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 此時善聲遍滿天下。 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后妃國戚,早赴寺裡。 那一城人,無論大小尊卑,俱詣寺聽講。 當有菩薩與木叉道:「今日是水陸正會,以一七繼七七,可矣了。 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他講的是那一門經法。 」兩人隨投寺裡。 正是有緣得遇舊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 入到寺裡觀看,真個是天朝大國,果勝裟婆,賽過祇園舍衛,也不亞上剎招提。 那一派仙音響亮,佛號喧嘩。 這菩薩直至多寶台邊,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 詩曰:萬象澄明絶點埃,大典玄奘坐高台。 超生孤魂暗中到,聽法高流市上來。 施物應機心路遠,出生隨意藏門開。 對看講出無量法,老幼人人放喜懷。 又詩曰:因游法界講堂中,逢見相知不俗同。 盡說目前千萬事,又談塵劫許多功。 法雲容曳舒群岳,教網張羅滿太空。 檢點人生歸善念,紛紛天雨落花紅。 那法師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 這菩薩近前來,拍着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 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 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游僧,扯下來亂說胡話。 」王令擒來,只見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後法堂。 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道:「正是。 」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菩薩道: 「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道:「你可記得麼?」 菩薩道:「我記得。 」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託了淨瓶楊柳。 左邊是木叉惠岸,執着棍,抖擻精神。 喜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賈,無一人不拜禱道:「好菩薩!好菩薩!」有詞為證,但見那: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 九霄華漢裡,現出女真人。 那菩薩,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鋭氣的垂珠纓絡; 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綵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珮;腰間繫一條冰蠶絲,織金邊,登彩雲,促瑤海的錦繡絨裙;面前又領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着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着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 玉環穿綉扣,金蓮足下深。 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喜的個唐太宗,忘了江山;愛的那文武官,失卻朝禮; 蓋眾多人,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太宗即傳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真象。 旨意一聲,選出個圖神寫聖遠見高明的吳道子,此人即後圖功臣于凌煙閣者。 當時展開妙筆,圖寫真形。 那菩薩祥雲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金光。 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 頌曰:「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 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慇勤。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 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 第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遊記》
第55頁