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長老眾僧回寺,且說宋江等眾將下到五台山下,引起軍馬,星火趕來。 眾將回到軍前,盧俊義,公孫勝等接著宋江眾將,都相見了。 宋江便對盧俊義等說五台山眾人參禪設誓一事,將出禪語,與盧俊義,公孫勝看了,皆不曉其意。 蕭讓道:「禪機法語,等閒如何省得?」眾皆驚訝不已。 宋江傳令,催趲軍馬起程,眾將得令,催起三軍人馬,望東京進發。 凡經過地方,軍士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來看王師;見宋江等眾將英雄,人人稱獎,個個欽服。 宋江等在路行了數日,到一個去處,地名雙林鎮。 當有鎮上居民,及近村幾個農夫,都走攏來觀看。 宋江等眾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對對並轡而行。 正行之間,只見前隊裡一個頭領,滾鞍下馬,向左邊看的人叢裡,扯著一個人叫道:「兄長如何在這裡?」兩個敘了禮,說著話。 宋江的馬,漸漸近前,看時,卻是「浪子」燕青,和一個人說話。 燕青拱手道:「許兄,此位便是宋先鋒。 」宋江勒住馬看那人時,生得: 目炯雙瞳,眉分八字。 七尺長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鬚。 戴一頂烏縐紗抹眉頭巾,穿一領沿邊褐佈道服。 系一條雜呂公□,著一雙方頭青布履。 必非碌碌庸人,定是山林逸士。 宋江見那人相貌古怪,風神爽雅,忙下馬來,躬身施禮道:「敢問高士大名?」那人望宋江便拜道:「聞名久矣!今日得以拜見。 」慌的宋江答拜不迭,連忙扶起道:「小可宋江,何勞如此。 」那人道:「小子姓許,名貫忠,祖貫大名府人氏,今移居山野。 昔日與燕將軍交契,不想一別有十數個年頭,不得相聚。 後來小子在江湖上,聞得小乙哥在將軍麾下,小子欣羡不已。 今聞將軍破遼凱還,小子特來此處瞻望,得見各位英雄,平生有幸。 欲邀燕兄到敝廬略敘,不知將軍肯放否?」燕青亦稟道:「小弟與許兄久別,不意在此相遇。 既蒙許兄雅意,小弟只得去一遭。 哥哥同眾將先行,小弟隨後趕來。 」宋江猛省道:「兄弟燕青,常道先生英雄肝膽;只恨宋某命薄,無緣得遇。 今承垂愛,敢邀同往請教。 」許貫忠辭謝道:「將軍慷慨忠義,許某久欲相侍左右,因老母年過七旬,不敢遠離。 」宋江道:「恁地時,卻不敢相強。 」又對燕青說道:「兄弟就回,免得我這裡放心不下;況且到京,倘早晚便要朝見。 」燕青道:「小弟決不敢違哥哥將令。 」又去稟知了盧俊義,兩下辭別。 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當下宋江策馬上前,同眾將進發。 話分兩頭:且說燕青喚一個親隨軍漢,拴縛了行囊。 另備了一匹馬,卻把自己的駿馬,讓與許貫忠乘坐。 到前面酒店裡,脫下戎裝冠帶,穿了隨身便服。 兩人各上了馬,軍漢背著包裹,跟隨在後,離了雙林鎮,望西北小路而行。 過了些村舍林崗,前面卻是山僻曲折的路。 兩個說些舊日交情,胸中肝膽。 出了山僻小路,轉過一條大溪,約行了三十餘里,許貫忠用手指道:「兀那高峻的山中,方是小弟的敝廬在內。 」又行了十數里,才到山中。 那山峰巒秀拔,溪澗澄清。 燕青正看山景,不覺天色已晚。 但見: 落日帶一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原來這座山叫做大禹山,上古大禹聖人導河,曾到此處。 《書經》上說道:「至於大禹」,這便是個證見。 今屬大名府浚縣地方。 話休繁絮。 且說許貫忠引了燕青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裡,卻有三四里方圓平曠的所在。 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 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 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 許貫忠指著說道:「這個便是蝸居。 」燕青看那竹籬內,一個黃髮村童,穿一領布衲襖,向地上收拾些曬乾的松枝,堆積於茅 之下。 聽得馬啼響,立起身往外看了,叫聲奇怪:「這裡那得有馬經過!」仔細看時,後面馬上,卻是主人。 慌忙跑出門外,叉手立著,獃獃地看。 原來臨行備馬時,許貫忠說不用鑾鈴,以此至近方覺。 二人下了馬,走進竹籬。 軍人把馬拴了。 二人入得草堂,分賓主坐下。 茶罷,貫忠教隨來的軍人卸下鞍轡,把這兩匹馬牽到後面草房中,喚童子尋些草料喂養,仍教軍人前面耳房內歇息。 燕青又去拜見了貫忠的老母。 貫忠攜著燕青,同到靠東向西的草廬內。 推開後窗,卻臨著一溪清水,兩人就倚著窗檻坐地。 第1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水滸傳 下》
第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