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請樗裏子曰:「攻皮氏,此王之首事也,而不能拔,天下且以此輕秦。 且有皮氏于以攻韓、魏,利也。 」樗裏子曰:「吾已合魏矣,無所用之。 」對曰:「臣願以鄙心意公,公無以為罪。 有皮氏,國之大利也,而以與魏。 公終自以為不能守也,故以與魏。 今公之力有餘,守之,何故而弗有也?」樗裏子曰:「奈何?」曰:「魏王之所恃者,齊、楚也;所用者,樓、翟強也。 今齊王謂魏王曰:『欲講,攻于齊。 』王兵之辭也,是弗救矣。 楚王怒于魏之不用樓子,而使翟強為和也,怨顏已絶之矣。 魏王之懼也見亡,翟強欲合齊、秦外楚,以輕樓;樓欲合秦、楚外齊,以輕翟強。 公不如按魏之和,使人謂樓子也:『子能以汾北與我乎?請合于楚外齊,以重公也,此吾事也。 』樓子與楚王必疾矣。 又謂翟子:『子能以汾北與我乎?必為合于齊外于楚,以重公也。 』翟強與齊王必疾矣。 是公外得齊、楚以為用,內得樓、翟強以為佐,何故不能有地于河東乎?」 卷二十五 魏策四 一 獻書秦王 獻書秦王曰:「臣竊聞大王之謀出事于梁,謀恐不出於計矣,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梁者,山東之要也。 有虵于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 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 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斷山東之脊也,是山東首尾皆救中身之時也。 山東見亡必恐,恐必大合,山東尚強,臣見秦之必大憂可立而待也。 臣竊為大王計,不如南出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廣大,國可富,兵可強,主可尊。 王不聞湯之伐桀乎?試之弱密須氏以為武教,得密須氏而湯之服桀矣。 今秦國與山東為讎,不先以弱為武教,兵必大挫,國必大憂。 」秦果南攻藍田、鄢郢。 二 八年謂魏王 八年,謂魏王曰:「昔曹恃齊而輕晉,齊伐釐、莒而晉人亡曹。 繒恃齊以悍越,齊和子亂,而越人亡繒。 鄭恃魏以輕韓,伐榆關而韓氏亡鄭。 原恃秦、翟以輕晉,秦、翟年谷大凶,而晉人亡原。 中山恃齊、魏以輕趙,齊、魏伐楚,而趙亡中山。 此五國所以亡者,皆其所恃也。 非獨此五國為然而已也,天下之亡國皆然矣。 夫國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變不可勝數也。 或以政教不脩,上下不輯,而不可恃者;或有諸侯鄰國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不登,稸積竭盡,而不可恃者。 或化于利,比于患。 臣以此知國之不可必恃也。 今王恃楚之強,而信春申君之言,以是質秦,而久不可知,即春申君有變,是王獨受秦患也。 即王有萬乘之國,而以一人之心為命也。 臣以此為不完,願王之熟計之也。 」 三 魏王問張旄 魏王問張旄曰:「吾欲與秦攻韓,何如?」張旄對曰:「韓且坐而胥亡乎?且割而從天下乎?」王曰:「韓且割而從天下。 」張旄曰:「韓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 」張旄曰:「韓強秦乎?強魏乎?」王曰:「強秦。 」張旄曰:「韓且割而從其所強與所不怨乎?且割而從其所不強與其所怨乎?」王曰:「韓將割而從其所強與其所不怨。 」張旄曰:「攻韓之事,王自知矣。 」 四 客謂司馬食其 客謂司馬食其曰:「慮久以天下為可一者,是不知天下者也。 欲獨以魏支秦者,是又不知魏者也。 謂茲公不知此兩者,又不知茲公者也。 然而,茲公為從,其說何也?從則茲公重,不從則茲公輕。 茲公之處重也,不實為期。 子何不疾及三國方堅也,自賣于秦,秦必受子。 不然,橫者將圖子以合于秦。 是取子之資,而以資子之讎也。 」 五 魏秦伐楚 魏、秦伐楚,魏王不欲。 樓緩謂魏王曰:「王不與秦攻楚,楚且與秦攻王。 王不如令秦、楚戰,王交制之也。 」 六 穰侯攻大梁 穰侯攻大梁,乘北郢,魏王且從。 謂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廣陶,攻齊得剛、博以廣陶,得許、鄢陵以廣陶,秦王不問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也。 今日大梁亡,許、鄢陵必議,議則君必窮。 為君計者,勿攻便。 」 七 白珪謂新城君 白珪謂新城君曰:「夜行者能無為奸,不能禁狗使無吠己也。 故臣能無議君于王,不能禁人議臣于君也。 」 八 秦攻韓之管 秦攻韓之管,魏王發兵救之。 昭忌曰:「夫秦強國也,而韓、魏壤梁,不出攻則已,若出攻,非于韓也,必魏也。 今幸而于韓,此魏之福也。 王若救之,夫解攻者必韓之管也,致攻者必魏之梁也。 」魏王不聽,曰:「若不因救韓,韓怨魏,西合于秦,秦、韓為一,則魏危。 」遂救之。 秦果釋管而攻魏。 魏王大恐,謂昭忌曰:「不用子之計禍至,為之奈何?」昭忌乃為之見秦王曰:「臣聞明主之聽也,不以挾私為政,是參行也。 願大王無攻魏,聽臣也。 」秦王曰:「何也?」昭忌曰:「山東之從,時合時離,何也哉?」秦王曰:「不識也。 」曰:「天下之合也,以王之不必也;其離也,以王之必也。 今攻韓之管,國危矣,未卒而移兵于梁,合天下之從,無精於此者矣。 以為秦之求索,必不可支也。 故為王計者,不如齊趙。 秦已制趙,則燕不敢不事秦,荊、齊不能獨從天下爭敵于秦,則弱矣。 」秦王乃止。 九 秦趙構難而戰 秦、趙構難而戰。 謂魏王曰:「不如齊趙而構之。 秦王不構趙,趙不以毀構矣,而構之,秦、趙必復鬥;鬥必重魏,是並制秦、趙之事也。 王欲焉而收齊,趙攻荊,欲焉而收荊,趙攻齊。 欲王之東長之,待之也。 」 十 長平之役 長平之役,平都君說魏曰:「王胡不為從?」魏王曰:「秦許吾以垣雍。 」平都君曰:「臣以垣雍為空割也。 」魏王曰:「何謂也?」平都君曰:「秦、趙久相持于長平之下而無決。 天下合于秦,則無趙;合于趙,則無秦。 秦恐王之變也,故以垣雍餌王也。 秦戰勝趙,王敢責垣雍之割乎?」王曰:「不敢。 」「秦戰不勝趙,王能令韓出垣雍之割乎?」王曰:「不能。 」「臣故曰『垣雍空割也』。 」魏王曰:「善。 」 十一 樓梧約秦魏 樓梧約秦魏,將令秦王遇于境。 謂魏王曰:「遇而無相,秦必置相。 不聽之,則交惡於秦;聽之,則後王之臣,將皆務事諸侯之能令于王之上者。 且遇于秦而相秦者,是無齊也,秦必輕王之強矣有齊者,不若相之,齊必喜。 是以有雍者與秦遇,秦必重王矣。 」 十二 芮宋欲絶秦趙之交 芮宋欲絶秦、趙之交,故令魏氏收秦太后之養地秦王于秦。 第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策》
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