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餘,被征,奉詔郊勞陳使。 頃之,遭母憂,未幾,起為散騎侍郎,奏內史侍郎事。 于時議置六卿,將除大理。 思道上奏曰:「省有駕部,寺留太仆,省有刑部,寺除大理,斯則重畜產而賤刑名,誠為未可。 」又陳殿庭非杖罰之所,朝臣犯笞罪,請以贖論,上悉嘉納之。 是歲,卒於京師,時年五十二。 上甚惜之,遣使弔祭焉。 有集三十捲,行于時。 子赤松,大業中,官至河東長史。 昌衡字子均。 父道虔,魏尚書仆射。 昌衡小字龍子,風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經史,工草行書。 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俱稱英妙。 故幽州為之語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 」年十七,魏濟陰王元暉業召補太尉參軍事,兼外兵參軍。 齊氏受禪,歷平恩令、太子舍人。 尋為仆射祖孝徵所薦,遷尚書金部郎。 孝徵每曰:「吾用盧子均為尚書郎,自謂無愧幽州矣。 」其後兼散騎侍郎,迎勞周使。 武帝平齊,授司玉中士,與大宗伯斛斯徵修禮令。 開皇初,拜尚書祠部侍郎。 高祖嘗大集群下,令自陳功績,人皆競進,昌衡獨無所言。 左仆射高熲目而異之。 陳使賀徹、周濆相繼來聘,朝廷每令昌衡接對之。 未幾,出為徐州總管長史,甚有能名。 吏部尚書蘇威考之曰:「德為人表,行為士則。 」論者以為美談。 嘗行至浚儀,所乘馬為他牛所觸,因致死。 牛主陳謝,求還價直,昌衡謂之曰:「六畜相觸,自關常理,此豈人情也,君何謝?」拒而不受。 性寬厚不校,皆此類也。 轉壽州總管長史。 總管宇文述甚敬之,委以州務。 歲餘,遷金州刺史。 仁壽中,奉詔持節為河南道巡省大使,及還,以奉使稱旨,授儀同三司,賜物三百段。 昌衡自以年在懸車,表乞骸骨,優詔不許。 大業初,征為太子左庶子,行詣洛陽,道卒,時年七十二。 子寶素、寶胤。 ○李孝貞 李孝貞,字元操,趙郡柏人人也。 父希禮,齊信州刺史,世為著姓。 孝貞少好學,能屬文。 在齊釋褐司徒府參軍事。 簡靜不妄通賓客,與從兄儀曹郎中騷、太子舍人季節、博陵崔子武、范陽盧詢祖為斷金之契。 後以射策甲科拜給事中。 于時黃門侍郎高乾和親要用事,求婚于孝貞。 孝貞拒之,由是有隙,陰譖之,出為太尉府外兵參軍。 後歷中書舍人、博陵太守、司州別駕,復兼散騎常侍、聘周使副,還除給事黃門侍郎。 周武帝平齊,授儀同三司、少典祀下大夫。 宣帝即位,轉吏部下大夫。 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相州,孝貞從韋孝寬擊之,以功授上儀同三司。 開皇初,拜馮翊太守,為犯廟諱,於是稱字。 後數歲,遷蒙州刺史,吏民安之。 自此不復留意于文筆,人問其故,慨然嘆曰:「五十之年,倏焉而過,鬢垂素髮,筋力已衰,宦意文情,一時盡矣,悲夫!」然每暇日,輒引賓客絃歌對酒,終日為歡。 征拜內史侍郎,與內史李德林參典文翰。 然孝貞無干劇之用,頗稱不理,上譴怒之,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為金州刺史。 卒官。 所著文集二十捲,行于世。 有子允玉。 孝貞弟孝威,亦有雅望,大業中,官至大理少卿。 ○薛道衡從弟孺 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 祖聰,魏濟州刺史。 父孝通,常山太守。 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 年十三,講《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奇之。 其後才名益著,齊司州牧、彭城王浟引為兵曹從事。 尚書左仆射弘農楊遵彥,一代偉人,見而嗟賞。 授奉朝請。 吏部尚書隴西辛術與語,嘆曰:「鄭公業不亡矣。 」河東裴讞目之曰:「自鼎遷河朔,吾謂關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復遇薛君矣。 」武成作相,召為記室,及即位,累遷太尉府主簿。 歲餘,兼散騎常侍,接對周、陳二使。 武平初,詔與諸儒修定《五禮》,除尚書左外兵郎。 陳使傅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 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 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 」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林齊名友善。 復以本官直中書省,尋拜中書侍郎,仍參太子侍讀。 後主之時,漸見親用,于時頗有附會之譏。 後與侍中斛律孝卿參預政事,道衡具陳備周之策,孝卿不能用。 及齊亡,周武引為御史二命士。 後歸鄉裡,自州主簿入為司祿上士。 高祖作相,從元帥梁睿擊王謙,攝陵州刺史。 大定中,授儀同,攝邛州刺史。 高祖受禪,坐事除名。 河間王弘北征突厥,召典軍書,還除內史舍人。 其年,兼散騎常侍,聘陳主使。 道衡因奏曰:「江東蕞爾一隅,僭擅遂久,實由永嘉已後,華夏分崩。 劉、石、符、姚、慕容、赫連之輩,妄竊名號,尋亦滅亡。 魏氏自北徂南,未遑遠略。 周、齊兩立,務在兼併,所以江表逋誅,積有年祀。 陛下聖德天挺,光膺寶祚,比隆三代,平一九州,豈容使區區之陳,久在天網之外?臣今奉使,請責以稱籓。 」高祖曰:「朕且含養,置之度外,勿以言辭相折,識朕意焉。 」江東雅好篇什,陳主尤愛彫蟲,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 及八年伐陳,授淮南道行台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 王師臨江,高熲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之。 」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 《禹貢》所載九州,本是王者封域。 後漢之季,群雄競起,孫權兄弟遂有吳、楚之地。 晉武受命,尋即吞併,永嘉南遷,重此分割。 自爾已來,戰爭不息,否終斯泰,天道之恆。 郭璞有云:『江東偏王三百年,還與中國合。 』今數將滿矣。 以運數而言,其必克一也。 有德者昌,無德者亡,自古興滅,皆由此道。 主上躬履恭儉,憂勞庶政,叔寶峻宇雕牆,酣酒荒色。 上下離心,人神同憤,其必克二也。 為國之體,在於任寄,彼之公卿,備員而已。 拔小人施文慶委以政事,尚書令江總唯事詩酒,本非經略之才,蕭摩訶、任蠻奴是其大將,一夫之用耳。 其必克三也。 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不過十萬。 西自巫峽,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 其必克四也。 席捲之勢,其在不疑。 」熲忻然曰:「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 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 」還除吏部侍郎。 後坐抽擢人物,有言其黨蘇威,任人有意故者,除名,配防嶺表。 晉王廣時在揚州,陰令人諷道衡從揚州路,將奏留之。 道衡不樂王府,用漢王諒之計,遂出江陵道而去。 尋有詔征還,直內史省。 晉王由是銜之,然愛其才,猶頗見禮。 後數歲,授內史侍郎,加上儀同三司。 道衡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 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 」然誡之以迂誕。 後高祖善其稱職,謂楊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驅使勤勞,宜使其硃門陳戟。 」於是進位上開府,賜物百段。 道衡辭以無功,高祖曰:「爾久勞階陛,國家大事,皆爾宣行,豈非爾功也?」道衡久當樞要,才名益顯,太子諸王爭相與交,高熲、楊素雅相推重,聲名籍甚,無競一時。 第2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