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伏,太安人也。 少從戎,以戰功。 稍至開府、永橋領人大都督。 周武帝前攻河陰,伏自永橋夜入中氵單城。 南城陷,被圍二旬不下。 救兵至,周師還。 後除東雍州刺史。 周克晉州,執行台尉相貴。 招伏,伏不從。 周克并州,遺韋孝寬以伏子世寬來招伏,授上大將軍、武鄉郡公,即給告身,以金馬腦二酒鐘為信。 伏不受曰:「事君,有死無二。 此兒為臣不能竭忠,為子不能盡孝,人所仇疾,願即斬之,以號令天下。 」周武自鄴還至晉州,遣高阿那肱等臨汾召伏。 伏聞後主已被獲,仰天大哭,率眾入城,于事前,北面哭良久,然後降。 周武見曰:「何不早降?」伏流涕曰:「臣三世衣食齊家,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見天地。 」周武親執手曰:「為臣當若此。 朕平齊,唯見公一人。 」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賜伏,曰:「骨親肉疏,所以相付。 」遂引與同食。 令于侍伯色宿衛,授上儀同,敕之曰:「若即與公高官,恐歸投者心動。 勿慮不富貴。 」又問:「前救河陰得何官?」曰:「蒙一轉,授特進、永昌郡公。 」周武謂後主曰:「朕前三年,決意取河陰,正為傅伏不可動。 公當時賞授,何其薄也?」賜伏金酒卮。 後以為岷州刺史,尋卒。 齊軍晉州敗後,兵將罕有全節。 有其殺身成仁者,有儀同叱于苟生。 鎮南兗州。 周武破鄴,赦書至,苟生自縊死。 又有開府、中侍中、宦者田敬宣,本字鵬,蠻人也。 年十四五,便好讀書。 既為閽寺,伺隙便周章詢請。 每至文林館,氣喘汗流,問書之外,不暇他語。 及視古人節義事,未嘗不感激沈吟。 顏之推重其勤學,甚加開獎。 後遂通顯。 後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參伺動靜,為周軍所獲。 問齊主何在,紿雲已去。 毆捶服之。 每折一肢,辭色愈厲,竟斷四體而卒。 又有雷顯和,晉州敗後,為建州道行台左仆射。 周武帝使其子招焉,顯和禁其子而不受。 聞鄴城敗,乃降。 後主失并州,使開府紇奚永安告急於突厥他鉢略可汗。 及聞齊滅,他鉢處永安於吐谷渾使下。 永安抗言曰:「本國既敗,永安豈惜賤命?欲閉氣自絶,恐天下不知大齊有死節臣。 唯乞一刀,以顯示遠近。 」他鉢嘉之,贈馬七十疋,歸之。 又有代人高寶寧,武平末,為營州刺史,鎮黃龍。 夷夏重其威信。 周武帝平齊,遺信招慰,不受敕書。 范陽王紹義在突厥中,寶寧上表勸進。 范陽王署寶寧為丞相。 及盧昌期據范陽起兵,寶寧引紹義集夷夏兵數萬救之。 至潞河,知周將宇文神舉屠范陽,還據黃龍。 論曰:爾硃殘逆,遠效誠款,知神武陵逼,隨帝西遷,去就之途,未為失節。 道元感母兄之戀,荷知遇之恩,思親懷舊,固其宜矣。 生不屈西朝,歸誠河朔;保年之於開,義異策名。 並乘幾獨運,異夫盜寶竊邑者也。 神武招攜,理殊納叛;諸將擇木,情非背恩,故能各立功名,終極榮寵。 神敬力屈東維,未虧臣節,其被恩化,蓋亦明主之仁焉。 劉貴、蔡俊有先見之明,匡贊霸業,配饗清廟,豈徒然也。 韓賢、尉長命、王懷、任祥、莫多婁貸文、厙狄回洛,厙狄盛、張保洛、侯莫陳相、薛孤延、斛律羌舉、張瓊、宋顯、王則等,並運屬時來。 或因IU旅,馮附末光,申其志力,化為王侯,固為宜矣。 孝卿功臣之胤,自致公卿,立履之地,亦足稱也。 慕容紹宗兵機武略,在世見重,昔事爾硃,固執忠義,不用范曾之言,終見烏江之禍。 侯景狼戾,固非後主之臣;神武遺言,實表知人之鑒。 寒山、渦水,往若摧枯,算盡數奇,逢斯禍酷,悲夫!三藏連屬危亡,貞概自處,可謂不隕門節矣。 叱列平、步大汗薩、薛脩義、慕容儼、潘樂、彭樂、暴顯、皮景和、綦連猛、元景安等,策名戎幕,備開夷險,位高任重,咸遂本誠。 永業、世榮之徒,國危方見忠節,不然,則丹青簡冊,安所貴乎。 ************ 列傳第四十二 孫騰 高隆之 司馬子如子消難 裴藻 兄子膺之 竇泰 尉景 婁昭兄子睿 厙狄乾孫士文 韓軌 段榮子韶孝言 斛律金子光 羡 孫騰,字龍雀,咸陽石安人也。 祖通,仕沮渠氏,為中書舍人。 沮渠氏滅,因徙居北邊。 及騰貴,魏朝贈司徒。 父機,贈太尉。 騰少質直,明解吏事。 魏正光中,北方擾,歸爾硃榮。 尋為齊神武都督長史。 神武為晉州,又引為長史,封石安縣伯。 及起兵于信都,常以誠款預謀策。 累遷郡公,入為侍中,尋兼尚書左仆射。 時魏京兆王愉女平原公主寡,騰願尚之,而公主欲侍中封隆之。 騰妒隆之,遂相間構。 神武啟免騰官,俄而復之。 與斛其椿同掌機密,隆之見忌慮禍,奔晉陽。 神武入討椿,留騰行并州事。 入為尚書左仆射,內外之事,騰咸知之。 兼司空,除侍中,兼尚書令。 時西魏攻南袞州,詔騰率諸將討之。 騰性怯無威略,失利而還。 又除司徒,余官如故。 初北境亂,騰亡一女。 及貴,推訪不得,疑其為人婢。 及為司徒,奴婢訴良者皆免之,願免千人,冀得其女。 神武知之大怒,解司徒。 尋為尚書左仆射、太保,仍侍中,遷太傅。 初,博陵崔孝芬取貧家子賈氏為養女。 孝芬死,其妻元更適鄭伯猷,攜賈于鄭氏。 賈有色,騰納之為妾。 其妻袁死,騰以賈有子,正以為妻,詔封丹陽郡君。 復請以袁氏爵回授其女。 其違禮肆情,多此類也。 騰早依神武,神武深信待之,置於魏朝,寄以心腹。 遂志氣驕盈,與奪自己。 納賄不知紀極,官贈非財不行。 餚藏銀器,盜為家物,親狎小人,專為聚斂。 與高岳、高隆之、司馬子如,號四貴。 非法專恣,騰為甚焉。 神武、文襄,屢加誚讓,終不悛改,朝野深非笑之。 武定六年薨,贈太師、開府、錄尚書事,謚曰文。 天保初,以騰佐命,詔祭告其墓。 皇建中,配饗神武廟庭。 子鳳珍嗣,性庸暗,卒於儀同三司。 高隆之,字延興,洛陽人也。 為閹人徐成養子。 少時,以賃升為事。 或曰父干為姑婿高氏所養,因從其姓。 隆之後有參定功。 神武命為弟,仍雲勃海蓚人。 干贈司徒公。 隆之身長八尺,美鬚髯,深沉有志氣。 初,行台于暉引為郎中,與神武深相結托。 後從起兵于山東,累遷并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仆射。 時初給人田,權貴皆占良美,貧弱咸受脊薄,隆之啟神武,更均平之。 又領營構大將,以十萬夫徹洛陽宮殿,運于鄴,構營之制,皆委隆之。 增築南城,周二十五里。 以漳水近帝城。 起長堤以防泛溢。 又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磑並有利於時。 魏自孝昌之後,天下多難。 刺史、太守皆為當部都督,雖無兵事,皆立佐僚,所在頗為煩擾。 隆之請非實邊要,見兵馬者,悉斷之。 又朝貴多假常侍以取貂蟬之飾,隆之自表解侍中,並陳諸假侍中服者,請亦罷之。 詔皆如表。 自軍國多事,冒名竊官者,不可勝數,隆之奏請檢括,旬日獲五萬餘人。 而群小訁雚囂,隆之懼而止。 詔監起居事,進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書令,遷太保。 文襄作宰,風俗肅清。 隆之時有受納,文襄于尚書省大加責讓。 齊受禪,進爵為王。 尋以本官錄尚書事,領大宗正卿,監國史。 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儀,百戲服制,時有改易,不循典故。 時論非之。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為壯勇之勢。 文宣曾至東山,因射,謂隆之曰:「堋上可作猛獸,以存古義,何為終日射人?」隆之無以對。 第3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