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趙知禮、蔡景歷屬陳武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宋、齊之初傅亮、王儉之職。 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務濟時,蓋其遇也。 希祥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 元饒始終任遇,無虧公道,名位自卒,其殆優乎。 子高權重爲戮,亦其宜也。 華皎經綸雲始,既蹈元功,殷憂之辰,自同勁草,雖致奔敗,未足爲非。 師知送往多闕,見忌新主,謀人之義,可無慎哉;然晚遇誅夷,非其過也。 毛喜逢時遇主,好謀而成,見廢昏朝,不致公輔,惜矣。 沈、陸所以見重,固亦雅望之所致焉。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沈炯虞荔傅縡顧野王姚察 沈炯字初明,吳興武康人也。 祖瑀,梁尋陽太守。 父續,王府記室參軍。 炯少有俊才,爲當時所重。 仕梁爲尚書左戶侍郎、吳令。 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鄴,以炯監郡。 台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使召炯,方委以書記,炯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 炯解衣將就戮,礙於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救之,僅而獲免。 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 及子仙敗,王僧辯素聞其名,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於炯。 及簡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勸進,僧辯令炯製表,當時莫有逮者。 陳武帝南下,與僧辯會白茅灣,登壇設盟,炯爲其文。 及景東奔,至吳郡,獲炯妻虞氏及子行簡,並殺之,炯弟攜其母逃免。 侯景平,梁元帝湣其妻子嬰戮,特封原鄉侯。 僧辯爲司徒,以炯爲從事中郎。 梁元帝征爲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 魏克荊州,被虜,甚見禮遇,授儀同三司。 以母在東,恆思歸國,恐以文才被留,閉門卻掃,無所交接。 時有文章,隨即棄毀,不令流布。 嘗獨行經漢武通天台,爲表奏之,陳己思鄉之意。 曰:「臣聞橋山雖掩,鼎湖之竈可祠;有魯遂荒,大庭之跡無泯。 伏惟陛下降德猗蘭,纂靈豐谷,漢道既登,神仙可望。 射之罘于海浦,禮日觀而稱功,橫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甚樂,豈不然歟!既而運屬上仙,道窮晏駕,甲帳珠簾,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間。 陵雲故基,與原田而膴膴,別風餘跡,帶陵阜而芒芒,覊旅縲臣,豈不落淚。 昔承明見厭,嚴助東歸,駟馬可乘,長卿西反,恭聞故實,竊有愚心。 黍稷非馨,敢望徼福。 但雀台之弔,空愴魏君,雍丘之祠,未光夏後,瞻仰煙霞,伏增淒戀。 」奏訖,其夜夢有宮禁之所,兵衛甚嚴,炯便以情事陳訴。 聞有人言:「甚不惜放卿還,幾時可至。 」少日,便與王克等並獲東歸。 歷司農卿,御史中丞。 陳武帝受禪,加通直散騎常侍。 表求歸養,詔不許。 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詔答曰:「當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無廢也。 」 初,武帝嘗稱炯宜居王佐,軍國大政,多預謀謨。 文帝又重其才,欲寵貴之。 會王琳入寇大雷,留異擁據東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將軍,遣還鄉裡,收徒衆。 以疾卒於吳中,贈侍中,諡恭子。 有集二十捲行于世。 虞荔字山披,會稽餘姚人也。 祖權,梁廷尉卿、永嘉太守。 父檢,平北始興王諮議參軍。 荔幼聰敏,有志操。 年九歲,隨從伯闡候太常陸倕,倕問五經十事,荔對無遺失,倕甚異之。 又嘗詣征士何胤,時太守衡陽王亦造之,胤言于王,王欲見荔,荔辭曰:「未有板刺,無容拜謁。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欽重,還郡,即闢爲主簿,荔又辭以年小不就。 及長,美風儀,博覽墳籍,善屬文。 仕梁爲西中郎法曹外兵參軍,兼丹陽詔獄正。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館,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於館,仍用荔爲士林學士。 尋爲司文郎,遷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舍人。 時左右之任,多參權軸,內外機務,互有帶掌,唯荔與顧協泊然靜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見知。 尋領大着作。 及侯景之亂,荔率親屬入台,除鎮西諮議參軍,舍人如故。 台城陷,逃歸鄉裡。 侯景平,元帝征爲中書侍郎。 貞陽侯僭位,授揚州別駕,並不就。 張彪之據會稽,荔時在焉。 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並書招之,迫切不得已,乃應命至都,而武帝崩,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讀。 尋領大着作。 初,荔母隨荔入台,卒於台內,尋而城陷,情禮不申,由是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 雖任遇隆重,而居止儉素,淡然無營。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顧訪。 荔性沈密,少言論,凡所獻替,莫有見其際者。 第二弟寄,寓于閩中,依陳寶應,荔每言之輒流涕。 文帝哀而謂曰:「我亦有弟在遠,此情甚切,他人豈知。 」乃敕寶應求寄,寶應終不遣。 荔因以感疾,帝欲數往臨視,令將家口入省。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許,乃令住蘭台。 乘輿再三臨問,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蔬食積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卿年事已多,氣力稍減,方欲仗委,良須克壯。 今給卿魚肉,不得固從所執。 」荔終不從。 卒,贈侍中,諡曰德子。 及喪柩還鄉裡,上親出臨送,當時榮之。 子世基、世南,並少知名。 寄字次安,少聰敏。 年數歲,客有造其父,遇寄於門,嘲曰:「郎子姓虞,必當無智。 」寄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 入謂其父:「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 」 及長,好學,善屬文。 性沖靜,有棲遁志。 弱冠舉秀才,對策高第。 起家梁宣城王國左常侍。 大同中,嘗驟雨,殿前往往有雜色寶珠,梁武觀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頌。 帝謂寄兄荔曰:「此頌典裁清拔,卿之士龍也,將如何擢用?」寄聞之嘆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擊壤之情耳,吾豈買名求仕者乎?」乃閉門稱疾,唯以書籍自娛。 岳陽王察爲會稽太守,寄爲中記室,領郡五官掾。 在職簡略煩苛,務存大體,曹局之內,終日寂然。 侯景之亂,寄隨兄荔入台,及城陷,遁還鄉裡。 張彪往臨川,強寄俱行。 寄與彪將鄭瑋同舟而載,瑋嘗忤彪意,乃劫寄奔晉安。 時陳寶應據有閩中,得寄甚喜。 陳武帝平侯景,寄勸令自結,寶應從之,乃遣使歸誠。 承聖元年,除中書侍郎,寶應愛其才,托以道阻不遣。 每欲引寄爲僚屬,委以文翰,寄固辭獲免。 及寶應結昏留異,潛有逆謀,寄微知其意,言說之際,每陳逆順之理,微以諷諫。 寶應輒引說他事以拒之。 又嘗令左右讀漢書,臥而聽之,至蒯通說韓信曰「相君之背,貴不可言」,寶應蹶然起曰:「可謂智士。 」寄正色曰:「覆酈驕韓,未足稱智,豈若班彪王命識所歸乎?」寄知寶應不可諫,慮禍及己,乃爲居士服以拒絶之。 常居東山寺,僞稱腳疾,不復起。 寶應以爲假托,遣人燒寄所臥屋,寄安臥不動。 親近將扶寄出,寄曰:「吾命有所懸,避欲安往?」所縱火者,旋自救之。 寶應自此方信之。 及留異稱兵,寶應資其部曲,寄乃因書極諫曰: 東山居士虞寄致書於明將軍使君節下:寄流離艱故,飄寓貴鄉,將軍待以上賓之禮,申以國士之眷,意氣所感,何日忘之。 而寄沈痼彌留,愒陰將盡,常恐卒填溝壑,涓塵莫報,是以敢布腹心,冒陳丹款,願將軍留須臾之慮,少思察之,則冥目之日,所懷畢矣。 第2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2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