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正月己巳,祀南郊。 辛亥,追贈故琅邪王儼為楚帝。 二月己卯,以衛菩薩為太尉。 辛巳,以並省吏部尚書高元海為尚書右仆射。 庚寅,以左仆射唐邕為尚書令,侍中祖珽為左仆射。 是月,敕撰《玄州苑禦覽》,後改名《聖壽堂禦覽》。 三月辛酉,詔文武官五品已上,各舉一人。 是月,周誅塚宰宇文護。 夏四月,周人來聘。 秋七月戊辰,誅左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荊山公豐樂。 八月庚寅,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 以太宰、任城王湝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廷宗為司徒。 使領軍封輔相聘于周。 戊子,拜右昭儀胡氏為皇后。 己丑,以司州牧、北平王仁堅為尚書令,特進許季良為左仆射,彭城王寶德為右仆射。 癸巳,行幸晉陽。 是月,《聖壽堂禦覽》成,敕付史閣。 後改為《修文殿禦覽》。 九月,陳人來聘。 冬十月,降死罪已下囚。 甲午,拜弘德夫人穆氏為左皇后,大赦。 十二月辛丑,廢皇后胡氏為庶人。 是歲,新羅、百濟、勿吉、突厥並遣使朝貢。 于周為建德元年。 四年春正月戊寅,以並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 庚辰,詔兼散騎常侍崔象使于陳。 是月,鄴都、并州並有狐媚,多截人發。 二月乙巳,拜左皇后穆氏為皇后。 丙午,置文林館。 乙卯,以尚書令、北平王仁堅為錄尚書事。 丁巳,行幸晉陽。 是月,周人來聘。 三月辛未,盜入信州,殺刺史和士休,南兗州刺史鮮于世榮討之。 庚辰,車駕至晉陽。 夏四月戊午,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大將軍、定州刺史、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大司馬、太尉衛菩薩為大將軍,司徒、安德王延宗為太尉,司空、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癸丑,祈皇祠。 壇壝蕝之內忽有車軌之轍,案驗,傍無人跡,不知車所從來。 乙卯,詔以為大慶,班告天下。 己未,周人來聘。 五月丙子,詔史官更撰《魏書》。 癸巳,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仆射,以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仆射。 是月,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將吳明徹戰于呂梁南。 大敗,破胡走以免,洪略戰歿。 遂陷秦、涇二州。 明徹進陷和、合二州。 是月,殺太保、蘭陵王長恭。 六月,明徹進軍圍壽陽。 壬子,幸南苑,從官暍死者六十人。 以錄尚書事高阿那肱為司徒。 丙辰,詔開府王師羅使于周。 秋九月,校獵于鄴東。 冬十月,陳將吳明徹陷壽陽。 辛丑,殺侍中崔季舒、張雕唐、散騎常侍劉逖、封孝琰、黃門侍郎裴澤、郭遵。 癸卯,行幸晉陽。 十二月戊寅,以司徒高阿那肱為右丞相。 是歲,高麗、靺鞨並遣使朝貢,突厥使求婚。 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二月乙未,車駕至自晉陽。 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 辛丑,行幸晉陽。 尚書令唐邕等大破思好,投火死,焚其屍,並其妻李氏。 丁未,車駕至自晉陽。 甲寅,以尚書令唐邕為錄尚書事。 夏五月,大旱,晉陽得死魃,長二尺,面頂各二目。 帝聞之,使刻木為其形以獻。 庚申,大赦。 丁亥,陳人寇淮北。 秋八月癸卯,行幸晉陽。 甲辰,以高勱為尚書右仆射。 是歲,殺南陽王綽。 六年春三月乙亥,車駕至自晉陽。 丁丑,烹妖賊鄭子饒于都市。 是月,周人來聘。 夏四月庚子,以中書監陽休之為尚書右仆射。 癸卯,靺鞨遣使朝貢。 秋七月甲戌,行幸晉陽。 八月丁酉,冀、定、趙、幽、滄、瀛六州大水。 是月,周師入洛川,屯芒山,攻逼洛城。 縱火船焚浮橋,河橋絶。 閏月己丑,遣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晉陽禦之,師次河陽,周師夜遁。 庚辰,以司空趙彥深為司徒,斛律阿列羅為司空。 辛巳,以軍國資用不足,稅關市、舟車、山澤、鹽鐵、店肆,輕重各有差,開酒禁。 七年春正月壬辰,詔去秋已來,水潦,人饑不自立者,所在付大寺及諸富戶,濟其性命。 甲寅,大赦。 乙卯,車駕至自晉陽。 二月辛酉,括雜戶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嫁,悉集省。 隱匿者,家長處死刑。 二月丙寅,風從西北起,發屋拔樹,五日乃止。 夏六月戊申朔,日有蝕之。 庚申,司徒趙彥深薨。 秋七月丁丑,大雨霖。 是月,以水澇,遣使巡撫流亡人戶。 八月丁卯,行幸晉陽。 雉集於禦坐,獲之,有司不敢以聞。 詔營邯鄲宮。 冬十月丙辰,帝大狩于祁連池。 周師攻晉州。 癸亥,帝還晉陽。 甲子,出兵,大集晉祠。 庚午,帝發晉陽。 癸酉,帝列陣而行,上鷄棲原,與周齊王憲相對,至夜不戰。 周師斂陣而退。 十一月,周武帝退還長安,留偏師守晉州,高阿那肱等圍晉州城。 戊寅,帝至圍所。 十二月戊申,周武帝來救晉州。 庚戌,戰于城南,齊軍大敗。 帝棄軍先還。 癸丑,入晉陽,憂懼不知所之。 甲寅,大赦。 帝謂朝臣曰:「周師甚盛,若何?」群臣咸曰:「天命未改,一得一失,自古皆然。 宜停百賦,安朝野,收遺兵,背城死戰,以存社稷。 」帝意猶預,欲向北朔州。 乃留安德王廷宗、廣寧王孝珩等守晉陽。 若晉陽不守,即欲奔突厥。 群臣皆曰不可,帝不從其言。 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鐘葵等宿衛近臣三十餘人,西奔周師。 乙卯,詔募兵,遣安德王延宗為左廣,廣寧王孝珩為右廣。 延宗入見帝,帝告欲向北朔州,延宗泣諫,不從。 帝密遣王康德與中人齊紹等送皇太后、皇太子于北朔州。 丙辰,帝幸城南軍營,勞將士,其夜欲遁,諸將不從。 丁巳,大赦。 改武平七年為隆化元年。 其日,穆提婆降周。 詔除安德王延宗為相國,委以備禦,延宗流涕受命。 帝乃夜斬五龍門而出。 欲走突厥,從官多散,領軍梅勝郎叩馬諫,乃回之鄴。 時唯高阿那肱等十餘騎,廣寧王孝珩、襄城王彥道續至,得數十人同行。 戊午,延宗從眾議,即皇帝位於晉陽,改隆化為德昌元年。 庚申,帝入鄴。 辛酉,延宗與周師戰于晉陽,大敗,為周師所虜。 帝遣募人,重加官賞,雖有此言,而竟不出物。 廣寧王孝珩奏請出宮人及珍寶,班賜將士,帝不悅。 斛律孝卿居中,受委帶甲以處分。 請帝親勞,為帝撰辭,且曰:「宜慷慨流涕,感激人心。 」帝既出臨眾,將令之,不復記所受言,遂大笑。 左右亦群咍,將士莫不解體。 於是自大丞相已下,太宰、大司馬、三師、大將軍、三公等官,並增員而授,或三或四,不可勝數。 甲子,皇太后從北道至。 引文武一品已上入硃華門。 賜酒食及紙筆,問以禦周之方略。 群臣各異議,帝莫知所從。 又引高元海、宋士素、盧思道、李德林等欲議禪位皇太子。 先是,望氣者言,當有革易,於是依天統故事,授位幼主。 第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