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洋嗣,歷位嵩徐二州刺史、武賁郎將。 大業六年,詔追改睿封為戴公,命以洋襲焉。 論曰:賀拔岳變起倉卒,侯莫陳悅意在兼併,于時人有離心,士無固志。 寇洛撫循散亂,抗禦仇讎,全師而還,敵人絶覬覦之望;度德而處,霸王建匡合之謀。 趙貴居二闕之險,周室定二分之功。 彼此一時,其功固不細也。 李賢和兄弟屬亂離之際,居戎馬之間,志略從橫,忠勇奮發,頻摧勍敵,屢涉艱危。 及逢時遇主,策名委質,荷生成之恩,蒙國士之遇,俱縻好爵,各著勛庸。 遂得任兼文武,聲彰出內,位高望重,光國榮家,跗萼連暉,聊椒繁衍,冠冕之盛,當時莫與比焉。 自周迄隋,鬱為西京盛族,雖金、張在漢,不之尚也。 然而周文始崩,嗣君沖幼,內則功臣放命,外則強寇臨邊,晉公以猶子之親,膺負圖之托,遂能撫寧家國,開翦異端,革魏興周,遠安邇悅,功勤已著,過惡未彰。 李植受遇先朝,宿參機務,慮威權之去已,懼將來之不容,生此厲階,成茲貝錦,乃以小謀大,由疏間親。 主無昭帝之明,臣有上官之訴,嫌隙既兆,釁故因之,啟塚宰無君之心,成閔帝廢弒之禍,植之由也。 李遠闕義方之訓,又無先見之明,以至誅夷,非為不幸。 梁禦豫奉興王,參謀締構,驅馳畢力,夷險備嘗,雖遠志未申,亦云遇其時矣。 穆及梁睿皆周室功臣,隋文王業初基,俱受腹心之寄,故穆首登師傅,睿終膺殊寵,觀其見機而動,抑亦人之先覺。 然方魏朝之貞烈,有愧王凌,比晉室之忠臣,終慚徐廣。 穆之子孫,特為隆盛,硃輪華轂,凡數十人,見忌當時,禍難遄及,得之非道,可不戒歟? ************ 列傳第四十八 李弼曾孫密 宇文貴子忻 愷 侯莫陳崇子穎 崇兄順 王雄子謙 李弼,字景和,隴西成紀人。 六世祖振,慕容垂黃門郎。 父永,魏太中大夫,贈涼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過人。 屬魏亂,謂所親曰:「大太夫生世,會須履鋒刃,平寇難,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階以求仕。 」初為別將,從爾硃天光西討,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門縣伯。 又與賀拔岳討萬俊醜奴、萬俊道洛、王慶雲,皆破之。 賊咸畏之曰:「莫當李將軍前也。 」 及天光赴洛,弼隷侯莫陳悅,征討屢有克捷。 及悅害賀拔岳,周文帝自平涼討悅。 弼諫悅,令解兵謝之。 悅惶惑,計無所出。 弼知悅必敗。 周文帝至,悅乃棄秦州南出,據險以自固。 是日,弼密通於周文,許背悅。 至夜,弼乃勒所部,雲悅欲向秦州,命皆裝束。 弼妻,悅之姨也,時為悅所親委,眾咸信之,人皆散走。 弼慰輯之,遂擁以歸周文。 悅由此敗。 周文謂曰:「公與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 大統初,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從平竇泰,斬獲居多。 周文以所乘騅馬及泰所著牟甲賜弼。 又從平弘農。 與齊神武戰于沙苑,弼軍為敵所乘。 弼將其麾下九十騎橫截之,賊分為二,因大破之。 以功進爵趙郡公。 四年,從周文東討洛陽,弼為前驅。 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至谷城,弼倍道而前進,遣軍士鼓噪,曳柴揚塵。 貸文以為大軍至,遂走。 弼追斬貸文,傳首大軍。 翌日,又從周文與齊神武戰河橋,身被七創,遂為所獲,陽隕絶于地,睨其傍有馬,因躍上得免。 歷位司空、太保、柱國大將軍。 廢帝元年,賜姓徒何氏。 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 及晉公護執政,朝之大事,皆與于謹及弼等參議。 周孝閔帝踐阼,除太師,進封趙國公,邑萬戶,前後賞賜巨萬。 弼每征討,朝受命,夕便引路,略不問私事,亦未嘗宿于家。 兼性沈雅,有深識,故能以功名終。 薨于位,明帝即日舉哀,比葬,三臨其喪。 發卒穿塚,給大路、龍旗,陳軍至墓。 謚曰武。 尋追封魏國公,配食文帝廟庭。 子曜居長,以次子暉尚文帝女義安長公主,故遂以為嗣。 初賜爵義城郡公,嘗臥疾期年,文帝憂之,賜錢一千萬,供其藥石之費。 魏恭帝二年,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出為岐州刺史。 從文帝西巡,率公卿子弟別為一軍。 後襲趙國公,改襲魏國公。 天和六年,進位柱國。 建德元年,出為梁州總管。 時渠、蓬二州生獠積年侵暴,至州綏撫,並來歸附。 璽書勞之。 暉弟衍,字拔豆,少專武藝,慨慷有志略。 仕周,為義州刺史,封真鄉公。 王謙作亂,以行軍總管從梁睿擊平之,進上大將軍。 隋開皇元年,以行軍總管討平叛蠻,進位柱國。 後拜安州總管,以疾還京,卒。 子仲威嗣。 衍弟綸,最知名,有文武才用。 以功臣子少居顯職,位至司會中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封河陽郡公。 為聘齊使主,卒。 子長雅嗣,尚隋文帝女襄國公主,位內史侍郎、河州刺史、檢校秦州總管。 綸弟晏,開府儀同三司、趙郡公,從平齊,歿并州。 子憬,以晏死王事,即襲其官爵。 曜既不得嗣,朝廷以弼功重,封曜邢國公,位開府。 子寬,幹略過人,自周及隋,數經將領,位柱國、蒲山郡公,號為名將。 弼弟摽,字雲傑,長不盈五尺,性果決,有膽氣。 魏永安元年,以兼別將從爾硃榮破元顥。 榮誅,隨爾硃兆入洛。 及魏孝武西遷,摽從都督元斌之興齊神武戰,敗,遂與斌之奔梁。 後得逃發,進封晉陽縣子。 尋為周文帝帳內都督,從復弘農,破沙苑。 摽時跨馬運矛,衝堅陷隱陣,隱身鞍甲之中。 敵人見之,皆曰「避此小兒」。 不知摽之形貌,正自如此。 周文初亦聞摽驍悍,未見其能,至是方嗟嘆之。 謂曰:「但問膽決如何,何必要須八尺之軀也。 」以功進爵為公。 武成初,從豆盧寧征稽胡,進爵汝南郡公。 出為總管延綏丹三州諸軍事、延州刺史,卒官。 無子,以弼子椿嗣,位開府儀同大將軍、右宮伯,改封河東郡公。 密字法主,蒲山公寬之子也。 才兼文武,志氣雄遠,少襲爵蒲山公。 養客禮賢,無所愛吝。 與楊玄感為刎頸交。 後更折節耽學,尤好兵書,謂皆在口。 師事國子助教包愷,受史記、漢書。 愷門徒皆出其下。 大業初,授親衛大都督,以疾歸。 第3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