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失德既彰,祏議欲立江夏王寶玄。 劉暄初爲寶玄郢州行事,執事過刻。 有人獻馬,寶玄欲看之,暄曰:「馬何用看。 」妃索煮肫,帳下諮暄,暄曰:「旦已煮鵝,不煩復此。 」寶玄恚曰:「舅殊無渭陽之情。 」暄聞之亦不悅。 至是不同祏議,欲立建安王寶寅。 密謀于遙光,遙光自以年長,屬當鼎命,微旨動祏。 祏弟祀以少主難保,勸祏立遙光。 暄以遙光若立,己失元舅之望,不肯同。 故祏遲疑久不決。 遙光大怒,遣左右黃曇慶于青溪橋道中刺殺暄。 曇慶見暄部伍人多,不敢發。 事覺,暄告祏謀,帝處分收祏兄弟。 祀時直在殿內,疑有異,遣信報祏曰:「劉暄似有謀,今作何計?」祏曰:「政當靜以鎮之。 」俄而召祏入見,停中書省。 先是,直齋袁文曠以王敬則勛當封,祏執不與。 帝使文曠取祏,以刀環築其心,曰:「復能奪我封不?」祏、祀同日見殺。 祏任寄雖重,而不忘財利,論者以此少之。 祏等既誅,帝恣意遊走,單騎賓士,謂左右曰:「祏常禁吾騎馬,小子若在,吾豈能得此。 」因問祏親親餘誰,答曰:「江祥今猶在冶。 」乃于馬上作敕,賜祥死。 祀字景昌,歷位晉安王鎮北長史,南東海太守,行府州事。 祀弟禧,早卒。 有子廞字偉卿,年十二,聞收至,謂家人曰:「伯既如此,無心獨存。 」赴井死。 劉暄字士穆,彭城人。 及聞祏等戮,眠中大驚,投出戶外。 問左右:「收至未?」良久意定,還坐,大悲曰:「不念江,行自痛也。 」 遙光事起,以討暄爲名。 事平,暄遷領軍將軍,封平都縣侯。 其年,茹法珍、梅蟲兒、徐世標譖暄有異志。 帝曰:「領軍是我舅,豈應有此?」世標曰:「明帝是武帝同堂,恩遇如此,尚滅害都盡,舅復焉可信。 」乃誅之。 暄爲人性軟弱,當軸居政,每事讓江祏,群弟不得進官。 死之日,皆怨之。 和帝中興元年,贈祏衛將軍,暄散騎常侍、撫軍將軍,並開府儀同三司,祀散騎常侍、太常卿。 論曰:「君老不事太子」,義烈之遺訓也,欲夫專心所奉,在節無二。 伯玉始遵其事,旋及誅夷,有以驗「行之惟艱」,且知齊武之非弘量矣。 高帝作牧淮、兗,將興霸業,崔、蘇睹微知着,自同奔走。 虞悰笥餌之恩,諧之心腹之寄,並得攀光日月,亦各時運之所躋乎。 玩之臧否之尤,着在懸車之日,是知嗣宗所誡,蓋亦遠有致乎。 江祏立闢非時,竟蹈龍逄之血,「人之多僻」,蓋詩人所深懼也。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陸澄陸慧曉陸杲 澄少好學,博覽無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釋卷。 宋泰始初,爲尚書殿中郎,議皇后諱班下應依舊稱姓。 左丞徐爰案司馬孚議皇后不稱姓,春秋逆王后于齊,並不言姓。 澄以意立議,坐免官,白衣領職。 郎官舊坐杖,有名無實,澄在官積前後罰凡至千數。 後兼左丞。 泰始六年,詔皇太子朝服袞冕九章,澄與儀曹郎丘仲起議:「服冕以朝,實着經文,秦除六冕,漢明還備。 魏、晉以來,不欲令臣下服袞冕,故位公者加侍官。 今皇太子禮絶群後,宜遵聖王盛典,革近代之制。 」累遷御史中丞。 齊建元元年,驃騎諮議沈憲等家奴客爲劫,子弟被劾,憲等晏然。 左丞任遐奏澄不糾,請免澄官。 上表自理,言舊例無左丞糾中丞之義。 詔外詳議。 尚書令褚彥回檢宋以來左丞糾正而中丞不糾免官者甚衆,奏澄「謏聞膚見,貽撓後昆,上掩皇明,下籠朝議。 請以見事免澄所居官」。 詔澄以白衣領職。 永明元年,累遷度支尚書,尋領國子博士。 尚書令王儉謂之曰:「昔曹志、繆悅爲此官,以君系之,始無慚德。 」儉嘗問澄曰:「崇禮門有鼓而未嘗鳴,其義安在?」答曰:「江左草創,崇禮闥皆是茅茨,故設鼓,有火則扣以集衆,相傳至今。 」又與儉書陳:「王弼注易,玄學之所宗。 今若弘儒,鄭注不可廢。 並言左氏杜學之長。 谷梁舊有麋信,近益以范寧,不足兩立。 世有一孝經,題爲鄭玄注,觀其用辭,不與注書相類。 案玄自序所注衆書,亦無孝經。 且爲小學之類,不宜列在帝典。 」 儉答曰:「易體微遠,實貫群籍,豈可專據小王便爲該備,依舊存鄭,高同來說。 元凱注傳,超邁前儒,谷梁小書,無俟兩注。 存麋略范,率由舊式。 凡此諸議,並同雅論。 疑孝經非鄭所注,仆以此書明百行之首,實人倫所先,七略、藝文並陳之六藝,不與蒼頡、凡將之流也。 鄭注虛實,前代不嫌,意謂可安,仍舊立置。 」 儉自以博聞多識,讀書過澄。 澄謂曰:「仆少來無事,唯以讀書爲業;且年位已高。 令君少便鞅掌王務,雖復一覽便諳,然見捲軸未必多仆。 」儉集學士何憲等盛自商略,澄待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十條,皆儉所未睹。 儉乃歎服。 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案雜服飾,令學士隷事事多者與之,人人各得一兩物。 澄後來,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條,並舊物奪將去。 轉散騎常侍,秘書監,吳郡中正,光祿大夫,加給事中,尋領國子祭酒。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問澄。 澄曰:「此名服匿,單于以與蘇武。 」子良詳視器底有字,彷彿可識,如澄所言。 隆昌元年,以老疾,轉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未拜,卒,諡靜子。 澄當世稱爲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 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家多墳籍,人所罕見,撰地理書及雜傳,死後乃出。 澄弟鮮,得罪宋世,當死。 澄于路見舍人王道隆叩頭流血,以此見原。 揚州主簿顧測以兩奴就鮮質錢,鮮死,子暉誣爲買券。 澄爲中丞,測遂爲澄所抑,世以此少之。 陸慧曉字叔明,吳郡吳人,晉太尉玩之玄孫也。 自玩至慧曉祖萬載,世爲侍中,皆有名行。 慧曉伯父仲元,又爲侍中,時人方之金、張二族。 父子真,仕宋爲海陵太守。 時中書舍人秋當見幸,家在海陵,假還葬父,子真不與相聞。 當請發人修橋,又以妨農不許。 彭城王義康聞而賞之。 王僧達貴公子孫,以才傲物,爲吳郡太守,入昌門曰:「彼有人焉。 顧琛一公兩掾,英英門戶;陸子真五世內侍,我之流亞。 」子真自臨海太守眼疾歸,爲中散大夫,卒。 慧曉清介正立,不雜交遊,同郡張緒稱之曰:「江東裴、樂也。 」初應州郡闢,舉秀才,歷諸府行參軍,以母老還家侍養,十餘年不仕。 齊高帝輔政,除爲尚書殿中郎。 鄰族來相賀,慧曉舉酒曰:「陸慧曉年踰三十,婦父領選,始作尚書郎,卿輩乃復以爲慶邪?」 高帝表禁奢侈,慧曉撰答詔草,爲帝所賞,引爲太傅東合祭酒。 齊建元初,遷太子洗馬。 廬江何點常稱「慧曉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 王思遠恆如懷冰,暑月亦有霜氣」。 當時以爲實錄。 慧曉與張融並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二株楊柳。 點嘆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讓。 」及武陵王曄守會稽,上爲精選僚吏,以慧曉爲征虜功曹,與府參軍沛國劉璡同從述職。 璡清介士也,行至吳,謂人曰:「吾聞張融與慧曉並宅,其間有水,此必有異味。 」故命駕往酌而飲之。 曰:「飲此水,則鄙吝之萌盡矣。 」 何點薦慧曉于豫章王嶷,補司空掾,加以恩禮。 累遷安西諮議、領冠軍錄事參軍。 第1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