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車駕至岳西來蘇頓,有大風從東北來,自午至夕,裂幕折柱,眾恐。 張說倡言曰:「此必是海神來迎也。 」及至岳下,天地清晏。 玄宗登山,日氣和煦。 至齋次日入後,勁風偃人,寒氣切骨。 玄宗因不食,次前露立,至夜半,仰天稱:「某身有過,請即降罰。 若萬人無福,亦請某為當罪。 兵馬辛苦,乞停風寒。 」應時風止,山氣溫暖。 時從山上佈兵至于山壇,傳呼辰刻及詔命來往,斯須而達。 夜中燃火相屬,山下望之,有如連星自地屬天。 其日平明,山上清迥,下望山下,休氣四塞,登歌奏樂,有祥風自南而至,絲竹之聲,飄若天外。 及行事,日揚火光,慶雲紛鬱,遍滿天際。 群臣並集於社首山帷宮之次,以候鑾駕,遙望紫煙憧憧上達,內外歡噪。 玄宗自山上便赴社首齋次,辰巳間至,日色明朗,慶雲不散。 百闢及蕃夷爭前迎賀。 辛卯,享地祇于社首之泰折壇,睿宗大聖貞皇帝配祀。 五色雲見,日重輪。 藏玉策于石感,如封壇之儀。 壬辰,玄宗禦朝覲之帳殿,大備陳布。 文武百僚,二王后,孔子後,諸方朝集使,岳牧舉賢良及儒生、文士上賦頌者,戎狄夷蠻羌胡朝獻之國,突厥頡利發,契丹、奚等王,大食、謝褷、五天十姓,崑崙、日本、新羅、靺鞨之侍子及使,內臣之番,高麗朝鮮王,百濟帶方王,十姓摩阿史那興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賢王,日南、西竺、鑿齒、雕題、牂柯、烏滸之酋長,咸在位。 制曰: 朕聞天監唯後,後克奉天,既合德以受命,亦推功而復始。 厥初作者七十二君,道洽跡著,時至符出,皆用事于介丘,升中于上帝。 人神之望,蓋有以塞之,皇王之序,可得而言。 朕接統千歲,承光五葉,惟祖宗之德在人,惟天地之靈作主。 往者內難,幽贊而集大勛;間無外虞,守成而纘舊服。 未嘗不乾乾終日,思與公卿大夫上下協心,聿求至理,以弘我烈聖,其庶乎馨香。 今九有大寧,群氓樂業,時必敬授而不奪,物亦順成而無夭。 懋建皇極,幸致太和。 洎乃幽遐,率由感被。 戎狄不至,唯文告而來庭;麟鳳已臻,將覺情而在藪。 以故凡百執事,亟言大封。 顧惟不德,切欲勿議。 伏以先聖儲祉,與天同功,荷傳符以在今,敢侑神而無報。 大篇斯在,朕何讓焉。 遂奉遵高宗之舊章,憲乾封之令典,時邁東土,柴告岱岳,百神群望,莫不懷柔,四方諸侯,莫不來慶,斯是天下之介福,邦家之耿光也。 無窮之休祉,豈獨在予;非常之惠澤,亦宜逮下。 可大赦天下。 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仍令所管崇飾祠廟,環山十里,禁其樵採。 給近山二十戶復,以奉祠神。 玄宗制《紀太山銘》,禦書勒于山頂石壁之上。 其辭曰: 朕宅帝位,十有四載,顧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難任,安夫難安,茲朕未知獲戾于上下,心之浩蕩,若涉大川。 賴上帝垂休,先後儲慶,宰相庶尹,交修皇極,四海會同,五典敷暢,歲雲嘉熟,人用大和。 百闢僉謀,唱余封禪,謂孝莫大於嚴父,禮莫盛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積,固請不已,固辭不獲。 肆余與夫二三臣,稽虞《典》,繹漢制,張皇六師,震讋九宇。 旌旗有列,士馬無嘩,肅肅邕邕,翼翼溶溶,以至岱宗,順也。 《爾雅》曰:「泰山為東嶽。 」《周官》曰:「兗州之鎮山。 」實萬物之始,故稱岱焉;其位居五嶽之伯,故稱宗焉。 自昔王者受命易姓,於是乎啟天地,薦成功,序圖錄,紀氏號。 朕統承先王,茲率厥典,實欲報玄天之眷命,為蒼生而祈福,豈敢高祝千古,自比九皇哉!故設壇場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獻之通神。 斯亦因高崇天,就廣增地之義也。 乃仲冬庚寅,有事東嶽,類于上帝,配我高祖。 在天之神,罔不畢降。 粵翌日,禪于社首,佑我聖考,祀于皇祇。 在地之神,罔不咸舉。 暨壬辰,覲群後,上公進曰:“天子膺天符,納介福。 群臣拜稽首,呼萬歲。 慶合歡同,乃陳誡以德。 大渾協度,彞倫攸敘,三事百揆,時乃之功。 萬物由庚,兆人允植,列牧眾宰,時乃之功。 一二兄弟,篤行孝友,錫類萬國,時唯休哉!我儒制禮,我史作樂,天地擾順,時唯休哉!蠻夷戎狄,重譯來貢,累聖之化,朕何慕焉。 五靈百寶,日來月集,會昌之運,朕何惑焉。 凡今而後,儆乃在位,一王度,齊象法,權舊章,補缺政,存易簡,去煩苛。 思立人極,乃見天則。 於戲!天生蒸人,惟後時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 地德載物,惟後時相,能以厚生生萬人,事地察矣。 天地明察,鬼神著矣。 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爾幼孫,克享上帝。 惟帝時若,馨香其下」,丕乃曰「有唐氏文武之曾孫隆基,誕錫新命,纘我舊業,永保天祿,子孫其承之」。 余小子敢對揚上帝之休命,則亦與百執事尚綏兆人,將多於前功,而毖彼後患。 一夫不獲,萬方其罪予。 一心有終,上天其知我。 朕惟寶行三德,曰慈、儉、謙。 慈者,覆無疆之言;儉者,崇將來之訓;自滿者人損,自謙者天益。 苟如是,則軌跡易循,基構易守。 磨石璧,刻金石,冀後人之聽辭而見心,觀末而知本。 銘曰: 維天生人,立君以理,維君受命,奉天為子。 代去不留,人來無已,德涼者滅,道高斯起。 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萬邦。 罄天張宇,盡地開封,武稱有截,文表時邕。 高宗稽古,德施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 禮備封禪,功齊舜禹,岩巍岱宗,衛我神主。 中宗紹運,舊邦惟新,睿宗繼明,天下歸仁。 恭己南面,氤氳化淳,告成之禮,留諸後人。 緬余小子,重基五聖,匪功伐高,匪德矜盛。 欽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誠動天,福我萬姓。 古封太山,七十二君,或禪亭亭,或禪云云。 其跡不見,其名可聞,祗遹文祖,光昭舊勛。 方士虛誕,儒書不足,佚後求仙,誣神檢玉。 秦災風雨,漢污編錄,德未合天,或承之辱。 道在觀政,名非從欲,銘心絶岩,播告群岳。 於是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壇頌》、禮部尚書蘇頲撰《朝覲壇頌》以紀德。 玄宗乙酉歲生,以華岳當本命。 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華岳神為金天王。 開元十年,因幸東都,又于華岳祠前立碑,高五十餘尺。 又于岳上置道士觀,修功德。 至天寶九載,又將封禪于華岳,命御史大夫王鉷開鑿險路以設壇場,會祠堂災而止。 志第四 禮儀四 第1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1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