于大牢也 威遠 漢安縣地,屬犍為郡。 隋于舊威遠戍置縣。 武德初,屬資州。 其年,割屬榮州也 旭川 貞觀元年,分大牢縣置 資官 漢南安縣地,晉置資官縣。 武德初,屬嘉州。 貞觀六年,來屬 和義 漢安縣地,隋置和義縣。 簡州 隋蜀郡之陽安縣。 武德三年,分益州置。 天寶元年,改為陽安郡。 乾元元年,復為簡州。 舊領縣三,戶一萬三千八百五,口七萬五千一百三十三。 天寶,戶二萬三千六十六,口十四萬三千一百九十。 在京師西南二千七百里,至東都三千六百里。 陽安 漢牛鞞縣,屬犍為郡。 後魏置陽安縣,又分陽安、平泉、資陽三縣置簡州,取界內賴簡池為名 金水 漢新都縣,屬廣漢郡。 晉將硃齡石于東山立金泉戍。 後魏立金泉郡,分置金泉、白牟二縣。 隋改為金潤,屬蜀郡。 武德初,為金水。 三年,屬簡州。 縣有金堂山 平泉 漢牛鞞縣地,後魏置婆潤縣。 隋移縣治于賴黎池,仍改為平泉縣,縣之旁地湧泉故也。 嘉州中 隋眉山郡。 武德元年,改為嘉州,領龍游、平羌、夾江、峨眉、玉津、綏山、通義、洪雅、丹巂、青神、南安五縣置眉州。 貞觀六年,改資官,屬榮州。 上元元年,以戎州之犍為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犍為郡。 乾元元年,復為嘉州。 三月,劍南節度使盧元裕請升為中都督府。 尋罷。 舊領縣六,戶二萬五千八十五,口七萬五千三百九十一。 天寶領縣八,戶三萬四千二百八十九,口九萬九千五百九十一。 至京師二千七百二十里。 至東都三千五百里。 龍游 漢南安縣地,屬犍為郡。 後周置平羌縣。 隋初,為峨郿縣,又改為青衣縣。 隋伐陳時,龍見于江中引舟,乃改為龍游縣也,州臨大江為名 平羌 後周置也 峨眉 漢南安縣。 隋置峨郿縣,取西山名也 夾江 漢南安縣地。 隋分龍流、平羌三縣,于涇上置夾江縣。 今北八十里,有夾江廢戍,即涇上地也。 舊治涇上,武德元年,移于今治也 玉津 漢南安縣。 隋置玉津縣,江中出璧故也 綏山 隋招致生獠,于榮樂城置綏山縣,取旁山名也 羅目 麟德二年,開生獠置沐州及羅目縣。 上元三年,俱廢。 儀鳳三年,又置,治沲和城,屬嘉州。 如意元年,又自峨郿縣界移羅目治于今所也 犍為 本漢都,因山立名。 舊屬戎州。 上元元年,改屬嘉州。 邛州上 隋臨邛郡之依政縣。 武德元年,割雅州之依政、臨邛、臨溪、蒲江、火井五縣,置邛州于依政縣。 三年,又置安仁縣。 顯慶二年,移州治于臨邛。 天寶元年,改為臨邛郡。 乾元元年,復為邛州。 舊領縣六,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六,口七萬二千八百五十九。 天寶領縣七,戶四萬二千一百七,口十九萬三百二十七。 在京師西南二千五百一十五里,至東都三千三百七十一里。 臨邛 漢縣,屬蜀郡。 邛水,出嚴道邛來山,入青衣江,故雲臨邛。 晉于益州唐隆縣置臨邛縣。 後魏平蜀,自唐隆移臨邛縣治于漢臨邛縣西,立臨邛郡。 隋罷郡,移臨邛縣于今所治。 有火井、銅官山也 依政 秦蒲陽縣。 漢臨邛縣。 梁置蒲口鎮及邛州。 後魏改為蒲陽郡,置依政縣。 隋改為臨邛郡,治依政。 梁、魏邛州,在今縣西南二里,後周移治于今所,後移治于臨邛 安仁秦臨邛縣地。 武德三年,置安仁縣。 貞觀十七年廢。 咸亨初,復置 大邑 咸亨二年,分益州晉原縣置也 蒲江 漢臨邛縣地。 後魏置廣定縣,隋改為蒲江,南枕蒲水故也 臨溪 後魏分臨邛縣置也 火井 漢臨邛縣地。 周置火井鎮,隋改鎮為縣也。 第3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