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又命憲援晉州。 齊主攻圍晉州,帝次於高顯,憲率所部先向晉州。 明日諸軍總集,稍逼城下。 齊人大陣于營南,帝召憲馳往觀之。 憲反命曰:「請破之而後食。 」帝悅。 既而諸軍俱進,應時大潰,齊主遁走。 齊人復據高壁及洛女,帝命憲攻洛女,破之。 齊主已走鄴,留其安德王延宗據并州。 帝進圍其城,憲攻其西面,克之。 延宗遁走,追而獲之。 以功進封第二子安城公質為河間王,拜第三子賓為大將軍。 仍詔憲趣鄴,進克鄴城。 憲善兵謀,長於撫禦,摧鋒陷陣,為士卒先。 齊人聞風,憚其勇略。 齊任城王湝、廣寧王孝珩等守信都,復詔憲討之。 仍令齊主手書招湝,湝不納。 憲軍過趙州,湝令間諜二人覘,候騎執以白憲。 憲乃集齊舊將,偏將示之曰:「吾所爭者大,不在汝等。 」即放還,令充使,乃與湝書。 憲至信都,湝陣于城南,登張耳塚望之。 俄而湝所署領軍尉相願偽出略陣,遂降,湝殺其妻子。 明日擒湝及孝珩等。 先是稽胡劉沒鐸自稱皇帝,又詔憲督趙王招等平之。 憲自以威名日重,潛思屏退。 及帝欲親征北蕃,乃辭以疾。 尋而帝崩,宣帝嗣位,以憲屬尊望重,深忌之。 時尚未葬,諸王在內居服。 司衛長孫覽總兵輔政,恐諸王有異志,奏令開府于智察其動靜。 及山陵還,帝又命智就宅候憲,因是告憲有謀。 帝遣小塚宰宇文孝伯謂憲曰:「今欲以叔為太師,九叔為太傅,十一叔為太保,何如?」憲辭以才輕。 孝伯返命,復來曰:「詔王晚共諸王俱入。 」既至殿門,憲獨被引進。 帝先伏壯士于別室,至即執之。 憲辭色不撓,固自陳說。 帝使于智對憲。 憲目光如炬,與智相質。 或曰:「以王今日事勢,何用多言!」憲曰:「我位重屬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寧復圖存?但老母在堂,恐留慈恨耳。 」因擲笏于地,乃縊之。 時年三十五。 帝以于智為柱國,封齊國公。 又殺上大將軍安邑公王興、上開府獨孤熊、開府豆盧紹等,皆以昵于憲也。 帝既誅憲,無以為辭,故托興等與憲結謀,遂加戮焉。 時人知其冤酷,咸雲伴憲死也。 憲所生達步干氏,蠕蠕人也。 建德三年,上冊為齊國太妃。 憲有至性,事母以孝聞。 太妃舊患,屢經發動,憲衣不解帶,扶持左右。 憲或東西從役,每心驚,母必有疾,乃馳使參問,果如所慮。 六子,貴、質、賨、貢、乾禧、乾洽。 貴字乾福,少聰敏,尤便騎射。 始讀孝經,便謂人曰:「讀此一經,足為立身之本。 」十歲,封安定郡公。 文帝始封此郡,未嘗假人,至是封焉。 年十一,從憲獵于監州,一圍中,手射野馬及鹿一十有五。 建德二年,拜齊國世子。 後出為豳州刺史。 貴雖出自深宮,而留心庶政。 性聰敏,過目輒記,嘗道逢二人,謂其左右曰:「此人是縣黨,何因輒行?」左右不識,貴便說其姓名,莫不嗟伏。 白獸烽經為商人所燒,烽帥受貨,不言其罪。 他日,此帥隨例來參,貴乃問云:「商人燒烽,何因私放?」烽帥愕然,遂即首伏。 其明察如此。 卒時年十七,武帝甚痛惜之。 質字乾佑,以憲勛封河間郡王。 賓字乾禮,中壩公。 貢出後莒莊公,乾禧,安城公。 乾洽,龍涸公。 並與憲俱被誅。 趙僭王招,字豆盧突。 幼聰穎,博涉群書,好屬文,學庾信體,詞多輕艷。 魏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 武城初,進封趙國公。 歷益州總管、大司空、大司馬,進爵為王,除雍州牧。 建德五年,從東伐,以功進位上柱國。 又與齊王憲討平稽胡,斬賊帥劉沒鐸。 宣政中,拜太師。 大象元年,詔以洺州襄國郡邑萬戶為趙王國,招出就國。 二年,宣帝不豫,征招及陳、越、代、滕五王赴闕。 比招等至而帝已崩。 隋文帝輔政,加招等殊禮,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隋文帝將遷周鼎,招密欲圖之,以匡社稷。 乃要隋文帝至第,飲于寢室。 招子員、貫及妃弟魯封、所親人史冑皆先在左右,佩刀而立。 又藏兵刃于帷席間,後院亦伏壯士。 隋文帝從者多在合外,惟楊弘、元冑冑弟威及陶徹坐戶側。 招屢以佩刀割瓜啖隋文,隋文未之疑。 元冑覺變,扣刀而入。 招乃以大觴親飲冑酒,又命冑向廚取漿。 冑不為之動。 滕王逌後至,隋文降階迎,冑因得耳語曰:「公宜速出。 」隋文共逌等就坐,須臾辭出。 後事覺,陷以謀反,其年秋,誅招及其子德廣公員、永康王貫、越公乾銑、弟乾鏗等,國除。 招所著文集十捲。 譙孝王儉,字侯幼突。 武成初,封譙國公。 建德三年,進為王。 從平鄴,拜大塚宰。 薨,子乾惲嗣,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陳惑王純,字堙智突。 武成初,封陳國公。 保定中,使突厥迎皇后,歷秦、陝二州總管。 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從平齊,進位上柱國。 歷并州總管、雍州牧、太傅。 大象元年,詔以濟南郡邑萬戶為陳國,純出就國。 二年,朝京師,並其子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越野王盛,字立久突。 武成初,封越國公。 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從平齊,進位上柱國。 歷相州總管、大塚宰。 大象元年,遷大前疑、太保。 其年,詔以豐州武當、安昌二郡,邑萬戶為越國,盛出就國。 二年,朝京師,並其子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代IW王達,字度斤突。 性果決,善騎射。 武成初,封代國公。 建德初,進位柱國。 出為荊州刺史,有政績,武帝手敕褒美之。 所管禮州刺史蔡澤黷貨被訟。 達以其勛庸,不可加戮,若曲法貸之,又非奉上之體,乃令所司精加案劾,密表奏之。 事竟得釋,終亦不言。 其處事周慎如此。 雅好節儉,食無兼膳,侍姬不過數四,皆衣綈衣。 又未嘗營產,國無儲積。 左右嘗以為言。 達曰:「君子憂道不憂貧,何煩于此。 」三年,進為王。 從平齊。 齊淑妃馮氏尤為齊後主所幸,見獲,帝以達不邇聲色,特以馮氏賜之。 宣帝即位,進上柱國。 大象元年,拜大右弼。 其年,詔以潞州上黨郡邑萬戶為代國,達出就國。 二年,朝京師,及其子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冀康公通,字屈率突。 武成初,封冀國公。 薨,子絢嗣。 建德三年,進為王。 大定中,亦為隋文帝所害。 國除。 滕聞王逌,字爾固突。 少好經史,解屬文。 武成初,封滕國公。 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宣政元年,進位上柱國。 大象元年,詔以荊州新野郡邑萬戶為滕國,逌出就國。 三年,朝京師,為隋文帝所害,並其子,國除。 逌所著文章頗行于世。 孝閔帝一男:陸夫人生紀厲王康,字乾安。 保定初,封紀國公。 建德三年,進爵為王,出為利州總管。 康驕侈無度,遂有異謀,司錄裴融諫,康殺之。 五年,詔賜康死。 子湜嗣,大定中,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明帝三男:徐妃生畢剌王賢。 後宮生豐王貞、宋王實。 實出後宋獻公震。 畢剌王賢,字乾陽。 保定四年,封畢公。 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歷荊州總管、大司空。 大象初,進上柱國、雍州牧、太師。 明年,宣帝崩。 賢性強濟,有威略,慮隋文帝傾覆宗祐。 言泄,並其子被害,國除。 豐王貞,字乾雅。 初封豐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大象初,為大塚宰。 大定中,並其子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武帝七男:李皇后生宣帝、漢王贊。 庫汗姬生秦王贄、曹王允。 馮姬生道王充。 薛世婦生蔡王兌。 鄭姬生荊王元。 第3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