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琛參八坐議事,尋正中尉。 遷侍中,領中尉。 琛俛眉畏避,不能繩糾貴游,凡所劾者,率多下吏。 于時趙修寵貴,琛傾身事之。 琛父凝為中散大夫,弟僧林為本州別駕,皆托修申達。 至修奸詐事露,明當收考,今日乃舉其罪。 及監決修鞭,猶相隱惻,然告人曰:「趙修小人,背如土牛,殊耐鞭杖。 」有識以此非之。 修死之明日,琛與黃門郎李憑以朋黨被召詣尚書。 兼尚書元英、邢巒窮其阿附之狀。 琛曾拜官,諸賓悉集,巒乃晚至。 琛謂巒:「何處放蛆來,今晚始顧?」雖以言戲,巒變色銜忿。 及此,大相推窮。 司徒、錄尚書事、北海王詳等奏曰: 謹案侍中、領御史中尉甄琛,身居直法,糾擿是司。 風邪響黷,猶宜劾糾,況趙修侵公害私,朝野切齒?而琛嘗不陳奏,方更往來,中外影響,致其談譽。 令布衣之父,超登正四之官;七品之弟,越陟三階之祿。 虧先皇之選典,塵聖明之官人。 又與黃門郎李憑,相為表裡。 憑兄叨封,知而不言。 及修釁彰,方加彈奏。 生則附其形勢,死則就地排之。 竊天之功,以為己力,仰欺朝廷,俯罔百司。 其為鄙詐,于茲甚矣。 謹依律科從,請以職除。 其父中散,實為叨越,雖皇族帝孫,未有此例。 既得不以倫,請下收奪。 李憑朋附趙修,是親是仗,緇點皇風,塵鄙正化,此而不糾,將何以肅整阿諛,獎厲忠概?請免所居官以肅風軌。 奏可。 琛遂免歸本郡。 左右相連死黜者二十餘人。 始琛以父母老,常求解官扶侍,故孝文授以本州長史。 及貴達,不復請歸,至是乃還。 供養數年,遭母憂。 母鉅鹿曹氏,有孝性。 夫氏去家,路逾百里,每得魚肉菜果珍美口實者,必令僮仆走奉其母,乃後食焉。 琛母服未闋,復喪父。 琛于塋兆內手種松柏,隆冬負掘水土。 鄉老哀之,咸助加力。 十餘年中,墳成木茂。 與弟僧林誓以同居沒齒,專事產業,躬親農圃,時以鷹犬馳逐自娛。 朝廷有大事,猶上表陳情。 久之,復除散騎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定州大中正,大見親寵。 委以門下庶事,出參尚書,入廁帷幄。 孝文時,琛兼主客郎,迎送齊使彭城劉纘。 琛欽其器貌,常嘆詠之。 纘子昕為朐山戍主。 昕死,家屬入洛。 有女年未二十,琛乃納昕女為妻。 婚日,詔給廚費。 琛所好悅,宣武時調戲之。 遷河南尹,黃門、中正如故。 琛表曰: 國家居代,患多盜竊。 世祖太武皇帝親自發憤,廣置主司,裡宰皆以下代令長及五等散男有經略者乃得為之。 又多置吏士,為其羽翼。 崇而重之,始得禁止。 今遷都已來,天下轉廣;四遠赴會,事過代都。 寇盜公行,劫害不絶。 此由諸坊混雜,厘比不精,主司闇弱,不堪檢察故也。 今擇尹既非南金,裡尉鉛刀而割,慾望清肅都邑,不可得也。 裡正乃流外四品,職輕任碎,多是下才。 人懷苟且,不能督察,故使盜得容奸,百賦失理。 邊外小縣,所領不過百戶,而令長皆以將軍居之。 京邑諸坊,大者或千戶、五百戶,其中皆王公卿尹,貴勢姻戚,豪猾仆隷,廕養奸徒,高門邃宇,不可干問。 比之邊縣,難易不同。 今難彼易此,實為未愜。 王者立法,隨時從宜;先朝立品,不必即定。 施而觀之,不便則改。 今閒官靜任,猶聽長兼,況煩劇要務,不得簡能下領。 請取武官中八品將軍以下干用貞濟者,以本官俸恤領裡尉之任,各食其祿。 高者領六部尉,中者領經途尉,下者領裡正。 不爾,請少高裡尉之品,選下品中應遷者,進而為之。 則督責有所,輦轂可清。 詔曰:「裡正可進至勛品、經途從九品、六部尉正九品諸職中簡取,何必須武人也。 」琛又奏以羽林為遊軍,于諸坊巷司察盜賊。 於是京邑清靜,後皆踵焉。 轉太子少保,黃門如故。 及高肇死,琛以黨不宜復參朝政,出為營州刺史,遷涼州刺史。 猶以高氏之昵,不欲處之於內。 久之,為吏部尚書。 未幾,除定州刺史。 固辭曰:「陛下在東宮,崔光為少傅,臣為少保,今光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開國公。 故仆射游肇時為侍中,與臣官階相似;肇在省為仆射,死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臣今適為征北將軍、定州刺史。 生師保不如死游肇。 」詔書慰遣之。 琛既至鄉,衣錦晝游,大為稱滿;政體嚴細,甚無聲譽。 崔光辭司徒之授也,琛與光書,外相抑揚,內實附會。 光亦揣其意,覆書以悅之。 征為車騎將軍、特進,又拜侍中。 以其衰老,詔賜禦府杖,朝直杖以出入。 卒,詔給東園秘器,贈司徒公、尚書左仆射,加後部鼓吹。 太常議謚文穆,吏部郎袁翻奏曰: 案禮,謚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行生於己,名生於人。 故闔棺然後定謚,皆累其生時美惡,所以為將來勸戒;身雖死,使名常存也。 凡薨亡者,屬所即言大鴻臚,移本郡大中正。 條其行跡功過,承中正移,言公府,下太常部博士評議,為謚列上。 謚不應法者,博士坐如選舉不以實論。 若行狀失實,中正坐如博士。 自古帝王,莫不慇勤重慎,以為褒貶之實也。 今之行狀,皆出自其家,任其臣子自言君父之行,無復是非之事。 臣子之慾光揚君父,但苦跡之不高,行之不美,是以極辭肆意,無復限量。 觀其狀也,則周、孔聯鏕,伊顏接衽。 論其謚也,雖窮文盡武,無或加焉。 然今之博士與古不同,唯知依其行狀,又先問其家人之意;臣子所求,便為議上。 都不復斟酌與奪,商量是非。 致號謚之加,與泛階莫異;專以極美為稱,無復貶降之名。 禮官之失,一至于此。 案甄司徒行狀,至德與聖人齊蹤,鴻名共大賢比跡,文穆之謚,何足加焉。 但比來贈謚,于例普重,如甄之流,無不復謚。 謂宜依謚法,慈惠愛人曰孝,宜謚曰孝穆公。 自今以後,明勒太常、司徒,有行狀如此,言辭流宕,無復節限者,悉請裁量,不聽為受。 仍踵前來之失者,皆付法司科罪。 詔從之。 琛祖載,明帝親送,降車就輿,弔服哭之,遣舍人慰其諸子。 琛性輕簡,好嘲謔,故少風望。 然明解有干具,在官清白。 自孝文、宣武,咸相知待。 明帝以師傅之義而加禮焉。 所著文章,鄙碎無大體,時有理詣。 《磔四聲》、《姓族廢興》、《會通緇素三論》及《家晦》二十篇,《篤學文》一卷,頗行于世。 琛長子侃,字道正,位秘書郎。 性險薄,多與盜劫交通。 隨琛在京,以酒色夜宿洛水亭舍,毆擊主人。 為司州所劾,淹在州獄。 琛大以慚慨。 廣平王懷為牧,與琛先不協,欲具案窮推。 琛托左右以聞,宣武敕懷寬放。 懷固執之,久乃特旨出侃。 自此沈廢,卒家。 侃弟楷,字德方。 粗有文學,頗更吏事。 琛啟除秘書郎。 宣武崩,未葬,楷與河南尹丞張普惠等飲戲,免官。 後稍遷尚書儀曹郎。 有當官之稱。 明帝末,丁憂在鄉,定州刺史廣陽王深召楷兼長史,委以州任。 尋屬鮮于修禮、毛普賢等率北鎮流人反于州西北之左人城,屠村掠野,引向州城。 州城內先有燕、恆、雲三州避難戶,修禮等聲雲,欲將此輩共為舉動。 楷見人情不安,慮有變起,乃走收三州人中粗暴者殺之,以威外賊。 及刺史元冏、大都督揚津等至,楷乃還家。 後修禮等忿楷屠害北人,遂掘其父墓,載棺巡城,示相報復。 孝莊時,征為中書侍郎。 後齊文襄取為儀同府諮議參軍。 卒,贈驃騎將軍、秘書監、滄州刺史。 第2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