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許澄,亦以醫術顯。 澄父奭,仕梁,為中軍長史,隨柳仲禮入長安,與姚僧垣齊名,拜上儀同三司。 澄有學識,傳父業,尤盡其妙。 歷位尚藥典禦、諫議大夫,封賀川縣伯。 父子俱以藝術名重於周隋二代,史失其事,故附雲。 萬寶常,不知何許人也。 父大通,從梁將王琳歸齊,後謀還江南,事泄伏誅。 由是寶常被配為樂戶,因妙達鐘律,遍工八音。 與人方食,論及聲調。 時無樂器,寶常因取前食器及雜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宮商畢備,諧于絲竹,大為時人所賞。 然歷周、隋,俱不得調。 開皇初,沛國公鄭譯等定樂,初為黃鐘調。 寶常雖為伶人,譯等每召與議,然言多不用。 後譯樂成,奏之。 上召寶常,問其可不。 寶常曰:「此亡國之音,豈陛下所宜聞!」上不悅。 寶常因極言樂聲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請以水尺為律,以調樂器,其聲率下鄭譯調二律。 並撰《樂譜》六十四卷。 且論八音旋相為宮法,改弦移柱之變,為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律,變化終於一千八百聲。 時以《周禮》有旋宮之義,自漢已來,知音不能通,見寶常特創其事,皆哂之。 至是,試令為之,應手成曲,無所疑滯,見者莫不嗟異。 於是損益樂器,不可勝紀。 其聲雅淡,不為時人所好。 太常善聲者,多排毀之。 又太子洗馬蘇夔以鐘律自命,尤忌寶常。 夔父威方用事,凡言樂者附之而短寶常。 數詣公卿怨望,蘇威因詰寶常所為,何所傳受。 有一沙門謂寶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悅之。 先生當言徒胡僧受學,雲是佛家菩薩所傳音律,則上必悅。 先生當言,所為可以行矣。 」寶常遂如其言以答威。 威怒曰:「胡僧所傳,乃四夷之樂,非中國宜行。 」其事竟寢。 寶常聽太常所奏樂,泫然泣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久將盡。 」時四海全盛,聞言者皆謂不然。 大業之末,其言卒驗。 寶常貧而無子,其妻因其臥疾,遂竊其資物而逃,寶常竟餓死。 將死,取其所著書焚之,曰:「何用此為?」見者于火中探得數卷,見行于世。 開皇中,鄭譯、何妥、盧賁、蘇夔、蕭吉並討論墳籍,撰著樂書,皆為當時所用,至于天然識樂,不及寶常遠矣。 安馬駒、曹妙達、王長通、郭令樂等能造曲,為一時之妙,又習鄭聲,而寶常所為,皆歸於雅。 此輩雖公議不附寶常,然皆心服,謂以為神。 時樂人王令言亦妙達音律。 大業末,煬帝將幸江都,令言之子嘗于戶外彈胡琵琶,作翻調《安公子曲》,令言時臥室中,聞之驚起,曰:「變!變!」急呼其子曰:「此曲興自早晚?」其子曰:「頃來有之。 」令言遂歔欷流涕,謂其子曰:「汝慎無從行,帝必不反。 」子問其故,令言曰:「此曲宮聲往而不反。 宮,君也,吾所以知之。 」帝竟被弒于江都。 蔣少游,樂安博昌人也。 魏慕容白曜之平東陽,見俘,入于平城,充平齊戶。 後配雲中為兵。 性機巧,頗能畫刻,有文思,吟詠之際,時有短篇。 遂留寄平城,以傭寫書為業,而名猶在鎮。 後被召為中書寫書生,與高聰俱依高允。 允並薦之,與聰俱補中書博士。 自在中書,恆庇于李沖兄弟子侄之門。 始北方不悉青州蔣族,或謂少游本非人士,又少游微,因工藝自達,是以公私人望,不至相重,唯高允、李沖,曲為體練。 孝文、文明太后嘗因密宴謂百官曰:「本謂少游作師耳,高允老公乃言其人士。 」然猶驟被引命,以規矩刻繢為務,因此大蒙恩賜,而位亦不遷陟也。 及詔尚書李沖與馮誕、游明根、高閭等議定衣冠于禁中,少游巧思,令主其事。 亦訪于劉昶。 二意相乖,時致諍競,積六載乃成,始班賜百官。 冠服之成,不游有效焉。 後於平城將營太廟太極殿,遣少游乘傳詣洛,量準魏、晉基趾。 後為散騎侍郎,副李彪使江南。 孝文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 遷兼將作大匠,仍領水池湖泛戲舟楫之具。 及華林殿詔修舊增新,改作金墉門樓,皆所措意,號為妍美。 雖有文藻,而不得申其才用。 恆以剞劂繩尺,碎據匆匆,徙倚園、湖、城、殿之側,識者為之嘆慨。 而乃坦爾為己任,不告疲恥。 又兼太常少卿,都水如故。 卒,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謚曰質。 有文集十捲余。 少游又為太極立模範,與董爾、王遇等參建之,皆未成而卒。 初,文成時,郭善明甚機巧,北京宮殿,多其製作。 孝文時,青州刺史侯文和亦以巧聞,為要舟,水中立射。 滑稽多智,辭說無端,尤善淺俗委巷之語,至可玩笑。 位樂陵、濟南二郡太守。 宣武、明帝時,豫州人柳儉、殿中將軍關文備、郭安興並機巧。 洛中制永寧寺九層佛圖,安興為匠也。 始孝文時,有范寧兒者善圍棋,曾與李彪使齊。 齊令江南上品王抗與寧兒,制勝而還。 又有浮陽高光宗善樗蒲。 趙國李幼序、洛陽丘何奴並工握槊。 此蓋胡戲,近入中國。 雲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將殺之,弟從獄中為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 宣武以後,大盛于時。 何稠,字桂林,國子祭酒妥之兄子也。 父通,善琢玉。 稠年十餘,遇江陵平,隨妥入長安。 仕周,禦飾下士。 及隋文帝為丞相,召補參軍,並掌細作署。 開皇中,累遷太府丞。 稠博覽古圖,多識舊物。 波斯嘗獻金綫錦袍,組織殊麗。 上命稠為之。 稠錦成,逾所獻者,上甚悅。 時中國久絶琉璃作,匠人無敢措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 尋加員外散騎侍郎。 開皇末,桂州俚李光仕為亂,詔稠募討之。 師次衡嶺,遣使招其渠帥,洞主莫崇解兵降款,桂州長史王文同鎖崇詣稠所。 稠詐宣言曰:「州縣不能綏養,非崇之罪。 」命釋之,引共坐,與從者四人,為設酒食遣之。 大悅,歸洞不設備。 稠至五更,掩及其洞,悉發俚兵以臨餘賊,象州逆帥杜條遼、羅州逆帥龐靖等相斷降款。 分遣建州開府梁昵討叛夷羅壽,羅州刺史馮暄討賊帥李大檀,並平之。 承製署首領為州縣官而還,眾皆悅服。 有欽州刺史甯猛力帥眾迎軍。 初,猛力欲圖為逆,至是惶懼,請身入朝。 稠以其疾篤,示無猜貳,放還州,與約八九月詣京師相見。 稠還奏狀,上意不懌。 其年十月,猛力卒,上謂稠曰:「汝前不將猛力來,今竟死矣。 」稠曰:「猛力共臣約,假令身死,當遣子入侍。 越人性直,其子必來。 」初,猛力臨終,誡其子長真曰:「我與大使期,不可失信于國士,汝葬我訖,即宜上路。 」長真如言入朝。 上大悅曰:「何稠著信蠻夷,乃至于此!」以勛授開府。 仁壽初,文獻皇后崩,稠與宇文愷參典山陵制度。 稠性少言,善候上旨,由是漸見親昵。 上疾篤,謂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亦宜好安置。 囑此何益?但不能忘懷耳。 魂而有知,當相見于地下。 」上因攬太子頸曰:「何稠用心,我後事動靜當共平章。 」 大業初,煬帝將幸揚州,敕稠討閲圖籍,造輿服羽儀,送至江都。 其日,拜太府少卿。 稠於是營黃麾三萬六千人仗,及車輿輦輅、皇后鹵簿、百官儀服,依期而就,送於江都。 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物巨億計。 帝使兵部侍郎胡雅、選部郎薛邁等勾覆,數年方竟,毫釐無舛。 第4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