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幸江都,李密據洛口,令仁基為河南道討捕大使,據武牢以拒密。 及滎陽通守張須陀為密所殺,仁基悉收其眾,每與密戰,多所斬獲。 時隋大亂,有功者不錄。 仁基見強寇在前,士卒勞敝,所得軍資,即用分賞。 監軍御史蕭懷靜每抑止之,眾咸怨怒。 懷靜又陰持仁基長短,欲有所奏劾。 仁基懼,遂殺懷靜,以其眾歸密。 密以為河東郡公。 其子行儼,驍勇善戰,密復以為絳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東都食盡,悉眾詣偃師,與密決戰。 密問計于諸將,仁基對曰:「世充盡鋭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 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 世充卻還,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 如此則此有餘力,彼勞奔命,兵法所謂『彼出我歸,彼歸我出,數戰以疲之,多方以誤之』者也。 」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 東都兵馬有三不可當:器械精,一也;決計而來,二也;食盡求斷,三也。 我按甲蓄力,以觀其敝,彼求斷不得,欲走無路,不過十日,世充之首可懸于麾下。 」單雄信等諸將輕世充,皆請戰,仁基苦爭不得。 密難違諸將之言,戰遂大敗,仁基為世充所虜。 世充以其父子並驍鋭,深禮之,以兄女妻行儼。 及僭尊號,署仁基為禮部尚書,行儼為左輔大將軍。 行儼每有攻戰,所當皆披靡,號為「萬人敵」。 世充憚其威名,頗加猜防。 仁基知其意,不自安,遂與世充所署尚書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長陳謙、秘書丞崔德本等謀反,令陳謙於上食之際,持匕首以劫世充,行儼以兵應于階下,指麾事定,然後出越王侗以輔之。 事臨發,將軍張童仁知其謀而告之,俱為世充所殺。 史臣曰:古先帝王之興也,非夫至德深仁格于天地,有豐功博利,弘濟艱難,不然,則其道無由矣。 自周邦不競,隋運將隆,武元、高祖並著大功于王室,平南國,摧東夏,總百揆,定三方,然後變謳歌,遷寶鼎。 于時匈奴驕倨,勾吳不朝,既爭長於黃池,亦飲馬于清渭。 高祖內綏外御,日不暇給,委心膂于俊傑,寄折衝于爪牙,文武爭馳,群策畢舉。 服猾夏之虜,掃黃旗之寇,峻五嶽以作鎮,環四海以為池,厚澤被于域中,餘威震于殊俗。 煬帝蒙故業,踐丕基,阻伊、洛而固崤、函,跨兩都而總萬國。 矜曆數之在己,忽王業之艱難,不務以道恤人,將以申威海外。 運拒諫之智,騁飾非之辯,恥轍跡之未遠,忘德義之不修。 於是鑿通渠,開馳道,樹以柳杞,隱以金槌。 西出玉門,東逾碣石,塹山堙谷,浮河達海。 民力凋盡,徭戍無期,率土之心,鳥驚魚潰。 方西規奄蔡,南討流求,視總八狄之師,屢踐三韓之域。 自以威行萬物,顧指無違,又躬為長君,功高曩列,寵不假於外戚,權不逮于群下,足以轥轢軒、唐,奄吞周、漢,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則已。 遂乃外疏猛士,內忌忠良,恥有盜竊之聲,惡聞喪亂之事。 出師命將,不料眾寡,兵少力屈者,以畏懦受顯誅,謁誠克勝者,以功高蒙隱戮。 或斃鋒刃之下,或殞鴆毒之中。 賞不可以有功求,刑不可以無罪免,畏首畏尾,進退維谷。 彼山東之群盜,多出廝役之中,無尺土之資,十家之產,豈有陳涉亡秦之志,張角亂漢之謀哉!皆苦于上欲無厭,下不堪命,饑寒交切,救死萑蒲。 莫識旌旗什伍之容,安知行師用兵之勢!但人自為戰,眾怒難犯,故攻無完城,野無橫陣,星離棋布,以千百數。 豪傑因其機以動之,乘其勢而用之,雖有勇敢之士,明智之將,連踵覆沒,莫之能禦。 煬帝魂氣懾,望絶兩京,謀竄身于江湖,襲永嘉之舊跡。 既而禍生轂下,釁起舟中,思早告而莫追,唯請死而獲可。 身棄南巢之野,首懸白旗之上,子孫剿絶,宗廟為墟。 夫以開皇之初,比于大業之盛,度土地之廣狹,料戶口之眾寡,算甲兵之多少,校倉廩之虛實,九鼎之譬鴻毛,未喻輕重,培塿之方嵩岱,曾何等級!論地險則遼隧未擬于長江,語人謀則勾麗不侔于陳國。 高祖掃江南以清六合,煬帝事遼東而喪天下。 其故何哉?所為之跡同,所用之心異也。 高祖北卻強胡,南並百越,十有餘載,戎車屢動,民亦勞止,不為無事。 然其動也,思以安之,其勞也,思以逸之。 是以民致時雍,師無怨讟,誠在於愛利,故其興也勃焉。 煬帝嗣承平之基,守已安之業,肆其淫放,虐用其民,視億兆如草芥,顧群臣如寇讎,勞近以事遠,求名而喪實。 兵纏魏闕,阽危弗圖,圍解雁門,慢游不息。 天奪之魄,人益其災,群盜並興,百殃俱起,自絶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 訊之古老,考其行事,此高祖之所由興,而煬帝之所以滅者也,可不謂然乎!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 始皇併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於群盜,而身殞于匹夫。 原始要終,若合符契矣。 玄感宰相之子,荷國重恩,君之失德,當竭股肱。 未議致身,先圖問鼎,遂假伊、霍之事,將肆莽、卓之心。 人神同疾,敗不旋踵,兄弟就菹醢之誅,先人受焚如之酷,不亦甚乎!李密遭會風雲,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 期月之間,眾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里。 雖運乖天眷,事屈興王,而義協人謀,雄名克振,壯矣!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其度長挈大,抑陳、項之季孟歟? 列傳第三十六 ○誠節 《易》稱:「聖人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又云:「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然而士之立身成名,在乎仁義而已。 故仁道不遠,則殺身以成仁,義重於生,則捐生而取義。 是以龍逢投軀于夏癸,比干竭節于商辛,申蒯斷臂于齊莊,弘演納肝于衛懿。 爰逮漢之紀信、欒布,晉之向雄、嵇紹,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幾焉。 至于臨難忘身,見危授命,雖斯文不墜,而行之蓋寡,固知士之所重,信在茲乎!非夫內懷鐵石之心,外負凌霜之節,孰能安之若命,赴蹈如歸者也。 皇甫誕等,當擾攘之際,踐必死之機,白刃臨頸,確乎不拔,可謂歲寒貞柏,疾風勁草,千載之後,懍懍如生。 豈獨聞彼伯夷,懦夫立志,亦冀將來君子,有所庶幾。 故掇采所聞,為《誠節傳》。 ○劉弘 劉弘,字仲遠,彭城叢亭裡人,魏太常卿芳之孫也。 少好學,有行檢,重節概。 仕齊行台郎中、襄城、沛郡、谷陽三郡太守、西楚州刺史。 及齊亡,周武帝以為本郡太守。 尉迥之亂也,遣其將席毗掠徐、兗。 弘勒兵拒之,以功授儀同、永昌太守、齊州長史。 志在立功,不安佐職。 平陳之役,表請從軍,以行軍長史從總管吐萬緒度江。 以功加上儀同,封濩澤縣公,拜泉州刺史。 會高智慧作亂,以兵攻州,弘城守百餘日,救兵不至。 前後出戰,死亡太半,糧盡無所食,與士卒數百人煮犀甲腰帶,及剝樹皮而食之,一無離叛。 賊知其饑餓,欲降之,弘抗節彌厲。 賊悉眾來攻,城陷,為賊所害。 上聞而嘉嘆者久之,賜物二千段。 子長信,襲其官爵。 皇甫誕陶模 敬釗 第2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